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黑龍
玉米一生分為苗期、穗期、花粒期三個階段,苗期是指玉米從播種到拔節的生長階段;穗期是指從拔節到抽雄期間的生長階段;花粒期是指從抽雄到收獲的生長階段。玉米穗期階段的生長發育特點是營養器官生長旺盛,地下部次生根層數和根條數、地上部莖稈和葉片生長迅速;與此同時,玉米雄穗和雌穗相繼開始分化和形成。因此,穗期階段是玉米植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時期。穗期是玉米一生中生育最快,生長量最大,需肥需水最多的關鍵時期,氮磷鉀的需要量約占全生育期的65%、55%和85%,需水量約占30%左右。這一階段田間管理的中心任務就是促葉壯稈、穗多、穗大,既保證植株營養體生長健壯,又要保證果穗發育良好,實現個體發育健壯,群體生長適度、整齊的豐產長相。穗期田間管理要點如下:
一是及時適量追肥。穗期吸收的氮磷鉀占全生育期的50%以上,是玉米需肥的最大效率期,因此,凡是安排穗期追肥或底肥使用量不足的地塊均應及時追施玉米穗肥。尤其是在目前秸稈還田的條件下,追肥盡量提前,玉米拔節后即可追施,追肥量按目標產量設定的施氮量確定,在基肥氮用量50%的基礎上,一般畝追施尿素20kg左右,人工條施或機械條施入土壤中,施肥后及時滿足水分供應,以利肥效的發揮。
二是及時灌溉和排水。玉米穗期要灌好兩次水。第1次在大喇叭口前后,正是追攻穗肥適期,應結合追肥進行灌溉,以利于發揮肥效,促進氣生根生長,增強光合效率。第2次在抽雄前后,灌水量適當加大。抽雄前后極易出現高溫伏旱天氣,易出現卡脖子旱,易發生因高溫干旱導致的花粉敗育。因此,抽雄前后一旦出現旱情,要及時灌溉。雖然穗期需水較多,但土壤過濕影響玉米根系生長,降低產量,因此,遇澇應及時排水,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
三是病蟲害綜合防治。穗期的蟲害主要有玉米螟等。玉米螟俗稱鉆心蟲,是我國玉米產區最主要的蟲害之一。我省第2代玉米螟發生時期在7月中下旬,此時正是大部分夏玉米的大喇叭口期。玉米螟在穗期階段主要在心葉(喇叭口內)當中蛀食葉片,抽雄至吐絲階段蛀食雌穗,在玉米開始結實以后則鉆蛀秸稈和穗軸、穗柄。因此,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時期為大喇叭口期,抽雄以后再進行防治則會非常困難。玉米螟防治方法是在大喇叭口灌心,使用藥劑多為辛硫磷等顆粒劑或Bt乳劑100~150毫升加細沙5千克撒于心葉內防治。將可樂或雪碧塑料瓶瓶蓋鉆5~6個小孔(以能夠漏出藥劑顆粒為宜),將顆粒藥劑填裝在瓶內之后擰緊瓶蓋;灌心時將塑料瓶倒置并對準玉米喇叭口,用手輕輕抖落藥劑即可。有條件的地方也可采用高壓汞燈誘殺成蟲,或在田間釋放赤眼蜂來進行防治。也可采用蟲酰肼或康寬噴霧防治玉米螟。夏玉米穗期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莖腐病等。褐斑病可在玉米6-8片葉時選用20%三唑酮加入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噴霧防治,注意噴頂蓋心和葉片均勻噴施;莖腐病可在發病初期用農用鏈霉素4000-50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
四是倒伏后的補救措施。拔節前后的倒伏一般不需要人工扶起。拔節前倒伏的玉米多是降雨過多發生漬澇后,被雨水浸泡倒伏。由于此時恢復能力很強,只要排除田間積水即可。拔節后倒伏,植株也能自然恢復直立,不影響將來正常授粉結實,可讓其自行恢復。抽雄授粉前后倒伏的玉米植株高大,倒后株間相互疊壓,自然恢復困難,不僅會影響到光合作用進行,還會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和吐絲與授粉結實,需要人工扶起。扶起時要早、慢、輕,并結合培土固定。倒伏發生后,應在1-2天內突擊扶起來。玉米倒伏時已有部分根系受損,扶直時要防止再次增加根傷,最好兩人一起操作,其中一人抓住玉米植株較上部位輕輕拉起,另一人在根部培土。一旦植株彎曲向上生長就不能再扶。并及時追肥使玉米生長盡快恢復,畝追施尿素5~10公斤。
五是其它田間管理。由于播種、病蟲危害等原因,造成玉米拔節后,田間產生一些小株、弱株。它們通常不結穗或結穗很小,既消耗肥水,又影響健株生長,因此應及早拔除小株、弱株,確保群體整齊度。?因前期防治雜草不及時,致使田間雜草茂盛生長的地塊,還要結合追肥及時中耕除草;也可選用百草枯戴上防護罩于行間定向噴霧防治,選用的器械盡量減少滴、冒、跑、漏,以免對玉米造成影響。
(作者單位:151500黑龍江省蘭西縣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