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焱廓
摘要:東寧市在黑龍江省特色農業經濟生產中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幾年,東寧市以黑木耳、林果產業等為主的特色產業發展迅速,成為東寧市支柱產業,為財政增稅、農民增收做出了積極貢獻。本文對影響東寧市特色農業經濟發展的優勢、劣勢等內生因素和機遇、挑戰等外部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研究東寧市特色農業跨越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特色農業
東寧市特色農業經濟發展方向研究
東寧市擁有獨特的比較優勢和較豐厚的產業基礎,但在發展特色農業經濟上也存在諸多約束條件,所以要采取相應措施,變劣勢為優勢,化威脅為發展機遇,促進東寧特色農業經濟的發展。
一、科學規劃特色農業經濟發展。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結合傳統方法,對特色農業資源進行調查、分類,并建立相應的特色農業資源信息庫,為特色農業的發展提供依據。根據地形地貌、土壤結構、農業現狀、產業類型等特點,按照“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的原則,進一步優化東寧特色農業布局。堅持黑木耳主導產業地位,全面推進黑木耳菌包工廠化生產和棚室吊袋栽培,同時,試驗推廣物聯網智能控制技術,加快推進黑木耳生產現代化、栽培科學化、管理信息化。集中打造大榛子和紅松兼果林、寒地果等特色林果優勢產業區、中藥材北藥GAP種植產業區和優質馬鹿核心養殖區,重點“綏芬河冰谷”特色釀酒葡萄產業帶、綏芬河灘頭魚、河蟹等名特優水產帶。
二、加強農業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實施一批農田水利、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加快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建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著力建設旱能澆、澇能排、旱澇保收的穩產高產田。深入實施“沃土工程”,加強配肥站建設,探索建立施用有機肥和秸稈還田的激勵機制,大力開展保護性耕作,擴大秸稈還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
三、推進農業經濟規模化經營。堅持規模擴張與質量提升同步推進,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快培育一批類型齊全、機制完備、運行規范的星級示范社。引導扶持合作社拓展合作領域,實行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經營,提高合作層次和水平。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和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形式向特色農業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培育特色農業專業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促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健康有序發展。
四、大力推進農業經濟產業化。充分發揮特色農業資源優勢,圍繞特色農業經濟產業,廣泛招商引資。全力新上農產品附加值高、產業鏈條長的大項目、好項目,增強產業化經營發展后勁。推進科企嫁接、校企合作,搭建聯合攻關研發平臺。
五、健全農業經濟完善服務體系。繼續強化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公益職能,加強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條件和能力建設,推進村級服務站建設。以提高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站能力為重點,加快構建縣、鎮、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完善投入品登記、生產、經營、使用和市場監督等管理制度,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預警、產地準出、市場準入、質量追溯等監管制度,確保農產品安全。
六、搞活特色農產品市場流通。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東寧綏陽黑木耳等特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加強配送中心、展示交易中心、網絡信息中心、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建設,更好地發揮流通主渠道作用。加強大中城市窗口市場建設,逐步形成輻射國內外的銷售網絡。加快特色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建設,減少損失,延長銷售,實現反季節銷售增值。廣泛開展農超、農校、農企等產銷對接,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加快推進特色農產品直銷直供。組織開展展銷活動,擴大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扶持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社加快設立社區直銷店,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費用。進一步加大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品牌扶持力度,促其盡快成長為知名品牌。深入推進品牌整合,提高特色農產品的品牌集中度。采取獨資經營、聯合經營、品牌授權等運作方式,引進國內外著名品牌,分享品牌效益。
七、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加快外來入侵生物調查和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嚴格控制外來物種的引進和推廣。加快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治理水土流失,控制土地退化、沙化和堿化。啟動實施農業清潔生產示范項目,建設一批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區。加快農村清潔工程建設,培育和壯大秸稈、糞污綜合利用產業,穩定提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和規模畜禽養殖場糞便、污水無害化處理率。
八、加強農業經濟資金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對特色農業工作的領導,把特色農業建設擺上突出位置,實施“一把手”工程,加強督查考核,落實激勵措施,確保特色農業建設力度。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省、市已頒布的有關農業生產的政策法規,研究制定符合市情、有利于發展特色農業的地方優惠政策,運用產業政策引導社會生產要素向有利于特色農業方向流動和轉變。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等媒體,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引導廣大農民發展特色農業,農業部門要定期對農民進行特色農業生產技術培訓,使特色農業生產過程、標準等知識深入人心。加大財政投入引導的力度,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多方籌集發展資金,帶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外資投資特色農業,形成“國家引導、配套投入、民辦公助、滾動開發”的投入機制,建立國家、集體、個人和外資等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籌集資金的特色農業投入體系。
(作者單位:157299 黑龍江省東寧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