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絨貴,趙琳蕾,梁 紅
(甘肅省康復中心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PBL教學法在老年病康復帶教中的應用探討
杜絨貴,趙琳蕾,梁 紅*
(甘肅省康復中心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 觀察分析基于問題的教學法(PBL教學方法)在老年病康復臨床帶教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7月在我院老年病康復科實習的98名臨床及康復專業實習生,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名。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基礎講授教學法,觀察組采用PBL教學法,分析兩組出科時的教學成績。結果 觀察組實習生出科時的評判思維能力、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成績合格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PBL教學方法能明顯提高老年病康復醫學實習生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成績,并能改善其評判性思維能力,帶教效果顯著。
PBL教學法;老年病康復;臨床與康復專業
PBL是一種以問題作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醫學教育是在有輔導醫師及康復醫師的參與下,以問題作為基礎、醫學生作為主體,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圍繞病例診治、康復或醫學專題等問題進行研究學習[1]。我國正在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據最新資料統計,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1.85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3.7%。當前,我國已處于老年型社會,老年人口基數相對大,老年人的死亡率、殘疾率也較高,老齡化問題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社會公共問題,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老年慢性疾病是指成年期就開始發病而老年期患病率有明顯增高的疾病,如高血壓病、糖尿病、腦血管病、冠心病等;老年人所特有的疾病,如白內障、老年性癡呆、老年跌倒、鈣化性心臟瓣膜病、骨質疏松等。在我院老年病康復科的患者中,其患病特點是一人多病、隱匿不典型、發展迅速、用藥的特殊性、并發癥多。另外,老年人常常因為身體功能低下導致各個方面能力衰退,如思維能力、判斷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對各種刺激的承受能力等都可能下降[2]。老年病康復是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常見病如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骨質疏松、慢性骨關節病等的發病率逐年增高。臨床與康復專業畢業生通過臨床實習,做到理論密切聯系實際,基本掌握運用康復醫學的基本技能,可對老年病康復科的常見病進行綜合分析,并做出正確的康復評定、提出正確的治療計劃。筆者認為在臨床教學中要轉變教學模式,改良教學方法,突出臨床應用及康復專業的特色,著重于“老年”及“康復”4個字。要求臨床及康復人員具有較高的康復專業技術以及整體素質,與多學科、多層次的醫師和康復治療師進行全科醫學配合。經過多方面的研究實驗發現,通過PBL教學方法培養的醫療與康復人員能基本滿足老年病康復的各項要求,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7月在我院老年病康復科實習的98名臨床與康復專業實習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名。對照組中男4人,女45人;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21.2±0.5)歲;本科學歷28人,專科學歷21人。觀察組中男5人,女44人;年齡18~24歲,平均年齡(21.5±0.7)歲;本科學歷26人,專科學歷23人。所有人員均為醫院醫務科安排,實習時間1年。兩組實習生在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學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帶教,主要以聽帶教教師講解及觀看演示為主。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材中老年病康復科臨床與康復學習內容,結合實習大綱進行帶教,需要對治療原則、康復技巧、醫療安全、患者的依從性著重講授,隨看隨教,屬于灌輸式教學[3]。
1.2.2 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PBL教學法帶教。進科后,總帶教教師根據教材中老年病臨床與康復學習內容,結合實習大綱講授實習重點,并讓實習生自主進行理論知識的復習,就工作環境、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工作流程以及醫療康復能力要求等向實習生逐一介紹,隨后將實習生隨機分為5個小組,安排專人帶教,由帶教教師和教學組長根據PBL教學制訂詳細、具體、有可操作性的教學計劃。教材是進行規范教學的基礎,帶教教師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進行系統性、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先讓學生對較容易遺忘、交叉易混淆的知識點有個初步印象,隨后觀摩并組織討論,最后通過實踐加深記憶。針對不同病種的老年患者,在入院后由帶教教師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或由實習生自己提出問題,根據提問、假設、查證、論證、答疑、總結的模式進行討論學習,始終牢記“老年”及“康復”4個字。對于內科學重疊交叉的內容簡化說明,將重點放在老年疾病及康復的臨床教學上。可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評定、制訂康復治療計劃與方案、進行實踐演練、模擬康復過程。