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玲 林 藍 江樹娜
他莫昔芬和氯米芬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的優劣差異
林偉玲 林 藍 江樹娜
目的探討他莫昔芬和氯米芬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的療效差異。方法108例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 隨機分成A組和B組, 各54例。A組采取他莫昔芬治療, B組采取氯米芬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激素水平[促黃體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睪酮(T)]變化情況, 隨訪1年觀察兩組患者排卵和妊娠情況,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FSH、LH及T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LH及T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FSH較本組治療前升高, 且A組改善程度優于B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隨訪1年,兩組患者均獲得隨訪, A組患者排卵率(85.19%)與妊娠率(38.89%)均明顯高于B組(64.81%、18.52%),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期間兩組均無不良反應發生。結論與氯米芬相比, 他莫昔芬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具有更加顯著的療效, 適合推廣使用。
他莫昔芬;氯米芬;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處于生育年齡的婦女所患的代謝與內分泌異常的疾病, 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排卵功能紊亂, 患者常表現有肥胖、多毛、月經紊亂等, 多數患者合并有不孕癥,對婦女的生活以及家庭造成了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1]。臨床上對該病的治療主要依靠促排卵治療, 應用的藥物有他莫昔芬、氯米芬等[2], 因此作者為了進一步探討以上兩種藥物的療效差異, 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選擇本院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門診2013年5月~2015年10月接診的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108例進行研究。多囊卵巢綜合征診斷標準:參照文獻[3]標準:排卵異常、高雄激素血癥、盆腔超聲檢查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征, 以上有2項符合即可確診。不孕診斷標準:①子宮輸卵管造影以及男方精液檢查均無異常;②無卵巢囊腫以及宮腔病變;③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以及血泌乳素均無異常。入組標準:①簽署同意書, 且醫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②年齡在18~40歲之間。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患者;②對本研究所使用的相關藥物過敏;③妊娠或者哺乳期婦女;④心、肝、腎功能無異常。⑤不符合入組標準。108例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隨機分成A組和B組, 各54例。其中, A組年齡19~38歲, 平均年齡(28.7±3.3)歲, 不孕病程10個月~4年, 平均病程(1.5±1.1)年,原發性不孕31例, 繼發性不孕23例;B組年齡18~38歲,平均年齡(27.3±3.6)歲, 不孕病程11個月~4年, 平均病程(1.6±1.3)年, 原發性不孕29例, 繼發性不孕2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組 給予患者他莫昔芬(北京北大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050, 規格:10 mg)進行治療, 20 mg/次, 1次/d,與月經周期第2日開始服藥, 4 d為1個療程, 進行3個療程的治療。
1.2.2 B組 給予患者氯米芬(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50020039, 規格:50 mg)進行治療, 50 mg/次, 1次/d,于月經周期第5日開始服藥, 5 d為1個療程, 進行3個療程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激素水平(包括LH、FSH和T)變化情況, 隨訪1年觀察兩組患者排卵和妊娠情況,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激素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SH、LH及T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LH及T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FSH較本組治療前升高, 且A組改善程度優于B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排卵和妊娠情況比較 隨訪1年, 兩組患者均獲得隨訪, A組患者排卵率(85.19%)與妊娠率(38.89%)均明顯高于B組(64.81%、18.52%),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激素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激素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B組治療后比較,bP<0.05
?

表2 兩組患者排卵和妊娠情況比較 [n(%)]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治療期間兩組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 在我國育齡期婦女群體中的發病率達到5%~10%, 有一部分患者會繼發不孕[4-7]。研究顯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飲食結構發生的明顯改變,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病率逐漸處在升高趨勢, 進一步導致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的人數也在不斷的提升, 該病最直接的病因是持續性無排卵或偶有排卵, 所以臨床上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采用促排卵藥物[5,8-11]。氯米芬屬于一種非甾體類化合物, 該藥物有調節激素活性以及抗激素的功效, 使用常規劑量, 具有提升垂體前葉分泌的作用, 進而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產生促進作用[6]。但是近年來有研究報道顯示, 經過氯米芬的治療, 仍有患者存在持續無排卵的情況, 病情仍然沒有改善, 嚴重者甚至發生卵泡黃素化未破裂綜合征, 進一步降低了妊娠率。他莫昔芬屬于一種雌二醇的競爭性拮抗藥物, 該藥物能夠對激素的某些活動產生干擾作用, 同時能夠與雌二醇競爭與細胞內部激素受體的結合, 所以通過該過程阻斷了雌二醇的作用[12-18]。
本研究A組患者采用他莫昔芬治療, B組患者采用氯米芬進行治療, 結果顯示,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FSH、LH及T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LH及T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FSH較本組治療前升高, 且A組改善程度優于B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年, 兩組患者均獲得隨訪, A組患者排卵率(85.19%)與妊娠率(38.89%)均明顯高于B組(64.81%、18.52%),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期間兩組均無不良反應發生。說明他莫昔芬治療效果顯著優于氯米芬。
綜上所述, 與氯米芬相比, 他莫昔芬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具有更加顯著的療效, 適合推廣使用。
[1] 吳香春.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不同促排卵方案臨床療效分析.中國性科學, 2014, 23(5):35-37.
