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璨
摘要:面對全新的形勢,全球化正在迅速推進,與之相應的區域經濟也獲得了長期發展。從本質上講,一帶一路應當屬于長期性的戰略設想,施行一帶一路的構想有利于調整沿線地區的基本產能結構、推進密切的文化交流,與此同時也改善了基礎設施。在振興東北工業與開發西部的全過程中,一帶一路都體現了顯著的推進作用。從目前來看,區域經濟發展不能缺少一帶一路作為基本動力,然而在發展中也面對系列性的挑戰。由此可見,針對現階段的區域經濟與一帶一路戰略而言,應當明確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結合新時期的基本形勢,確保把握珍貴機遇并且理智迎接挑戰。
關鍵詞:一帶一路;區域經濟發展;機遇;挑戰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共同構成了一帶一路,推行一帶一路的宏觀政策有助于促進協作,確保在與他國密切合作的前提下提升國內的綜合經濟水準。因此可以得知,一帶一路密切連接了各區域的港口城市,在此基礎上致力于構建海上的互聯互通。在形成絲綢之路沿線經濟帶的同時,一帶一路構想也體現了明顯的輻射效應,因此在本質上符合了開放與合作的基本宗旨[1]。進入新時期后,各個行業的進步與發展都不能缺少溝通與協作,這種現狀更加突顯了區域經濟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各區域具體在推進自身經濟進步的過程中,有必要密切結合一帶一路的新時期戰略,有序把握機會并且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
一、區域經濟的發展機遇
受到一帶一路的帶動與推進作用,各區域經濟都迎來了珍貴的機遇。通過完善現階段的基礎設施,對于各區域的內需進行了有效拉動。面對一帶一路的新背景,西部地區構成了新時期的交通樞紐,這種現狀有助于西部獲得更強大的基本政策支撐,具體在建設各項基礎設施時也能獲得更多資金。由此可見,施行一帶一路的基本前提就在于健全基礎設施[2]。
此外,一帶一路的全面推行也有助于優化產能并且調整各區域的經濟結構。面對新時期的背景,東北很多重工業基地都在致力于全面轉型,而廣大西部也因此得到了強勁的發展動力。利用當地充沛的自然能源,可以構建新型的清潔能源產業,這樣做有助于帶動新型產業的逐步強大。
二、面對挑戰的對策與措施
首先是重新定位地方經濟。在一帶一路的推進下,各區域經濟如果要維持長期性的強勁態勢,那么關鍵在于保持獨特的區域優勢,針對地方經濟也有必要構建全新的定位。各區域既要保持獨有的特色,同時又要致力于體現新特色,在此基礎上避免過于頻繁的經濟波動。只有重新定位,才能把一帶一路與區域經濟緊密結合在一起。
其次是科學劃分區域職能。從現狀來看,區域經濟逐步融入了國際化,針對區域本身的職能也要予以重新界定。解決產能過剩,基本措施就在于協同發展,在優勢互補的前提下確保有效銜接下游與上游的關聯產業。作為各地區的有關部門,應當克服自身的資源瓶頸,致力于修補脆弱的地域生態。各個地區經過全方位的優化與再造,就能遵照科學規律來劃分職能,進而全面提升各區域的生產力[3]。
第三是快速建成配套服務。區域經濟的長期進步不能缺少配套服務作為保障,對此需要快速建成配套性的服務行業。針對第三產業來講,應當推進全程性的動態調節,在一帶一路的帶動下逐步滿足日益旺盛的服務行業需求。在服務行業中,典型就在于運輸服務,對此應當構建一體化的互聯互通模式。與此同時,各區域也應當著手建設全方位的交通樞紐,對于關稅改革予以深化,確保海上貨運符合實效性與安全性的基本要求。
三、結語
受到區位要素影響,較長時期以來的對外開放程度并沒有真正達到完善。從整體來看,東部表現為相對較快的區域發展速度,而內陸與西部則體現了較弱的區域經濟形勢。推行一帶一路的綜合性戰略,有利于在根源上拓寬覆蓋范圍,在此前提下密切結合了國外與國內的各個領域經濟。由此可見,一帶一路與一體兩翼的基本構想密切結合在一起,進而也助推了區域經濟的整體升級和優化。未來在實踐中,各區域應當把握好一帶一路給本地區帶來的珍貴機遇,綜合運用多樣化的措施來推行開放政策,確保提升本區域的整體經濟發展水準。
參考文獻:
[1]周凌云.試論“一帶一路”對西部地區發展的機遇及挑戰[J].中國集體經濟,2016(07):24-25.
[2]趙天睿,孫成伍,張富國.“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區域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J].經濟問題,2015(12):19-23.
[3]劉文秀.“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下我國區域經濟格局重塑探究[J].商場現代化,2015(20):120-121.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