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孔繁軍 張海艷
寒地水稻葉齡診斷栽培技術,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論”與“葉齡模式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水稻栽培新技術,是不同目標產量下各個生育期的生長發育標準,要求種植者對自已的稻田進行診斷,并與標準對比,及時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進行調控,從而使傳統的種、管、收流程式栽培技術,發展成為按葉齡“診斷、預測、調控”技術于一體的栽培技術體系。
一、葉齡診斷技術宗旨及思路
在水稻生長的每個階段,特別是在直接決定產量構成要素的階段有目的地實施調控,以利于塑造和保持抽穗至成熟期各項指標全面優化的高產、優質群體。根據葉片與其他各部器官同伸、同步和相關的原理,應用水稻主莖葉片與器官(根、莖、葉、蘗、穗等)的同伸規律,來診斷和確定水稻的生育時期及其相應的高產栽培 “促”、“控”措施。葉齡診斷技術途徑是“控葉擴庫”,在技術上控制莖、葉的無效和低效生長,以利在適宜葉面積的基礎上,提高“庫”強度和“源”強度。具體講是在滿足適宜穗數的目標下,通過提高莖蘗成穗率,主攻穗部質量來實現。這是一項利于全面提高光合質量最直接、易診斷掌握的綜合性指標—這是因為,在達到適宜穗數的目標上,要提高成穗率,促進大穗,也就意味著在促進早發、完成穗數的同時,有效地控制群體的最高莖蘗數,并控制無效分蘗的發生,為后期的栽培目標的實現創造條件。
二、水稻葉齡診斷做法
葉齡又稱“主稈出葉期”,葉齡跟蹤就是對主稈出葉情況進行調查。葉齡跟蹤要在插秧后立即進行,即4葉期開始調查。在育苗期第1完全葉能夠看清的時期開始記載葉齡。
1、調查點確定
選擇主栽品種有代表性的地號,在池埂邊向里數第三行上,選擇穴數均勻、穴株數相近似的10穴為調查對象,并在兩邊插上小紅旗,調查的主莖葉片全部用紅色油漆或記號筆等做好標記。從5月25日開始調查點,每5天調查一次,如5月30日、6月5日等,直至水稻齊穗。
2、葉齡跟蹤苗選擇
在調查對象的10穴里,每穴選有代表性的一株苗質好、葉片健全的秧苗,在主莖葉片上進行葉齡調查標記。
3、標記方法
標記點的葉齡必須準確,葉齡全部點在單數葉上,起始葉從3葉開始,跟蹤到齊穗期。用紅油漆或記號筆分別在第3葉中間點一個點,第5葉中間點二個點,第7葉中間點三個點或寫上3、5、7等葉齡號,依此類推,確保葉齡跟蹤的準確性。
4、葉齡觀察方法
前出葉與現出葉的葉耳伸長到一定位置時,現出葉屬于未定型(滿)葉。現出葉的葉耳在前出葉的葉耳以下時為“-”,在前出葉葉耳以上時為“+”,這種情況用的葉齡期以小數點表示,正確的葉齡以調查全部主莖葉齡的平均數為準。
5、株高測定
用手抓住一穴稻株向上捋,由地面量至第二高度葉尖(穗尖)為該穴平均株高,逐穴測定,計算出平均值,做好記錄。
6、葉齡值計算
以N葉露尖到葉枕露出的全過程為一個葉齡出生過程,并計算葉齡,首先,估算N葉的長度,以N葉下葉的長度加5厘米為N葉的長度,然后測量N葉實際抽出的長度,再除以估算的N葉的長度,做為N葉長度的比例。例如,計算5葉抽出過程的葉齡,首先估算5葉的長度,如4葉的定型長度為11厘米,則5葉的估算長度11+5=16厘米,如5葉已抽出2厘米,則2÷16=0.12,約等于0.1,即 5葉已抽出0.1個葉齡,此時調查的葉齡為4.1個葉齡值,并做好記錄,如此計算到倒數第3葉均按此法。倒2葉及劍葉按前一葉的定長減5厘米為估算值,實際伸出長度除以估算值,求出當前葉齡值。
三、水稻葉齡診斷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層層推進
農場農業部門組建水稻葉齡診斷小組,由農業科副科長任組長、每個管理區一名副主任為組員。按時召開田間葉齡診斷現場定標會,每個管理區設立兩處水稻葉齡跟蹤標記點。5月25日起,組員按時上報水稻葉齡。
(二)加強培訓、提高認識
農場在1月份對全體農業技術人員進行室內培訓;6月份在前進一區召開葉齡標記現場會,并及時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積極宣傳按照水稻節葉齡進行水分管理的優勢及操作要點,極大的提高種植戶的對該技術認識,確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田間地頭。
(三)加強規范、統一標準
農業部門統一制作水稻葉齡標牌20個,均勻分布在九個管理區、園區。各單位按照統一格式、每五天調查填寫一次,農業部門隨時檢查,確保葉齡標記工作順利開展。
(四)加強落實、嚴格考核
為保證該技術落實到位,把水稻葉齡跟蹤上報作為考核管理區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指標之一。
四、存在問題及明年工作打算
水稻葉齡診斷技術以11葉熟期品種為載體,在 “三化”栽培技術和優質米生產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墾區“三化一管”生產模式的應用,全面推廣“葉齡診斷栽培技術”,逐級增加在寒地水稻生產中的技術含量,有利于水稻栽培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葉齡診斷技術了解水稻發育進程,種植戶及時施肥、灌溉、植保等調控,為水稻高產打好了一定基礎。但在實施過程中部分人員操作不規范、葉齡標記不準確,還有部分種植戶不根據葉齡進行農事作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技術的發揮。
1、加強培訓的力度。室內培訓與田間培訓相結合,冬季理論培訓、夏季田間定標和秋季產量比武相結合。
2、加強葉齡跟蹤點建設。每個管理區至少設立兩處標準葉齡調查點,以指導農場的水稻生產。
3、加強宣傳力度。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宣傳,如通過廣播電視、發放技術材料圖冊等,讓全場種植戶采用水稻葉齡診斷技術,為水稻豐收打好基礎。
(作者單位:156331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局前進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