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要:企業運營管理過程中面臨著各種不確定風險,呈現出復雜化、多元化的特點。本文擬通過對企業營運過程中財務風險的識別、控制和應對,實施有效的財務風險管理,助力企業達成盈利目標,促進企業健康良性發展。
關鍵詞:風險管理;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通常包括融資風險、營運資金風險、資產結構風險、大額支付風險、內控制度缺失、信用政策不當風險、預算控制風險及稅收風險等。
一、融資風險
輕資產型企業缺少抵押或擔保物,使其較難獲取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授信及貸款,如單純依靠短期流動性貸款,會導致公司資金結構不合理,融資成本過高。另一方面,企業如無視財務結構風險而過度舉債,不但會背負沉重的舉債成本,還會因逾期負債影響企業再融資和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授信評級。企業應認真分析自身的優劣勢,打破現行的投融資結構,積極通過銀行貸款,與其他合作商、風投資金合作的方式,引入項目資金,建立多渠道的融資渠道,實現多元化的資本運作模式,逐漸形成資本運作的良性機制,保證企業良性運營和投資運作。
二、營運資金風險
營運資金是企業生存發展、項目運營的前提條件,企業多項目同時啟動面臨著資金分散、分配失控、喪失機會成本等風險。企業應加強資金的計劃管理,將資金流的管理擺在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地位,科學管理資金流向,以年度經營計劃為基礎,編制年度資金計劃和月度滾動資金計劃,合理控制資金,確保公司的各項目資金使用,保障項目運營計劃的順利實施。規范資金使用,強化資金管理,引導資金分配,優先安排優質項目,實現資金的最優配置,從而盤活資金存量,合理統籌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資產結構風險
建立財務預警機制,當企業主要財務比率指標發生異常變化時,應能將預警信息及時反饋,提示風險。在資產質量,資產流動性方面予以重點關注,分析企業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資產負債率等是否達到行業平均水平。通過主要財務指標的變動分析,可以將財務狀況及時反饋經營管理層,以便做出相應的經營決策調整。
四、大額支付風險
物資采購沒有固定的供應商,多采取大額現金支付的方式,極有可能產生經辦人員舞弊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大額現金支付存在的隱患與風險認識不夠;二是缺乏對大額現金加強監管的相關制度;三是經辦者利益驅動違規套現。企業應建立大額現金支付審批制度,通過逐級審批流程,進一步規范企業大額現金的使用。
五、內控制度缺失
公司制度中對于財務風險管理的關注不夠,導致在合同管理、物資管理、招投標管理、項目投資管理中存在財務風險控制的盲點,內控體系建設設計層面缺失。建議企業從銷售源頭抓起,從合同簽訂,物資采購,招投標和項目投資前期論證環節入手,建立相應的風險控制點,完善內控控制體系,筑起財務風險管理的第一道防線,做到事前控制,堵塞漏洞。
六、信用政策不當導致壞賬風險
企業為擴大銷售,缺乏對客戶進行有效的信用評級導致企業應收賬款的大量增加,加大了企業的管理成本和資金成本,影響了企業的償債能力和資金周轉。建議企業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制定適度的信用管理制度,明確信用風險管理政策,梳理、細化信用風險管理流程。建立顧客信用評級制度,對其信用等級和賒銷額度進行及時調整,發揮信用風險預警監督職能,防范壞賬風險。
七、預算控制風險
預算目標不合理、預算編制不科學,預算執行不力,缺乏嚴謹性,導致預算管理流于形式。考核不嚴,未將預算管理執行情況進行相應的獎懲,預算超支的結果無法制約項目執行層,并使成本超支得到有效控制。企業應實行以年度目標任務為指導的全面預算管理,增強預算工作中對各個環節的風險把控能力,通過建立切實有效的預算控制體系,建立成本預算控制點,以預算點的控制為根基,通過完善預算流程,使得預算編制組織合理,運轉高效,科學可行。嚴格執行預算的控制與反饋,使預算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八、稅收風險
企業對稅務風險防控不嚴,對有關稅收法規的精神把握不準,在稅收政策發生變化時沒有及時調整納稅行為,容易造成未及時足額繳納稅款的問題,導致企業遭受財務損失和行政處罰。企業應全面了解最新法律法規政策,合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稅收籌劃工作,認真履行代扣代繳義務,及時足額稅款,并在此基礎上做好稅務風險管理,建立良好稅企關系,嚴格防范涉稅風險。做到事前進行稅收籌劃,事中控制涉稅風險,事后加強納稅管理。
九、控制或有負債,規避潛在風險
企業應警惕或有負債給企業帶來的潛在風險,對已貼現商業承兌匯票,未決訴訟、未決仲裁等事項進行專項管理登記,尤其是為其他單位提供債務擔保,應控制在企業可承受的能力范圍內,嚴禁未經同意和審批,董事、經理擅自以公司名義為他人擔保。
總之,企業應通過強化財務風險管理,加強資金計劃管理,調整資本結構,建立大額現金支付審批制度和財務預警機制等方式,規避內部財務風險,通過優化資產結構,合理進行稅收籌劃等方式,創造企業良性生存發展環境,應對外部風險。
(作者單位:西安曲江出版傳媒投資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