帶教教師要對小組討論過程中涉及的康復知識、技能及操作方法的缺點進行詳細指導和補充,并再次進行總結討論,以制訂出最佳康復方案。階段性進行集中考核,及時總結并補充強化不足之處,及時發現困難、問題,要求帶教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并將成績匯總后進行評定(分為優、良、差),這可作為以后留用人才的參考。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實習生出科時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合格率,并對兩組實習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進行評價。評判性思維能力根據加利福尼亞評判性思維傾向問卷中文版進行評判[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出科成績比較
出科時,觀察組的理論知識及技能操作成績優良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生出科時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成績比較[n(%)]
2.2 兩組評判性思維能力比較
兩組實習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各維度得分比較,除開放思想維度的得分無顯著性差異外(P>0.05),其余各維度得分觀察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評判思維能力總成績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實習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各維度得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實習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各維度得分比較(s,分)
注:與觀察組比較,ΔP<0.05
0分組對照組觀察組0查找資料33.2±2.8Δ39.6±3.2 0開放思想32.7±2.1 33.4±2.4分析能力34.1±2.6Δ40.2±1.5系統化能力33.3±2.2Δ39.2±2.7自信心32.2±2.0Δ38.9±2.2求知欲34.4±2.1Δ39.5±2.3認知成熟度32.7±2.4Δ38.8±2.0 0總成績235.8±5.4Δ269.5±7.3 0 0
3.1 加強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開拓思路,同時開展創造性教學
PBL教學是國際上較為流行的一種教學方式,該教學方式是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家Barrows教授首次提出的,在1993年的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上得到大力推薦[5]。PBL教學方法在臨床醫師的培養中已應用多年,該教學方式是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讓實習生查找、解決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臨床康復知識的自主學習,同時掌握必需的操作技能、正確的臨床思維[6]。現在,帶教教師不只是傳遞信息,還負責促進、指導學生的學習,帶教教師的整體素質可對教學質量產生重要影響。PBL教學最為顯著的優點即為加強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開拓學生的思路,開展創造性教學,同時能帶動帶教教師的積極性,為帶教教師的知識更新、方法改進有幫助作用[7]。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平均壽命的普遍延長,將臨床與康復專業實習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高素質老年病康復專業技術人員,使其適應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成為高效和高質量的老年健康服務者,這就要求實習生對老年性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并發癥與老年性疾病相關聯的各科知識融會貫通,帶教教師通過監督實習生的討論分析來及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效指導,從而加深記憶,使實習生深刻理解相關知識。
3.2 在病房中采取帶教教師、實習學生及患者三方互動式教學
醫學院校實習學生在學習老年病學之前已經學習過內科學,老年病學課時較少,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突出老年病學的康復特點是我們在臨床教學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幾年來,筆者在臨床教學中的體會是:始終牢記“老年”及“康復”4個字,對與內科學重疊交叉的內容簡化說明,而將重點放在老年疾病及康復的臨床教學上。臨床康復醫師針對臨床與康復專業學生,在制訂臨床教學計劃時應盡量突出老年病康復的特點,挖掘康復醫學知識,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啟發式、引導式教學,培養實習生獨立思考問題以及使用康復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實習大綱的安排要充分考慮老年疾病及康復的特點,比如“老年心腦血管疾病康復”“老年骨關節系統疾病康復”等。這些常見于老年人的疾病既有老年特色,又有康復需求。在具體疾病的臨床治療與康復中,選取有代表性的老年病患者進行問診、查體、評估、制訂康復治療方案等,通過重點查房,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老年常見疾病的康復知識和康復技能,并能在臨床和康復中很好地運用。在臨床教學方式上,重點講解疾病的康復知識,在查房過程中穿插提問和討論、比較和分析,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康復方案。將康復治療與臨床治療緊密結合起來,如有1例腦出血恢復期的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病、2型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在進行康復治療的過程中,突然出現意識不清、呼之不應。