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濤
摘要:本文從高校會計風險從業者道德自律不足、內部監控體系缺失著手,研究高校會計風險防范存在會計風險認知上的誤解、對會計管理結構上的誤解的問題,針對高校會計風險預防提出規范制度、利益引導、專業化的管理、德治、法制并用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會計;會計風險;會計防范;防范途徑
隨著社會的進步,高校面臨著較高的會計風險,這與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制度不健全、社會監督機制不夠等密切相關。本文針對目前高校存在的種種問題逐一進行了如下分析。
一、高校會計風險的成因
本文從會計從業者道德自律不足、會計內部監控體系缺失入手,分析高校會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會計從業者道德自律不足
高校會計風險存在會計從業者道德自律不足的情況。首先,一方面要明確會計的職業道德,它是指會計從業者在工作期間應遵守的、體現會計職業特點的、與會計職業相關的人物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另一方面道德自律則是會計從業者對自我職業的約束和控制,通過對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理解和認同來行動。一旦會計從業者在高壓手段和誘惑的利益面前突破自己的職業道德底線,喪失自己的自律機制,勢必會做出違背會計職業道德的事情,風險因此產生。其次,會計行業存在最大的會計風險是會計假賬的現象,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只要社會中存在會計假賬的市場需求,會計假賬的現象就不可能消失,加之受到各方的施壓、利益的誘導、不愿得罪人心理因素等等的影響,會計從業職很容易掉入自律機制喪失的怪圈中來迎合當前社會的需求。
(二)會計內部監控體系缺失
高校會計風險存在會計內部監控體系缺失的情況。首先,由于我國會計監督機制不夠健全,沒有事先預測會計風險的監督機制,導致會計風險頻頻發生,只能事后采取強勢手段解決發生的會計風險,這給某些單位及個人帶去了僥幸的心態,踩著觸犯法律的高壓線,繼續私下行動。其次,監控體系監督效果低,大部分的會計機構走小作坊的模式,沒按照規范化、法制化的要求履行職責和義務,為了能夠給自己的企業創造利潤,不惜采取惡劣的方法一味的迎合客戶的需求,喪失自己的會計職業道德公正、客觀的立場,使得監控體系成為擺設,難以發揮其作用。最后,會計監督往往易停留在表面,走流程式的例行公式化的檢查,沒有落到實處的監督,在這樣消極的會計監督大環境下,難以發揮會計監督的真正作用,效果自然也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總而言之,高校會計風險的成因諸多,不僅僅是會計從業者道德自律不足、會計內部監控體系缺失,還可能受到諸多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制度機制不健全的制約。
二、高校會計風險防范存在的問題
本文從高校會計風險從業者道德自律不足、會計內部監控體系缺失著手,研究高校會計風險防范存在會計風險認知上的誤解、會計管理結構上的誤解的問題。
(一)對會計風險認知上的誤解
高校會計風險防范存在對會計風險認知上的誤解的問題。首先,一方面是對會計風險的認識不夠到位,會計從業者遵循上級的指示,不顧會計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職責和規范,為了促使達成學校最終獲利的目的,暗箱操作。另一方面會計從業者為了達到自己的個人目的,在功利心驅使下,考慮個人的前途,不愿意得罪上級領導,淡化會計風險,盲目順從上級指示,在官官相護的現狀下,將可能受到的處罰掩蓋住,共同謀私。其次,高校對引發會計風險的各個環節不夠重視。一方面單一的認為會計風險的出現是由于會計從業者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知識不扎實,忽視會計相關人員的會計知識和會計法律常識。另一方面忽視業務報銷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只靠業務產生后的憑據判斷,沒有進行真實的記錄,讓大部分相關人員為了達到個人的利益,欺上瞞下,通過裙帶關系,達到財務報銷的目的,給會計風險埋下了隱患。最后,高校會計相關人員的會計風險責任意識不強,他們只將會計風險的防范重心放在會計從業者身上,沒有形成,上下一條心的整體思想,不出問題不管理,一出問題就抓一陣,導致會計管理機制存在極大的缺失。
(二)對會計管理結構上的誤解
