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凡
摘 要:濕地是介于陸地和水體之間的過渡地帶。人工濕地的分布對于城市環境而言具備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本文從多方面著重探討了人工濕地對于城市的影響,基于此探究促進城市環境和諧發展的科學理念。
關鍵詞:人工濕地;城市發展;環境影響;和諧發展
人工濕地的建設是為了實現城市水體環境平衡的重要舉措,它的分布比例對于城市環境帶來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其中最為本質的是對城市人居環境帶來的影響,這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形成過程。在城市濕地規劃過程中需要考量多方因素,避免盲目開發,需要應用更為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階段性和科學性的引導,充分發揮人工濕地的生態服務功能影響作用,推動城市環境的和諧發展。
一、人工濕地的概念及分布
濕地是陸地和水體之間的過渡地帶,這屬于陸水交融的生態系統。《拉姆薩爾公約》關于濕地的概念和定義在當前普遍被多數國家接受,其中提及“濕地指不論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點,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海域”。濕地、森林和海洋是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對于生態環境的調節具備極為積極的影響作用。人工濕地與天然濕地概念相對應,是城市濕地的重要組成,即分布于城市(鎮)的濕地類型。人工濕地由三個部分構成,這包括人工基質、微生物這三個部分組成,有潛流和表流兩種類型。潛流類型之中,污水在與植物的根及人工基質接觸的時候就可以被處理,而在表流類型之中,污水在與植物的莖葉部分進行接觸的時候就能被處理。為了實現污水處理這一目的,這需要濕地組成部分之間的共同影響作用。人工濕地為城市生態環境的調節帶來了重要影響,可以這么說,濕地無處不在都在為我們服務。
二、城市人居環境
城市是一個重要的人居環境系統,在包括全球、區域、城市、社區、建筑這五大人居環境劃分層次中處于中間層次,城鎮到大城市的中等規模人類聚居場所都屬于城市人居環境的范疇。在城市人居環境之中,人類改造和影響自然環境較為強烈。人工濕地相較于自然濕地而言,是城市人工支撐系統的重要體現,這對于城市的水體生態環境帶來了較為深遠的影響,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濕地對于城市的影響既有積極的推動效應,同時也會存在不利的制約效應、為了推動城市人居環境的和諧發展,首先需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友好共處和和諧統一,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促進城市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人工濕地對于城市的影響
1.人工濕地對于城市水體生態系統的影響
濕地作為陸地和水體的過渡地帶,對于城市生態環境能帶來較大的影響。人工濕地更是城市人工支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作用。實質上在歐美國家,認為管理下的人工濕地已被廣泛運用與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工業污水的凈化和處理過程之中,這需要人為設置預處理工藝,從而應用人工濕地的水體循環作用更好地去除污水中的顆粒物質,從而為城市水體生態系統帶來良性循環的積極影響。另外濕地作為陸水之間的緩沖帶,可以針對城市地表徑流進行一定程度地攔截,從而能有效減少造成湖泊富營養化的外源性污染物,針對富營養化的水體環境進行凈化,從而針對城市水體環境進行相應的生態修復,進一步實現城市水體生態系統的良好運轉和有效循環。
2.人工濕地的分布和數量對于城市空間的影響
基于生態學原理的實際應用,在城市內河水系的基礎之上,人工濕地可作為陸地和水體的重要過渡地帶,人工濕地的分布數量及其建造發展都直接影響著城市空間的景觀布局,這有助于形成極具生態多樣性的濕地景觀生態,自然生物及其自然環境能與城市環境共生共存,讓城市居民能夠更加貼近大自然,享受到城市生態文化建設的優良成果。但實際上城市中人工濕地建設的比例配置也是需要注意的,并不是一味強調人工濕地數量的增加,這需要參考城市區域面積以及實際地理條件,配置什么樣比例的人工濕地有助于更好地保護自然生物和水質,同時對于城市區域的氣候也能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以武漢為例,武漢歷來以來都有“百湖之市”的美稱。武漢城市空間布局便是湖泊濕地和河流濕地呈線狀分布和點狀分布狀的結合交融,因天之利,武漢區域遍布水景住區,這也為武漢市居民的生活帶來了極為天然的水體環境。
3.人工濕地的多樣性對于城市人居環境的影響
人工濕地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景觀多樣性、生物多樣性以及文化多樣性等多種方面。景觀多樣性是指隨著時間推移,人工濕地自身生態系統的變化,在結構和功能等方面都呈現了極為豐富的特征。生物多樣性則是指濕地地域內生命形態的豐富性。而文化多樣性則是指人工濕地在與人類社會的長期共處過程之中所形成的豐富文化。首先人工濕地的天然調節作用便能為城市居民帶來積極的生態效應;其次人工濕地的分布能夠為城市居民帶來更為天然的美麗風光,這不僅包括水體環境的分布,同時還包括水禽類和植物類等自然生物的廣泛分布,這能充分滿足城市居民親近自然的心理,讓城市環境變得更加宜居,為身居繁華都市的居民也能帶來觀光旅游的天然場所。
四、結語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人工濕地能起到極為重要的環境調節作用,其影響過程極為復雜,這涉及到包括水體生態環境、城市空間布局以及人居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為了更好地實現城市發展的目的,需要針對人工濕地進行有效規劃和布局,避免過度開發,實現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的有效平衡。
參考文獻:
[1]秦趣,崔小平,代穩. 人工濕地公園對城市生態系統健康的影響評價研究[J]. 節水灌溉,2014,07:63-65+71.
[2]黃鶴飛. 水葫蘆水鱉人工濕地對城市生活污水的凈化研究[J]. 科技資訊,2014,24:123-124.
[3]陳雷,任鵬飛. 人工濕地對城市水體生態環境的改善作用[J]. 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1,01:47-50.
[4]肖海文,閆鳥飛,翟俊,鄧榮森,王濤. 人工濕地對城市住宅區降雨徑流中鉛的去除效果研究[J]. 環境工程學報,2010,08:1799-1804.
[5]劉偉,劉琳子. 人工濕地對城市污水的脫氮效率研究[J]. 環境科技,2010,S2:13-15.
[6]陳巖. 人工濕地對保護水環境的影響研究與討論[J]. 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0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