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寧
摘 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加快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在如今的社會發展中,居民的文化素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農民整體文化素質的培育工作更是尤為重要。文章通過對景東縣的新興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進行研究,了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主要內容,為提高新型農民培育工作的質量提供更多的建議。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分析
一、前言
在現代科技的影響下,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引入更多的文化知識,對于農民來說,這是適應社會發展的必要途徑。加強農民整體文化素養的培養是目前不可小覷的事情,這也是促進整體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面對現在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農民收入無法提升,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民放棄田地來到城市務工,無疑給城市的生存增大壓力。因此,對農民職業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新型職業農民的相關概述
1.新型職業農民理念的提出。早在2012年到2014年的時間里,中央就在一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新型職業農民。在2013年的全國農民會議中也指出了要進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試點工作,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就將其寫入了工作報告中。
2.新型職業農民的定義和主要特征。在現代職業農民是以農業作為職業,擁有一定的專業技能,而且收入水平也得到了較大增長,簡單來說就是將農業視為自己的終身職業,具有一定職業素質和技能的新一代農民,即有文化,會技術,懂經營的新型農民,文化是指有著現代農業知識,了解先進的現代農業理念,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技術是指有著相當的科學素養,能夠掌握先進的技術,能夠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經營是指擁有經營、管理能力,可以對人、土地、資源等方面實現良好的配置,掌握一定的經營模式,對市場未來的走向有一定的洞察水平。在新形式下,現代的職業農民還應該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根據景東縣的實際情況以及地質地貌進行創新,帶動景東縣農民的共同發展。
新型職業的農民按照分類一般可以分成三類即生產經營、社會服務以及專業技能型。這其中,生產經營包括了農場主和合作社的骨干成員;社會服務則主要是從事社會服務的人員,比如說農機手等;專業技能型就是在企業和合作社工作的人員,他們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獲取勞動報酬。
三、發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的方法探析
景東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有農業人口29.8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81.4%,常用耕地面積47.2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74.48萬畝。近年來,農村勞動力數量不斷減少、素質結構性下降的問題日益突出,以婦女和中老年為主,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過50%,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不愿意回鄉務農,今后“誰來種地”成為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充分認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重要性、緊迫性,確保農業發展“后繼有人”,關鍵是要構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把新型職業農民培養作為關系長遠、關系根本的大事來抓,通過技術培訓、政策扶持等措施,留住一批擁有較高素質的青壯年農民從事農業,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1.開展分類培訓。在培訓過程中,生產經營型的按產業分類,社會服務型的按崗位分類,專業技能型的按工種進行分類。在對生產經營型的農民進行培訓時,重點的對象主要是專業大戶和合作社的領頭人,按照一點兩線的原則開展培訓工作。以產業為中心,從種到收所有的環節實行生產培訓,再從生產決策到產品營銷這個環節進行知識培訓。培訓專業技能的農民,是以農業工人和雇員作為對象的。分工種的培訓工作,主要是依托工種的需求,注重熟練工人的培養,是建立在生產技能掌握基礎之上開展的培訓工作。主要的對象是服務人員、防疫員等;按崗位的培訓,則是按照崗位的相關標準,力求熟練的掌握技能,提升服務能力組織的培訓工作。
2.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對象進行選擇。新型職業農民是一個長期的培訓,主要對象包括生產人員、經營人員和服務人員,在培訓時,選擇的人員的標準是擁有一定的專業能力,收入滿足一定的標準,年齡上在18到55歲之間。
3.采取分階段,重視實際培訓和參與的培養模式。對于被培訓的對象要區分開來,進行有針對性性的培訓。農業生產周期和季節分段都會影響到課程安排,培訓標準要明確,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大眾的參與性,也要鼓勵景東縣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聯系產業的特征和實際的情況,創造適合本地發展的模式。
4.突出需求,推行后續跟蹤的服務工作。要按照景東縣的發展情況,確定需求,再根據需求確定任務,最終選定對象,要建立健全后期的跟蹤體系,及時的進行記錄,考核通過之后可以頒發證書,此外政府還可以制定相應的政策幫助和支持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
5.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中,基本是依靠人力來進行維持的,這樣的耕種方式還是最為原始的方式,科技發展了這么多年,對于農業經濟的影響微不足道。因此,加強農民在耕種中運用現代化技術以及信息技術非常必要。通過現代化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提高農民的耕種效率,同時也能夠解放勞動力,幫助農民減輕負擔,使得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四、分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措施開展的效果
1.使得農民專業技能得到提升。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開展,使得景東縣的農民在進行農業種植過程中,運用了現代科技的方法。通過現代技術的運用,使得農民改變了傳統的耕種方式,不再是完全的靠天收成,更多的運用了統籌治理的方法,還使用了一些電子商務、農產品深加工等,使得產品有更好的銷路。這樣農民的收入就得到了提升。景東縣農民培育工程工作的成功為其他地方農民的工作也提供了幫助。
2.增大了農業經營模式。在傳統農業經濟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農業收入非常的不樂觀,因此,很多人放棄了農業種植行業,開始尋求新的出路,這也使得農村人口數量在不斷的減少。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開展,使得農業經濟收入大幅度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加入到農業種植的大軍中。再加上政府對于農業經濟的支持,一些大型器械及小型農用機械的使用都在不斷增加,這使得農業經營的模式在不斷的壯大,農業經濟收入在不斷的提升。
3.構建了良好的氛圍。通過景東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開展,以及帶來的良好效果,為更多農民做出了榜樣,提供了大家積極學習的氛圍。通過這種輿論的存在,能夠為職業農民培育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五、結語
總而言之,加強景東縣新興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質量的提升,對于促進景東縣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工作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加強農民培育措施的了解,能夠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工作順利執行提供條件。同時對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占武,胡戰雄. 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中的做法和成效[J].甘肅農業,2016,(07):54-56.
[2]戴洪濤,梁志妙.關于合浦縣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問題的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05):207-209.
[3]許洪善.湖北隨縣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水產養殖培訓班[J].漁業致富指南,2016,(01):9-10.
[4]潘金華.澠池縣全面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探索與實踐[J].河南農業,2015,(11):63.
[5]劉笑非.新型職業農民向我們走來[N].海南日報,2015-06-03(A06).
[6]薛清山.如何做好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工作[J].農民致富之友,2014,(1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