摘 要:配電網是輸配電系統的最后環節,是實現配電自動化和確保供電質量的關鍵部分,同時也是實現智能電網、智能小區的基礎條件。由于配電自動化項目涉及到的技術專業性強、操作難度大,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較多的問題和難點,這是影響配電自動化項目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為此,文章結合實際,分析了配電自動化項目建設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分析了發展和改進措施,希望能夠為實現智能化配電網提供一些理論性的建議。
關鍵詞:配電網;自動化;項目建設;措施探討
我國配電自動化技術起步較晚,發展時間不長,一些早期的配電自動化項目普遍存在著技術不成熟、資源維護不到位、通信手段不完善等問題,部分系統已經逐漸廢棄,成為了現在配電自動化項目建設的反面教材。如今,隨著經驗、技術和理念的不斷進步,我國各個地區都相繼開展了電網自動化項目的重建工作,這不僅推動了我國輸配電系統的發展[1],還給國民的用電安全和效率提供了保障。為此,文章分析了當前配電自動化項目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建議,具體如下。
1 配電自動化系統的建設模式分析
1.1 饋線自動化系統
該系統主要包括分段器和重合器兩個設備,其作用在于發生用電故障和其他異常問題后,能夠通過自動化的開關隔離故障區域,確保其他區域內的正常供電。目前,發達國家的饋線自動化系統已經逐漸成熟,從應用效果來看,這種配電自動化的建設模式能夠進一步提高配電網絡的饋線自動化功能,進而提高用電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1.2 實時應用系統
該系統是以通信網絡、后臺計算機和饋線終端單元為基礎的一種建設模式,主要是由終端設備、主戰系統和通信網絡3個部分組成[2],具有配電監控、饋線自動化、配電高級設置、配電仿真培訓等多種功能。在正常運行狀態下,通過該系統能夠監控或者更改供電網絡的運行方式,及時發展隱藏的故障,并通過人工調節,講故障區域隔離開來,保證其他區域的正常用電。這是我國現階段內應用最為廣泛的配電自動化項目建設方式。
1.3 配電管理自動化網絡
這種模式只包含了配電管理功能,不包括實時應用功能,其作用在于加強對配電過程的管理,如配電工作管理、故障投訴管理、停電管理系統、自動程度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該模式的特點在于能夠有效提高配電網絡的管理效率,但是在保證用電穩定性和流暢性上則沒有明顯的效果,這種模式有著較大的局限性,在我國應用較少。
1.4 配電應用與管理自動化網絡
該模式是包含配電管理功能和實時應用功能為一體的配電自動化系統,它的覆蓋范圍較大,包括配電網的運行、調動和生產、服務等多個過程,包括饋線自動化、配電高級應用、配電運行監控、配電仿真培訓、地理信息系統、停電管理系統、故障管理系統、負荷管理系統等多項子系統,這些子系統相互配合和作用,形成了一個一體化的配電管理系統。
2 我國配電自動化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建設速度慢、規劃不統一
當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配電網絡的建設速度比較緩慢,和城市發展的速度相比存在著較大差異。城市人口擴張、商業設施的完善使得城市用電量不斷增加,電網的負荷量劇增,尤其是在用電高峰階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而電力輸出線的線路長、半徑小,在用電高峰期內無法正常的輸送電量,導致停電故障等問題頻頻發生,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用電感受。另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劇,但是在配電網絡的規劃上,卻常常不統一,地下電纜和絕緣導線交叉使用,導致配電網絡十分復雜,給項目建設提出了極大的難度。最后,很多配電網絡過于陳舊,線路導線直徑非常小,加上使用時間較長,設備工作效率低,導致配電網的耗損量巨大,造成了嚴重的電力資源浪費現象。
2.2 可靠性、反應速度欠佳
如今,國民經濟建設已經進入了一個發展的高峰時期,在這種情況下,供電穩定性和可靠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配電自動化系統應該具備自動判斷故障、恢復故障的能力,提高反應速度,能夠盡可能的減小用戶的損失,以此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另外,配電系統也應該具備更加可靠地開關控制系統,能夠避免短時間內頻繁停電的情況,自動識別重要的用戶,對其實施優先保護,這樣能夠合理分配電力資源,避免資源浪費。
2.3 SCADA系統功能待完善
SCADA系統全稱為項目監控和數據采集系統,其功能在于準確的監控系統的運行狀態,保存重要的數據,將重要用戶納入到特殊保護的名單中,自動識別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做到準確、靈敏的供電[3]。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在配電自動化項目建設中應該優先優化SCADA系統,減少用電故障發生后對配電公司造成的不利影響,保證供電的流暢性。另外,SCADA系統與配電地理信息系統(GIS)之間應該形成一種相互輔助的關系,方便配電系統的擴展,實現數據功能和界面的一體化。
3 我國配電自動化項目建設的重點和改進措施
3.1 加強項目建設,提高供電容量
根據項目需求,建設各類電廠,以更加廣泛的途徑和方式優化電網配置,讓不同類型的電源能夠進入到電網系統中,并通過分布式的配電網技術來保證供電的效率和容量,以此來提高配電系統在用電高峰期內電量供應的穩定性。不管是城市還是鄉鎮,都應該及時更換配電線路和設備,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及時剔除那些年久失修的配電線路,或者加強維修和保養,這樣才能保證更大容量的智能電力接入到電網系統中,減少電力資源的損耗量,提高配電自動化系統的自愈能力。
3.2 統一標準、整體規劃
根據上文提到的,由于城市內的配電網絡規劃不統一,地下電纜和絕緣導線交叉使用,導致配電自動化項目的管理難度較大。為此,應該在建設新的配電自動化系統時,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執行,如設備參數標準、系統監控標準、網絡通信技術協議、數據采集系統等[4]。只有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規劃,才能確保配電自動化項目的整體性,從而實現不同網絡和系統的對接,方便合理調配電力資源,提高用電的科學性。
3.3 建設智能小區
智能小區指的是將電力系統與寬帶載波通信技術相結合,通過采集用戶的信息,實現用戶家庭與電網之間的智能互動,使水表、電表的抄收過程更加機械化和自動化。同時,在智能小區中,還能夠通過智能插座來對電飯煲、空調、冰箱、電視機等進行信息收集和功能控制,在遇到燃氣外露、火災或者緊急求助時,用戶還能夠通過使用家庭安防系統,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配電自動化系統是智能小區的建設基礎,同時智能小區也是配電自動化系統的發展動力,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服務于用戶。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配電自動化系統可以使配電企業對配電方式、效果和質量等進行遠方監控,方便及時發現用電問題,保障用戶的用電需求。
參考文獻
[1]吳敏秀,朱凌峰,薛貴祥.配電自動化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難點及解決方案[J].電工技術,2015(09):78-79.
[2]國網公司推進配電自動化項目建設應用[J].東北電力技術,2012(04):31-32.
[3]蘇俊斌.城市電網配電自動化系統技術分析[J].廣東科技,2011(18):145-146.
[4]姜永豪.我國配電自動化現狀及發展[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4):99-102.
作者簡介:何志堅(1986-),男,廣西桂林人,學歷:本科,工作單位:廣西桂能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工程監理,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