高校會計風險防范存在對會計管理結構上的誤解的問題。首先,人為的忽視會計監管體系,高校大部分會計相關人員由于對會計專業知識的不了解,片面的認為,高校會計只服務于教學科研,認為會計的職責就是理清各項賬目的開支即可,約束了會計從業者敏銳的感知風險的能力,限制了會計監督職能的作用,使其約束力、執行力不夠,在這樣的風氣下,導致高校會計的監管體系形同虛設。其次,任用會計從業者不合理,某些領導為了方便自己謀私,任人唯親,利用自己的職權之便,走裙帶關系,牢牢將經濟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忽略會計從業者是否具備會計專業知識、會計法律知識、會計風險預防能力,是要能為自己辦事則重用。這導致無法保障會計從業者是否具有專業的業務能力、會計法律常識,會計專業道德品質。最后,對會計從業人員的關注、重視程度不夠。一方面會計工作的范疇空間很大,不同的工作崗位其工作的難度和職責不同,高校應根據具體的情況,配備合適的會計工作者。讓其各司其職,發揮最大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會計從業人員的升遷之路有別于其他部門,再加上會計工作的性質,決定了他們的行政級別,不可能在工作崗位中大放光彩,常年處于默默付出的幕后,一絲不茍的做著自己的分內之事,他們的辛苦付出常常會被忽略,導致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嚴重的打擊會計從業者的積極性。
三、針對高校會計風險預防的建議
本文針對高校會計風險預防提出規范制度、利益引導、專業化的管理、德治、法制并用的建議。
(一)規范制度
針對高校會計風險預防提出規范制度的建議。首先,明確會計內部監督制度的管理條例,嚴抓會計相互人員對會計的專業知識、法律、法規的認識程度,經常對會計相關人員進行專業的會計方面的培訓,讓其牢牢記住會計相關的知識、條例。在平時操作中,嚴格按照會計的合法程度辦理業務,嚴抓經辦、審核、檢查的真實數據,一步一步落到實處。其次,賞罰分明,對會計從業者以及會計相關人員制定一套完善的考核機制,由專門的負責小組進行跟蹤考核,檢查其工作崗位上是否按照要求履行職責,最后鑒定其成績。對表現優異者,示具體情況,表示嘉獎,對表現不佳者,示具體情況加以懲戒。
(二)德治、法制并用
針對高校會計風險預防提出德治、法制并用的建議。首先,應完善會計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規范,促使會計從業者明確會計工作中的各項職責,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標準,做到實事求是辦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其次,加強會計從業者的職責道德教育工作,逐步的培養會計相關人員的會計專業知識、法律法規、道德標準等等、使其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最后嚴格按照國家會計從業資格的法律法規,針對不同的會計崗位來聘用適合的會計從業工作者,堅決不任人唯親,不走不正規渠道,做一個合法守法的公民。相互監督,相互檢視,共同為高校會計風險防范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以高校會計風險的為研究對象,基于高校會計風險產生的諸多因素,深入的分析會計風險的各個成因,并闡述了高校會計相關從業者對會計風險各個環節的不重視,加之缺乏會計防范風險的意識,反映了高校會計管理中存在監督體系不健全,懲獎機制沒有落到實處、監督不到位等問題,法律法規滯后,不能滿足當前會計行業行為準則的的發展需求,執法部門嚴格執法的依據不明,導致會計從業者的規范化經營受阻。社會監督對會計相關人員的行為規范不當之處信息的披露程度不夠,難以發揮其監督的效果,導致目前高校會計風險情況依舊得不到有效的預防。
參考文獻:
[1]郭景崢.高校會計風險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0(22).
[2]裴冬雪,李雪楊.淺談高校會計風險的防范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6,4.
[3]劉憶容.淺析會計風險的成因及防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3(03).
[4]凌亞東,秦廣.建立健全會計風險管理長效機制[N].濟南日報,2010.
[5]朱文,張毅.會計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4).
(作者單位: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