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玲,何曉蘭,李曉玲,黃師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東 廣州 510630)
應用路徑式健康教育對胃腸外科圍手術期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響
周雪玲,何曉蘭,李曉玲,黃師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東 廣州 510630)
目的 探討路徑式健康教育對胃腸外科圍手術期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取胃腸外科住院手術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健康教育方法,實驗組采用系統的路徑式健康教育法,比較兩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曉率、術后治療護理依從性和患者滿意度方面的差異。結果 實驗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術后治療護理依從性、住院滿意度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且健康教育知識得分、治療護理依從性得分及住院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或P<0.01)。結論 將臨床護理路徑式健康教育應用于圍手術期患者的效果優于傳統健康教育法。
路徑式健康教育;圍手術期;胃腸外科
隨著醫學模式向生理-心理-社會模式的轉變,健康教育已成為醫護人員的一項重要職能。護士在健康服務體系中不僅僅是一名治療者、照護者,而且是健康的維護者、教育者。護理健康教育是針對患者或健康人群開展的具有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動,是實施整體護理和優質護理的重要措施。健康教育的臨床路徑使醫護人員依據路徑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進行系統、連續而又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1]。圍繞著圍手術期患者,護士知道做什么、怎樣做,逐項落實,體現連續、無縫隙的優質護理服務;而患者能分階段得到更系統和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識,提高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和術后治療護理的依從性,減輕手術創傷帶來的痛苦,順利度過圍手術期,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同時提高住院患者滿意度。現將我科在圍手術期患者中應用路徑式健康教育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5年10月至12月在胃腸外科行手術治療的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實驗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最小年齡24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54.46±5.47)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70歲,平均年齡(51.46±4.85)歲。實驗組中胃癌9例,結直腸癌21例,胰頭癌1例,痔瘡13例,闌尾炎7例,腹股溝疝9例;對照組中胃癌5例,結直腸癌18例,痔瘡17例,闌尾炎4例,腹股溝疝14例,肛瘺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病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健康教育方法,隨機進行相關知識宣教,主要在術前一天對患者進行手術相關知識宣教和心理干預,術中強化手術配合注意事項指導,術后分階段實施早期活動宣教和飲食宣教等。實驗組按照路徑式健康教育內容(見表1),從入院日開始,以時間為縱軸,以健康教育內容為橫軸,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包括健康教育時間、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對象、效果評價等。每班責任護士分階段執行后簽名并寫上執行時間,責任組長和護士長定期檢查執行情況和患者掌握情況。
1.3 觀察指標
1.3.1 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出院時向兩組患者發放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知曉情況調查表,分為完全知曉(95~100分)、部分知曉(90~94分)和不知曉(<90分)3種程度,以了解圍手術期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
1.3.2 術后治療護理依從性 責任護士對兩組患者治療護理的完成情況及過程中的配合程度進行比較,分為完全依從(7~10分)、部分依從(3~6分)和不依從(<3分),以了解圍手術期患者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
1.3.3 患者滿意度 出院前向患者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參考我院質量管理科和護理部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住院期間的滿意度,分為滿意(95~100分)、較滿意(90~94分)和不滿意(<90分),以了解患者的住院滿意度。

表1 胃腸外科圍手術期患者路徑式健康教育內容
2.1 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情況及得分比較
調查顯示,實驗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同時調查顯示,對照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得分為(93.93±3.32)分,實驗組為(97.68±1.94)分,實驗組得分高于對照組(P<0.01,t=-7.544)。

表2 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情況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護理依從性及得分比較
調查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護理依從性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同時調查顯示,對照組患者治療護理依從性得分為(6.75±1.22)分,實驗組為(7.36±1.76)分,實驗組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t=-2.206)。

表3 兩組患者治療護理依從性比較
2.3 兩組患者的住院滿意度及得分比較
調查顯示,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同時調查顯示,對照組患者住院滿意度評分為(94.67± 2.49)分,實驗組為(97.00±2.79)分,實驗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t=-4.838)。

表4 兩組患者住院滿意度比較
隨著醫學模式與健康概念的轉變,患者不再被動接受治療、護理,而是希望更多地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及自我護理技能。開展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患者住院治療護理的依從性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其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術后康復。
(1)路徑化健康教育提高了圍手術期患者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強化了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意識,保證了健康教育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提高了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2]。同時采用路徑式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在整個住院期間都得到護士的健康指導,在路徑式健康教育實施的過程中,護士主動、有計劃和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快速強化了低年資護士的健康教育意識和能力。從表2結果可知,實驗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健康教育知識得分高于對照組(P<0.01)。
(2)路徑化健康教育可提高圍手術期患者治療護理的依從性。由于宣教內容循序漸進,多次少量進行,重點問題反復強調,因此避免了傳統健康教育中因采用“填鴨方式”將健康教育內容一次性灌輸給患者,導致患者受益不多的問題,使患者順利度過圍手術期[3]。從表3結果可知,實驗組患者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護理依從性的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
(3)路徑化健康教育可讓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和圍手術期配合的注意事項,充分發揮患者及其家屬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己的治療和護理當中來,達到最好的治療及護理效果。同時和諧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從表4結果可知,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且住院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
將臨床護理路徑式健康教育應用于圍手術期患者的效果優于傳統健康教育方法,明顯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術后治療護理依從性以及住院滿意度,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
[1]葉寶霞,李亞林,時云,等.路徑式健康教育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病人康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1,18(9):1554-1555.
[2]孫玲紅.我國臨床護理路徑的研究現狀[J].護理管理雜志,2008(8):25.
[3]李春燕,胡軍霞,唐紅.圍手術期患者的臨床護理路徑式健康教育效果Meta分析[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14(3):166-170.
R195
B
1671-1246(2017)08-0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