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鐵
摘要:水稻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產量直接影響到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本文主要介紹水稻在種植過程中的施肥情況,并探討其對產量的影響。
關鍵詞:水稻 種植 施肥技術
前言:黑龍江省以水稻為主要種植作物,其水稻不論是產量與質量抖名列前茅,隨著水稻栽培面積的擴大,種植者認識到稻苗的素質直接影響到產量,因此,越來越多的稻農開始重視施肥技術,提高水稻的產量。
1.水稻苗床施肥技術
育秧施肥是培育壯秧的關鍵對策,當前我省多采用水稻壯秧劑育苗,水稻壯秧劑具有培肥、調酸、殺菌與化控的作用,適合于多數的土壤,可以減少育秧的環節,而且成活率較高。培育出的秧苗葉闊,葉色較濃,根系也十分發達。在使用壯秧劑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1 使用的方法
第一,早育秧
苗床每平方米施用5-6kg腐熟過篩的有機肥或者是草碳,平整苗床,將適量的營養劑加入到細土中,充分攪拌均勻,然后將其撒在平整的苗床上,可以覆土,也可以用耙子撓入途中,然后澆水、播種、壓種,覆土。
第二,軟盤或低墊早育苗
平整苗床,保證底水充足,將軟盤擺平,將壯秧劑加入到營養土中,然后裝盤、澆水、播種,覆土。
第三,拋秧盤育苗
平整苗床,澆足底水,將壯秧劑加入到營養土中,攪拌均勻,裝入拋秧盤中,然后將其置于澆足底水的稻床上,澆水、播種、覆土。
1.2 注意事項
第一,任何的方法都不能使用混有壯秧劑的營養土覆蓋種子。
第二,營養土的配置必須要做到均勻。
第三,壯秧劑沒有除草的功能,因此除草工作需要另外處理。
第四,在育大苗后期出現脫靶的情況,要適量的追施氮肥,確保秧苗可以正常生長。
2.水稻秧田的施肥技術
要想保證水稻的產量,施肥是十分關鍵的環節,合理施肥不僅可以促進作物的快速生長,同樣可以提高作物的產量。
2.1 保證底肥充足
大田基肥同樣不能忽略有機肥的施用,一般每畝需要施2000-3000kg。化肥也不能忽略,每畝需要復合肥30-40kg,根據土壤的情況還需要合理的增加其他的肥料。大田基肥需要在插秧前結合耕靶稻田施用,而且要深施,至少要到地下12cm中農,保證氨肥的穩定性,減少流失。
2.2 合理追肥
第一,分蘗肥要早
移栽完成后,當水稻返青后就需要施分蘗肥,才能達到促進低節位分蘗與成長,促進增穗。一般分蘗肥需要分兩次施用,第一次是在返青后,主要是為了促蘗,第二次則是進入到分蘗期,主要是為了保證全田可以整齊的生長,保蘗成穗。
第二,巧施穗肥
水稻倒二葉開始廚業,幼穗長約1cm時,這是穗形成與籽粒發育的最佳階段,此時要控制無效分蘗,此時為了保證中期足夠的養肥可以追施復合肥,增加穎花數量,避免穎花退化,促穗大粒重,同時此時追施化肥可以養根、健葉、壯桿、防倒伏。如果是群體過小的地塊則可以提前到穗分化期施肥。
第三,補施粒肥
從抽穗到成熟,為了保證結實率,保證其成熟率,則可以根據長勢追施化肥,此時不宜多,只要少量的噴灑一些即可。施肥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據水稻的生長情況適當的施肥,滿足植株的生長需求,增強根系的活力,加快灌漿,促進籽粒的成熟與飽滿,進而促進產量增加。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前期施肥要足,中期則要視情況而定。
第四,噴施葉面肥
孕穗期、成熟期噴施磷酸二氫鉀或者水稻的葉面肥,此外,鹽堿地在施肥前則要排水洗鹽,在施肥前3-4天左右白天灌水、晚上排水,避免臨時性積鹽,影響肥效的發揮。
2.3 水稻施肥的注意事項
水稻的整個生長過程中需要經過營養生長于生殖生長兩個不同的環節,幼苗期與分蘗期組成了營養生長階段,主要是營養體、根、莖、葉,這一階段也是為了生殖生長幾類養分。這一階段施肥主要是為了促進分蘗,形成壯苗,保證單位面積的穗數。生殖器官的形成、長大與開化,結實,在這一環節施肥主要是為了促進穗大、增粒,粒飽。
氮磷鉀是水稻需要量較大而且土壤中含量較低的營養元素,因此水稻施肥需要以這幾種肥料為主,施肥過程中要遵循前期重、中期控,后期促的原則,基肥與捏起追肥更重,以便在栽插密度教習的狀況下可以增強分蘗,縮短分蘗期,盡快達到需要的苗數,然后適當的控制,減少無效分蘗,使糖分可以流入到幼穗中,保證穗的正常發育,至抽穗前后則需要及時的補充養分,使根系保持較高的活動,葉片可以延長功能,使較大的穗形可以有較高的成熟率與千粒重。
結束語:
要想保證水稻的產量,不僅要有良好的種植技術,同時還要做好施肥工作,不僅要施飽肥。還必須要掌握好施肥的技巧,進而促進產量的提升,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