讓學生針對此病例進行分析、思考,將各自能想到的可能出現的情況列出來,由帶教教師進行歸納整理,并詳細講解在臨床上如何緊急處理及預防。在病房中采取互動式教學,可提高實習學生的學習興趣[8],具體措施如下:搜集并討論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問題的來源有學生的提問、教師的提問、患者的提問。患者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可促使我們多方面思考,完善教學工作。在康復治療過程中,如有患者反映療效不好,可引導學生客觀地從醫患雙方分析原因,如醫方的應用和操作問題,患者是否對治療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治療期間是否注意休息等。通過討論,可引導學生總結出影響療效的因素。在病房中由帶教教師、學生及患者三方互提問題,既活躍了實習氣氛,又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尊敬和配合,使學生從中產生職業自豪感,同時讓更多的患者了解、信任康復治療。這種教學方法活躍了學習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的記憶,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
3.3 突出實習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臨床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突出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比如,針對老年糖尿病,略講該疾病的病因病機、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和藥物治療后,將學生分成5個小組,分別討論以下5個主題:康復目標及血糖監測、體重控制、飲食方案、運動方案、健康教育。讓每位學生查閱資料并參與討論,組長匯總并匯報本小組方案,帶教教師給出點評。再比如老年高血壓病,要求每位學生為病區的老年高血壓病患者或回家后為親朋好友中的高血壓病患者制訂一份康復治療方案,包括以下內容:患者基本信息、康復目標、合理膳食、運動計劃、心理調節、物理治療、中醫傳統治療等。學生完成后,選出優秀的方案給予表彰并張貼出來。通過以上的教學方法,不僅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加深了其對知識的記憶,提高了學習興趣和技能,而且為以后的職業生涯及臨床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4 經常性地進行情景教學
老年病康復科擔負著醫療、康復、護理等重要的臨床工作,康復專業人員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培養出一位優秀康復人才的主要階段就在臨床實習中,該階段是讓學生將所學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過程[9]。在我院對傳統教學與PBL教學的研究中發現,觀察組實習生出科時的評判思維能力、理論知識及技能操作成績合格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PBL教學在學生加強理解記憶的同時還經常性地進行情景教學,把問題帶入到有意義的、有趣的模擬情景中,讓學生成為情景主體。例如:根據討論的問題安排或模擬醫療康復;將問題的討論結果制作成PPT,分次進行講述等。這樣可對實習生的實踐工作能力進行培養,包括溝通能力、合作精神、創造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這些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PBL教學方法對提高老年病康復醫學實習生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成績有明顯作用,能有效提高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通過運用基礎知識達到解決臨床及康復問題的目的,增強學生的創新素質,對培養優秀的老年病醫療康復技術人員意義重大,各醫院教務科可廣泛應用并推廣。
[1]林萍,王金鳳,龐偉,等.以PBL為導向參與式教學法在康復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6):37-38.
[2]劉紅,陳瑞,鄧春燕.老年康復的安全對策及防范措施體會[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11,6(3):177-178.
[3]劉敏婕,趙雷.PBL教學法在手術室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397-398.
[4]許虹,彭美慈,汪國成,等.護理本科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特征及相關因素的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2):155-157.
[5]劉冬梅.急診科護理帶教中采用PBL教學法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8):123.
[6]魏玲,周桂容,朱美香,等.PBL教學法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實踐與探索[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5):103-104.
[7]楊韻歆,李付儒,鐵金玉.PBL教學法在急診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體會[J].中華護理教育,2008(5):252-254.
[8]楊朝輝.加強醫學生康復醫學觀念的幾個問題[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8):796-797.
[9]王珍玉.PBL教學法在手術室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4,36(12):1899-1900.
(*通訊作者:梁紅)
G526.5
B
1671-1246(2017)08-01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