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龍 崔逸
摘要: 為進一步提高科學施肥水平,提升稻米品質,采用小區對比和大區示范相結合的方法,對寒地水稻最佳鋅肥施肥模式進行了研究。試驗結果表明,在水稻基肥中施用鋅肥,可以促進水稻生長發育,提高千粒重和產量。5.0 kg/畝的處理效果最好,產量為629.7kg/畝,增產率為6.6%;其次是2.5 kg/畝的處理,產量為609.1kg/畝,增產率為3.1%;7.5 kg/畝的處理與對照比減產0.6%。說明鋅肥施用過量反而會使產量下降,因此鋅肥的施用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才能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大區示范產量為637.4 kg/畝,與常規施肥產量590.5kg/畝相比,畝增產49.6kg,增產率達7.9%。因此,大區示范施肥模式較適合本地區實施。
關鍵詞:水稻;鋅肥;產量;最佳施肥模式
鋅是植物正常生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作為某些酶的組成成分和活化劑,具有催化葉綠素的合成,促進呼吸等作用。隨著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和作物產量的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鋅的消耗也隨之增加,作物缺鋅日益嚴重。為了進一步提高科學施肥水平,提升稻米品質,深入了解微量元素肥料的增產效應,我們在七星農場科技示范園區進行了水稻施用鋅肥的對比試驗,研究鋅對水稻生長、生殖及品質的影響,為探索寒地水稻的最佳施鋅肥模式,建立當地科學合理的施肥模型提供試驗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七星農場科技園區,土壤類型為草甸白漿土,土壤基本理化性狀:有機質50.7g/kg、pH值5.5、速效K 163.0mg/kg、有效P 21.1mg/kg、堿解N 246.0mg/kg。前茬作物為水稻,秋翻地,春整地。
1.2供試品種
空育131,主莖11片葉,生育日數127天,需活動積溫2320℃。
1.3試驗肥料
鋅肥(ZnSO4·7H2O);尿素(N 46%);磷酸二銨(N 18%、P2O5 46%);氯化鉀(K2O 60%);其它中微量元素肥料。
1.4 試驗設計
1.4.1小區試驗
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30m2(3m×10m),各小區間做土埂并用塑料布包裹,單排單灌以防相互影響。供試鋅肥為ZnSO4·7H2O,用量設四個處理,分別是:0 kg/畝、2.5 kg/畝、5 kg/畝、7.5kg/畝,全部用做基肥施用,其他肥料處理間用量和水平保持一致。
各處理常規施肥量:氮 7kg/畝、磷 3kg/畝、鉀 4kg/畝。氮肥按基肥:蘗肥:促花肥:保花肥4:3:1:2的比例施用;磷肥全部用作基肥施用;鉀肥50%用作基肥,50%用作穗肥。
在水整地時施入基肥,蘗肥在水稻插秧后7-15天施用,促花肥施用在7.5葉期,保花肥施用在10.1-10.5葉期。其它栽培管理方法按《三化栽培》技術要求進行。
具體小區排列方式見下圖:
1.4.2 大區示范
大區示范面積15畝,與小區試驗同期進行,在常規大量元素肥料基礎上,基肥中增施鈣肥15kg/畝,鎂肥5kg/畝,硫肥3kg/畝,硅肥15kg/畝,鋅肥5kg/畝,并在拔節期葉面噴施硼肥20g/畝。其他措施同大田生產。
1.5 調查方法
選擇有代表性區域進行調查,每個小區設3個調查點,每個調查點面積1 m2,調查水稻生育進程、分蘗動態、病害情況,收獲前進行室內考種測產。
1.6 數據分析
利用DPS軟件(v7.05版)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氣象條件分析
2012年終霜5月2日,初霜10月7日,無霜期157天。4-9月份水稻生育期平均氣溫16.3℃,與2011年基本持平,≥10℃活動積溫2877.4℃;降雨量656.2mm,比2011年多118.2mm;日照時數充足;總體氣象環境利于水稻生長。除七月末遭遇一次特大降雨外,2012年七、八月份降雨量比2011年同期少100多毫米,高溫干燥的天氣,不利于病害發生,給水稻揚花、灌漿也創造了有利條件。
2.2 秧苗素質調查
數據顯示,在3.5葉期,秧苗株高達到13.5cm;百株地上鮮重為11.4g,干重為2.2g;地下鮮重為6.2g,干重為1.6g;單株根數達8.7根,平均根長為3.1cm。苗期未發生立枯病、惡苗病等病害。
2.3 鋅肥對水稻生育進程的影響
數據可知,各處理秧苗同時返青;5.0 kg/畝鋅肥處理始穗期至成熟期比不施鋅肥處理均提前1-2天;2.5 kg/畝鋅肥處理始穗期至成熟期比不施鋅肥處理均提前1天;7.5 kg/畝鋅肥處理與不施鋅肥處理生育進程無差別。說明適當用量的鋅肥處理對水稻孕穗、抽穗和成熟具有積極作用。
2.4 鋅肥對水稻抗逆性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各處理雖未出現倒伏現象,但褐變穗和鞘腐病卻都有發生。施鋅肥處理的鞘腐病發病率較未施用處理略輕,其中,施用量為5.0kg/畝的處理發病率最低;褐變穗發病率最低的也為5.0kg/畝的處理,但2.5kg/畝和7.5kg/畝的處理褐變穗發病率反而略高于不施鋅肥處理。
2.6大區示范產量和構成因素調查
經田間和室內考種,大區示范處理的千粒重、結實率、穗粒數均高于常規大田。大區示范產量為637.4 kg/畝,與常規施肥產量590.5kg/畝相比,畝增產49.6kg,增產率達7.9%。
3 結論
3.1適當施用鋅肥對水稻孕穗、抽穗和成熟具有積極作用,可使生育期提前。
3.2施用鋅肥對水稻病害發生沒有明顯影響。
3.3施用鋅肥可以增加水稻穗粒數、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進而提升產量。5.0 kg/畝鋅肥處理效果最好,產量可達629.7kg/畝,增產率為6.6%。但鋅肥施用過量反而會使產量下降,因此鋅肥的增施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才能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3.4大區示范產量為637.4 kg/畝,與常規施肥產量590.5kg/畝相比,畝增產49.6kg,增產率達7.9%。說明大區示范最佳施肥模式較適合本地種植。
(作者單位:156300黑龍江省農墾七星農場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