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麗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歷史
合作社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歐美是世界上合作思想及合作社的發源地。我國合作社發展已有百年歷史,上世紀70年代,以及上世紀80年代后期的股份合作制試驗,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形態和意識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在40余年的發展中,可以說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2007年之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速度較慢,原因在于缺乏對于合作社的合理定位,對合作社的誤解和片面認識長期以來阻礙了合作社的健康、有序發展。結合了當時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問題,也結合了各個地方經濟發展的特點,在新的歷史時期和經濟背景下,合作社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使農民成為擁有生產資料的生產者,受當時技術、環境及自身因素的限制,不能充分利用土地,無法擴大再生產,因此,國家采取了互助組,對小農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使農民在整個耕作過程中幾乎所有環節都是按人民公社或者縣域的統一安排來進行的,農民對農作物沒有自主經營權,收益按平均分配方式分發,原屬農民的自留地、農具等都屬于公社,農民的生活是在人民公社的集體安排下進行。這種做法受到農民歡迎,原因主要有兩點:1、它堅持以農民自愿加入為原則;2、保護了農民的私有財產權。但是后來受快速發展思想的引導,各地開始強行推進由初級生產合作社向高級生產合作社的轉變,違背了農民自愿的原則,使農村生產力水平與合作社發展速度不成正比,導致我國的農民合作化開始變質,合作社了發展陷入困境。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如雨后春筍般飛速增長。然而,量的飛速增長并沒有帶動質的快速提升,但是,我國的合作社發展整體上還停留在較低的層次上,這可能與我們起步較晚有關系。農民專業合作社還停留在集中種植、銷售初級產品階段,而不同類型合作社還普遍存在組建、管理不規范的現象。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現狀和存在問題
目前發展現狀以及存在問題
我國有些省份和地區專業合作社的數量規模不斷增大,呈現了加速增長的趨勢。根據農業部公布的數據,2007 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以后,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高速發展,截止到2016 年,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 198.88 萬個,較 2015年增長了32.18%,出資總額達到 2.93 萬億,增長了 45.15%。
目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而且很可能以數量持續快速增長為標志的這一初級階段的年限跨度會相對較長,短期內很難使現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的峰值。但合作社發展中的復雜現象仍然存在,雖然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但是引導和干預之間的最佳平衡點仍在尋找中。
1.存在的問題
(1)規模偏小,質量不高,帶動力不強。真正上規模﹑有影響、市場競爭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多,普遍存在規模偏小、實力不強的問題,在市場競爭中不具備突出的優勢,吸引力不強。
(2)內部運作機制不規范,隨意性較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重創建、輕規范"的問題,內部管理制度和章程不健全,流于形式。①大部分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民主意識差,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不健全,科學民主管理與監督機制不健全,日常經營決策由少數人說的算。②盈余分配混雜,很多合作社沒有進行盈余返還,有的雖然進行了盈余返還,但返還比例沒有達到《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
(3)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者基本是農民,管理者也主要由合作社內部人員擔任,經營管理能力難以跟上新時期下的現代農業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文化技術水平難以適應市場經濟規?;囊?。
2.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方向
(1) 加強培訓,規范合作社組織行為。
①加強培訓和人才引進,緩解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和管理人才等方面的缺乏問題。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做到正常運行,規范運作。重點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的培養,進一步加強對廣大農民群眾農業知識的培訓和指導,促使他們改變過去傳統的思想要在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公平合理讓成員受益,讓農民共同享受合作社在農產品加工、銷售環節中的增值收益,增強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帶動力。
②提高對合作社財政扶持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促進合作社的規范、健康發展。明確政府扶持、農民自原則、的發展思路,要聚集起分散經營的農戶,提高合作社整體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要逐形成一體化經營產業鏈條,要提高合作社在農產品市場中的話語權。
③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A農民專業合作社要以“民辦、民管、民參于、民受益”為原則。B加強規范化建設,實現健康有序的發展。C提高合作社的管理和技術水平。農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和探所,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