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獻花
摘 要:動物性藥物殘留是近幾年來國內外高度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直接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給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全面了解藥物殘留的危害及原因,有針對性的提出控制和減少動物體內藥物殘留的措施,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和人類健康。
關鍵詞:控制;減少;動物體;藥物殘留
動物體藥物殘留是指給動物使用藥物后蓄積和存留在動物體內細胞、組織和器官內的藥物原形、代謝產物和藥物雜質,主要包括獸藥在生態環境中的殘留和獸藥在動物性食品中的殘留,殘留量一般很低,但人們長期使用含有獸藥殘留的畜禽及其產品,就會造成人體內蓄積,給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們對畜產品質量安全頗為關注,已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各國政府高度重視。獸藥殘留它不僅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危害,而且污染土壤和水源,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破壞,還會直接影響畜牧業發展,甚至會引起政治、經濟損失。
一、主要危害
1.影響國際貿易和市場競爭力。畜產品質量安全已經上升到政治問題,直接影響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獸藥殘留問題是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一部分,部分國家和地區也多次發生獸藥殘留事件,國際貿易組織和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畜產品獸藥殘留是否超標問題,進出口畜產品藥物殘留一旦超標,就會影響出口,影響市場競爭力,影響企業信譽和國家形象,給企業和國家造成損失。
2.影響人類健康危害人類生命。人們長期使用獸藥殘留超標的畜產品,時間長了可造成蓄積引發慢性中毒。人食用了有鹽酸克侖特羅的肉品后,會引起心悸、手顫、頭暈、惡心等,嚴重時可能致染色體畸變,誘發惡性腫瘤。氯霉素超標可引起致命的“灰嬰綜合征”反應。紅霉素等大環內酯類藥物超標可引起急性肝中毒。慶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類藥物可損害前庭和耳蝸神經。四環素類藥物超標可影響骨骼和牙齒的生長發育。磺胺類藥物超標可破壞人體造血機能。還有的藥物超標可引起人的過敏反應,有的會損壞腸道和消化道功能,嚴重時危及生命。
3.嚴重影響養殖業健康發展。長期濫用抗生素會造成畜禽機體免疫力下降,影響疫苗免疫效果,還會造成畜禽內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同時動物體內耐藥菌株增加,控制和預防動物疾病越來越困難。
4.污染環境。大劑量使用獸藥容易造成動物體內藥物殘留,獸藥在體內不能完全吸收,隨排泄物排到體外,畜禽糞便施入土壤就會造成土壤污染,如果管理不慎,隨雨水進入溝河和地表,引起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特別是一些重金屬藥物污染較為嚴重,給人們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影響。
二、造成動物體內藥物殘留的原因
1.藥物生產廠家違規。獸藥或飼料廠生產獸藥或飼料添加物時,未按《獸藥管理條例》和《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組織生產,主要成分或飼料內獸藥含量超標,養殖場一般不具備檢測技術,購置后隨時飼喂,就會造成動物體內藥物殘留,嚴重時可使動物中毒或造成危害。
2.養殖場戶使用不當。未按動物用藥品標示(標簽及說明書)內容正確使用造成殘留,自配飼料戶未按“飼料添加物使用準則”的規定合理使用藥物飼料添加物,養殖場戶直接將動物用原料藥任意添加在飼料或飲水中;有的養殖場缺乏技術人員,一旦畜禽發生疾病,就無原則、無標準的使用獸藥,造成藥物大量在體內蓄積。
3.未遵守休藥期制度。未按國家標準或行業規定進行規范治療和保健用藥,對有休藥期規定的獸藥未按規定及時停止用藥,以致造成動物出欄或上市后體內仍蓄積獸藥。
4.藥物來歷不明或質量差。養殖場戶購買使用違禁、質量不良或來歷不明及不合法藥品和藥物添加劑,或者是“三無”產品,也是造成藥物殘留的重要原因。違法分子或者個別養殖場戶為了追求利潤,違法使用明令禁止的違禁藥物(鹽酸克倫特羅、沙丁胺醇、三聚氰胺等)或原料藥、飼料添加劑等,造成違禁物在動物體內蓄積殘留。
5.執法人員素質不高,檢測手段落后。獸藥殘留檢測監管相關研究、投資、機構和人員相對較少,檢測手段和技術較落后。有關政策對內銷和出口的動物及動物產品的規定不一致,給了違禁藥品以使用機會,不能完全禁止。
三、綜合控制措施
1.完善立法。根據國際獸疫局規定的《國際動物衛生法典》和《OIE診斷試驗和疫苗標準手冊》以及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的食品添加劑、獸藥、農殘、污染物的限量標準和準則制定相關法律規定,建立完善動物性食品安全法規,制定具體可操作、實用性獸藥生產檢測、經營使用等環節的標準,特別是在環節銜接上要建立監管措施,把獸藥監控納入法制管理軌道,與國際接軌。
2.加大行政執法力度。深入開展《獸藥管理條例》等法律、規章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努力提高獸藥生產、經營和使用者的法律意識。繼續深入開展獸藥專項整治工作,加大對違禁獸藥的查處力度。監督企業依法生產、經營、使用獸藥,禁止不明成分以及與所標成分不符的獸藥進入市場和養殖環節,嚴格規定和遵守獸藥的使用對象、使用期限、使用劑量和休藥期等。加大對飼料生產企業的日常監管,嚴禁將農業部規定以外的獸藥作為飼料添加劑。
3.建立完善獸醫體制。通過立法建立完善國家官方獸醫制度,實行獸醫師執業制度和處方藥制度,加強獸醫師執業鑒定及官方獸醫考核,加強鄉村獸醫日常監管,定期進行培訓考試、考核,強化職業道德教育,明確各自職責。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維護獸藥生產、經營秩序和用藥制度。
4.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素質。一是加大執法隊伍建設,開展對獸藥執法人員法律法規、業務技術、職業道德、執法程序等方面培訓力度。二是規范執法程序。建立和完善投訴、舉報、查處大要案跟蹤、聽證、公示等制度,提高獸藥執法監督效能。三是強化執法財政資金保障。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不斷改善獸藥行政執法手段和裝備,提高辦案工作效率。提高獸藥從業人員遵紀守法的自覺性,通過各種方式,廣泛開展獸藥法制宣傳活動,為獸藥監管工作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5.加強養殖環節監管。要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加強畜禽飼養管理,制定并采取科學規范的免疫程序、用藥程序、消毒程序、病畜禽處理程序。做好畜禽日常的免疫消毒、驅蟲等工作。做到科學養殖、規范用藥,確保畜禽及其產品健康安全、無殘留。對于能夠施治的疾病要做到科學判斷、對癥治療、適度用藥、綜合防治。養殖場戶購置使用藥物必須是通過認證的獸藥和飼料廠生產的產品,嚴禁使用原料藥,禁止使用違禁藥物,嚴格遵守獸藥休藥期制度,避免產生藥物殘留和中毒等不良反應。盡量使用高效、低毒、無公害、無殘留的“綠色獸藥”,用藥必須有詳細的記錄,以備有據可查。
6.強化源頭治理。加強對獸藥生產廠家監督管理,定期不定期對生產的產品進行抽檢,獸藥生產廠家必須遵從《獸藥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遵從獸藥生產規范法典,不得隨意增減藥物主要成分含量,保證獸藥產品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及動物源性食品殘留物質監控計劃.2002.4.24 .
[2]刁曉平,孫振鈞,沈建忠.獸藥的生態毒理及其對環境影響的研究進展[j].應用生態學報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