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泉
摘要: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料,目前我國的玉米產量還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北方作為我國的玉米主產地,要不斷地改善種植技術,優(yōu)化玉米種植結構,加強玉米種植的病蟲害防治,全面普及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促進我國的玉米種植與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為社會經濟發(fā)展提供足額的玉米原料支持。
關鍵詞 北方玉米 種植 管理 措施
玉米在我國的種植十分廣泛,南北均有分布。北方是我國玉米的主產區(qū),擁有成熟的玉米產業(yè)經濟體系,玉米的種植規(guī)模大,面積廣,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玉米原料支持。從目前的發(fā)展情況來看,我國北方的玉米種植與管理水平正在穩(wěn)步提升,在現代化的農業(yè)發(fā)展中,玉米的種植技術正在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高水平的管理促進了增產增收,人們已經充分地認識到了玉米的種植、管理在玉米生產中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北方的玉米生產實踐情況,對玉米的種植與管理進行了研究探討,為玉米種植提供參考。
一、 北方玉米種植的技術要點
在玉米的種植生產中,種植技術非常重要。在我國的玉米發(fā)展史上,解放前后的玉米種植產量天壤地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解放后加強了對種植技術的研究、運用,科技的力量帶來了產量。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選種育苗、施肥除草、防治病蟲害等環(huán)節(jié)都涉及到種植技術的運用,其中病害的防治問題是玉米種植的難點,技術性比較強,針對北方玉米種植上的幾種主要病害,我們在防治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
青枯病是玉米種植的常見病害,各地均有發(fā)生。在北方的玉米種植中,玉米青枯病在最近幾年的發(fā)生較多,是主要的玉米病害。玉米青枯病發(fā)生時,有可能突然出現大面積的植株干枯現象,玉米苗根系、莖部出現腐爛干枯,往往很難及時找出發(fā)病的原因,導致精準的救治非常困難,對玉米的生產影響很大。就目前的種植水平來看,還沒有發(fā)現一種能完全防止玉米青枯病的有效方法,必須通過全面的種植技術運用,綜合治理,才能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在種植中,首先,種植戶應盡量選擇抗病性強的玉米良種,從種源上加強預防;其次,在每年的玉米收獲后的空檔期,把玉米地塊全面深耕幾遍,改善土壤結構,消除部分病害源;最后,在玉米苗生長期,要加強對青枯病的預防監(jiān)測,發(fā)現有發(fā)病趨勢時,及時進行藥物噴灑,控制住發(fā)病范圍。針對青枯病的防治藥物有葉枯靈、瑞毒霉等,具體應根據玉米發(fā)病情況,藥物使用說明來使用,大多通過噴霧方式給藥。
(二) 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
玉米瘤黑粉病是北方玉米種植中對產量影響最大的病害,一旦發(fā)生,往往會導致玉米產量直線下降,甚至顆粒無收。其主要的病癥為植株腫瘤,如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后期則形成黑色粉末。腫瘤的存在不僅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在結果期還會逐步侵蝕玉米果實,必須重視。在具體的防治上,我們應多管齊下,以預防為主。首先,要處理好玉米地塊的黑粉病細菌源,可以通過增施腐熟的有機肥來實現。另外,應盡量選擇抗病能力強的良種來育苗;其次,在玉米幼苗的生長期,應清除生長狀況不好的殘弱病苗,特別是對于出現病癥的幼苗,要及時清除,全面噴灑波爾多液,對玉米瘤黑粉病進行預防。通過合理的間苗、蹲苗來提高玉米植株的生長質量,增強抗病能力;最后,當玉米田出現了玉米瘤黑粉病時,要及時用藥救治,采購克菌丹、三唑酮加水混合后對玉米田進行噴霧。要特別注意的是,當玉米苗花期出現玉米瘤黑粉病時,要選擇福美雙進行噴霧救治,不可盲目使用其他藥物,以免影響玉米果實質量。
二、 北方玉米種植的管理要點
發(fā)展玉米種植,要想實現高產、穩(wěn)產的目標,必須抓住種植期的管理要點。在現代農業(yè)的發(fā)展理念中,玉米的種植管理是一項專業(yè)的工作,作用巨大。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我們要因地制宜,學習先進的農業(yè)管理模式,切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 玉米生長的幼苗期管理
在玉米種植管理中,對幼苗期的管理應格外精心。實踐中,我們可以把玉米苗拔苗前的生長期統(tǒng)稱為幼苗期。在玉米幼苗期的管理上,主要應做好查苗補苗,及時間苗、定苗的工作。在玉米幼苗出苗后,應及時查看整體苗情,準確地補苗,保證玉米種植的幼苗數量基礎。當幼苗生長到一定時期時,要開始間苗、定苗,合理地規(guī)劃玉米苗生長間距,以便玉米植株正常地進行光合作用,保證每株玉米苗的生長養(yǎng)分充足。同時也要全面開展優(yōu)勝劣汰的定苗作業(yè),清除掉長勢明顯較弱的幼苗,保留植株健壯,長勢良好的壯苗,讓玉米整體生長整齊規(guī)劃,為日后的生長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玉米生長的旺盛期管理
玉米生長的旺盛期也叫生長中期,一般是指玉米拔苗后至抽雄前的生長期。這個過程是玉米快速生長的時期,生命力強,長勢旺盛,是決定玉米產量的基礎積累期。應把管理重心放在施肥上,科學地制定施肥方案,為玉米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根據我國北方的玉米種植用肥情況,在生長旺盛時期,可以多用尿素肥料,每畝施肥量可控制在18公斤左右,具體應根據土壤的肥力來確定,有條件的可以進行土壤肥力檢測,指導精準施肥,實現經濟高效的管理目標。
(三) 玉米生長的掛果期管理
玉米的掛果期管理主要包括適度追肥以及收割管理兩個方面,一般是指玉米抽雄以后到玉米果實成熟的這段時期。我們應全面掌握玉米的生長情況,對生長動力不足,明顯影響掛果鼓粒的玉米植株要及時地追加肥料,保證水肥充足。同時也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確保果實不被蟲害吞噬。待玉米的包葉基本變成黃色,玉米粒飽滿硬挺時,要及時地進行玉米收割作業(yè),對于種植規(guī)模大的生產基地,盡量采用機械收割,一體化入庫,采用先進的晾干系統(tǒng),控制好玉米的水分含量,做好儲存、銷售管理。
結束語: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料,目前我國的玉米產量還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北方作為我國的玉米主產地,要不斷地改善種植技術,優(yōu)化玉米種植結構,加強玉米種植的病蟲害防治,全面普及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實現我國玉米的高產目標,滿足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劉會芹,北方玉米的種植與管理,中國農業(yè)信息月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