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有機食品逐漸成為大眾消費的主題,特別是有機大米需求逐年增加。發展有機水稻生產,既滿足了市場需求,又推動了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F按照有機水稻生產要求,結合當地生產實際,將有機水稻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積溫和生產條件,以熟期適宜,抗逆性強,優質高產為原則,選用經審定的具有多抗性高產優質品種。有機水稻的種子,要選擇抗逆性好(主要是抗病蟲危害)、分蘗力強、偏大穗、富營養、商品性好、優質米,適宜旱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的優良品種,發芽率在95%以上,純、凈度99%以上,不能越區種植,保證霜前5~7天充分成熟,做到早中晚合理搭配,充分發揮種子的“種盡其用,地盡其利”的作用。播前進行種子處理,確保一次播種保全苗。
二、培育壯秧
(一)種子處理
1、選種:水稻種子在浸種前先曬1-2天,風選或鹽水選出健康飽滿的種子。如果用鹽水選種,鹽水濃度為1.13(12—12.5千克大粒鹽+50千克水,1千克大粒鹽浸100千克種子)。
2、浸種:用1%的生石灰水浸種(50千克水+0.5千克生石灰,浸35千克種子),浸種時間7天,水面高出種子17—20厘米。在浸種過程中,注意不要攪動,以免弄破石灰水表面薄膜導致空氣進入影響殺菌效果。
3、洗種:浸種結束后用清水清洗2遍待催芽種子。
4、催芽:將浸泡好的種子,在30—32℃條件下破胸,破胸時85%露白開始催芽,芽長不超過種子長度五分之一,涼芽播種。
(二)播種
1、整地作床:淺翻10厘米,除根茬、碎土、鎮壓,每平方米施入腐熟的農家肥10-15千克,施于床面摟平,與床面3cm的土層均勻混合。
2、配制營養土:一袋壯秧劑直接與800—1000千克,旱田過篩土混拌,配置育苗營養土。采用旱育苗,一袋壯秧劑可育苗50-60平方米,采用水稻機插盤育苗,可育240—270盤;采用缽體拋秧育苗,可育300—360盤。做床育苗堅持做到“五要”:旱田過篩土要肥沃、營養土混拌要均勻、育秧床面要平整、種子播量要合理、育苗管理要精心。
3、播種期:當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5-6℃時即可播種。一般在4月上旬,4月25日前結束。
4、播種量:要堅持稀播,育壯秧,發芽率90%以上的種子,每平方米播催芽種子750-900克。缽盤育苗每孔播2-3粒,禁用聚氯乙烯缽盤。
5、覆土:用細沙或篩過無草籽的沃土蓋嚴種子,不露種子為宜,一般為0.5厘米。
(三)秧田管理
1、溫度:出苗前密封保溫30℃,出苗至一葉一心期開始通風練苗,棚內溫度控制在25℃,二葉一心后,逐步增加通風量,溫度可控制在18-20℃。
2、水分;出苗前,床面積水及時揭膜、曬床,如床面干裂及時澆水,達到保溫、不積水的程度,2.5葉以后,保持床土濕潤,葉尖吐水為宜。
三、精細整地
1、機械整地:深翻20厘米以上,耙平耙細。
2、機械覆膜:將寬幅1.2米薄膜平鋪在已耙完的田塊上。
四、合理施肥
底肥每公頃施顆粒酵素有機肥2500-3000千克加綠洲酵素5號(土壤解毒降殘酵素)15千克,翻前施入或旱耙前一次性施入。
五、適時插秧
1、時間:本田移栽:早育苗為5月15日-25日,缽育苗5月12日-20日。
2、密度:以合理稀植壯大穗為原則,根據地力選擇以9×4寸和9×5寸為宜,3-5株/穴基本苗。
3、質量:做到行直,穴勻,花達水,不漂苗,插后要及時查田補苗。
六、科學管水
總的要求是實行間歇補灌技術。插秧時,灌花達水;返青時,灌扶苗和護苗水,水層6—7厘米,5—7天;返青至7月5日前,灌寸水,增濕保葉,促其早生快發;7月上旬至蠟熟期,間歇灌水,干干濕濕,以濕為主,腳窩有水為準;黃熟期開始排水。
七、防治病蟲草害
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有機水稻不采用化學防治技術措施。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培育壯秧,精耕細作等農業措施控制病、蟲、草害。
1、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
(2)消除病菌源:將當年發生稻瘟病的稻草及秕粒及時消除,在田間發生稻瘟病的病株及時拔除,燒掉,深埋。通過培育壯秧,合理密植、科學灌溉等農藝措施預防稻瘟病。
(3)消除蟲源。負泥蟲:消除田邊雜草;清晨,用掃帚掃,連續3—4天即可;潛葉蠅:消除雜草,培育壯秧,淺水灌溉等方法防潛葉蠅。
(4)消滅草源:稻田深翻抑制草籽發芽,消除水渠,田埂、田邊雜草,機械覆膜。
2、生物防治
(1)蟲害:采用以蟲治蟲的方法,用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在二化螟成蟲高峰期,分兩次放蜂滅卵,也可用性誘劑,誘殺成蟲,每公頃稻田用15個誘捕器,每個誘捕器內放一個誘芯,或者每100米設置一個殺蟲燈。
(2)病害:①用多抗霉素防治立枯病,惡苗病,紋枯病。用1.5%多抗霉素將已浸好的種子用50倍液再浸泡15分鐘后播秧。用多抗霉素300—400倍液于發病期噴霧,可防治紋枯病。 ②6月20日左右每公頃噴施3—4瓶BIO酵素濃縮液肥,明顯促進水稻生育,促進孕穗分化,防止葉瘟發生;用枯草芽孢桿菌防治水稻稻瘟病,于始穗期和齊穗期各一次,每次畝用量10克兌水15千克噴霧預防穗頸瘟。
3、除草:全年采用人工或機械除草。
八、收獲
水稻黃熟末期和完熟期集中進行收割,采用人工收割和機械收割的方法,單收、單脫粒、單貯藏、單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