[2] 蘇恒香, 劉雁峰, 趙岑, 等.多囊卵巢綜合征在女性各生理階段病機特點概述.環球中醫藥, 2014, 7(1):63-67.
[3] 盧永軍, 阮祥燕, 田玄玄, 等.多囊卵巢綜合征綜合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首都醫科大學學報, 2014, 35(4):428-432.
[4] 王國萍, 吳瑞芳, 湯慧茹.氯米芬和來曲唑在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微刺激促排卵中的應用比較.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4, 30(10):746-749.
[5] 莊另發, 趙莞, 龔煒, 等.不同劑量來曲唑聯合氯米芬對不孕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助孕和生殖激素變化的影響.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16):2593-2595.
[6] 葛紅雨, 佘野, 李漢章, 等.氯米芬-補佳樂-黃體酮膠囊聯合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的臨床觀察.國際婦產科學雜志, 2015, 42(2):209-210.
[7] 丁瑜莉, 王海霞, 俞騰飛.他莫昔芬臨床應用研究進展.國際藥學研究雜志, 2016, 43(2):275-279.
[8] 吉柳, 武文慧, 閻麗麗, 等.他莫昔芬超說明書用于促排卵的分析與管理.中國藥房, 2016, 27(1):124-126.
[9] 鄢衛紅, 解迪, 謝守珍.促性腺激素、小劑量睪酮、他莫昔芬聯合用藥治療少精子癥的臨床療效.華南國防醫學雜志, 2015, 29(5):393-395.
[10] 林美麗.來曲唑、他莫昔芬和氯米芬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療效比較.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7):206.
[11] 李予, 楊冬梓, 阿比德.來曲唑、他莫昔芬和氯米芬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療效比較.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1, 27(8):606-608.
[12] 魯燁.來曲唑、他莫昔芬和氯米芬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效果比較.中外醫學研究, 2012, 10(7):11-12.
[13] 向大清, 陳玲, 曾林.氯米芬與他莫昔芬治療多囊卵巢綜合癥不孕患者臨床療效對比觀察.河北醫學, 2016, 22(2):284-287.
[14] 羅秋彥.來曲唑、他莫昔芬和氯米芬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的臨床療效觀察.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17):39-40.
[15] 劉佳, 楊春波, 李現玲.氯米芬、來曲唑與他莫昔芬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的療效比較.牡丹江醫學院學報, 2016, 37(5):85-86.
[16] 王晶.來曲唑、他莫昔芬、氯米芬聯合尿促性素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的療效比較.中國生育健康雜志, 2014, 25(4):371.
[17] 周曉梅, 周燕妮, 張曉燕, 等.他莫昔芬對氯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綜合征促排卵作用研究.中國基層醫藥, 2010, 17(24):3329-3331.
[18] 孫春鳳, 王木森.氯米芬與他莫昔芬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療效對比研究.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13):121-122.
Differences in effect of tamoxifen and clomiphen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infertility
LIN Wei-ling, LIN Lan, JIANG Shu-na.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Shantou City Chengha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Shantou 5158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curative effect of tamoxifen and clomiphen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fertility.MethodsA total of 108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fertili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54 cases in each group.Group A received tamoxifen for treatment, and group B received clomiphene for treatment.Comparison were made on hormone level[luteinizing hormone (LH),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and testosterone (T)]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treatment, ovulation and pregnancy situation after 1 year of follow-up visit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wo groups.Results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SH, LH and T level (P>0.05).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lower LH and T level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higher FSH than before treatment.Group A had better improvement degree than group B,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fter 1 year of follow-up, both groups had follow-up visit, and group A had obviously higher ovulation rate (85.19%) and pregnancy rate (38.89%) than group B (64.81% and 18.52%).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Both groups had no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ConclusionTamoxifen shows more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fertility patients, comparing with clomiphene, and it is suitable for promotion.
Tamoxifen; Clomiphen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fertility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16
2017-03-01]
汕頭市科技計劃項目(基金編號:20150406)
515800 汕頭市澄海區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