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鳳蘭
農村經濟的發展是農地流轉的保障。只有將這兩者的關系協調并發展,才能夠使農業實現現代化發展。本文首先介紹了農地流轉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然后淺述了農地流轉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以供大家參考。
一、土地流轉的原因
農村女兒的出嫁,勞動力減少,造成現有勞動力無法滿足土地耕種的需要,從而長期租給人多地少的農戶進行耕種,每年收取部分租金;然而土地承包已經不能滿足農民增收致富的需要,造成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有田無人種與有人無田種兩種情況同時并存,部分承包者外出務工或進城經商,不能經營土地,將土地托付給親朋好友看管、耕種,不收取任何費用;種田效益不高,不想經營土地,將自己承包的耕地出租或轉包給他人,從中收取一定的費用;農戶為了生產方便耕種和防止牲畜踐踏,便于管理,在不改變原有承包關系的情況下農戶自愿調整承包地進行耕種;由于移民搬遷,將有償的轉讓土地給移民搬遷戶進行耕種;舉家外出經商,在外購置了新房,將土地一次性轉讓給他人經營。
二、土地流轉的意義
1.通過土地流轉使土地耕作率大大提高,促進了土地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糧食生產面積,同時解決了人少地多農戶無勞動力耕作和人多地少無耕作地的雙面矛盾問題,使之各得其所,又解決了地少人多農戶的吃飯問題。
2.土地流轉優化了土地資源的配置,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形成了區域特色農業,使土地布局合理,規模經營,從而使得農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讓土地真正的“活”起來。
3.通過返租倒包的流轉形式有效的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同時提升農業素質,增加了農民收入,讓農民學到了技術,獲得了勞動報酬和土地租金,轉嫁了土地耕作過程中的市場和自然風險,形成了規模化種養,促進土地向大戶集中,規范管理的同時讓農戶穩定獲取土地出讓金收入,更能從企業務工中獲取勞務收入,雙方各其所得。
4.目前許多農民增收途徑已經不單純的依賴土地收入,都將土地以各種方式進行流轉,有一技之長的農民都外出務工和經商。
三、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土地流轉市場化程度低,缺少中介服務組織。目前在我國廣大農村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還沒有建立起來,主要依靠的還是“行政中介”來包辦。由于缺少中介服務組織,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往往出現土地流轉的出讓者找不到合適的受讓者,而需要土地的人又找不到土地出讓者,從而限制了土地的流轉。
2.農民思想觀念落后。如今,還有一部分農民仍把土地當作“生活保障田”和“就業保險田”小農意識濃厚,不原意放棄耕種土地。特別是國家“一免三補”等政策實施后,隨著土地收益的提高,農民對土地的關注度增強,制約了土地的流轉,有的地方出現了土地流轉停滯的現象。即使在外務工農民較多的地區,也不愿意流轉土地,短期在外務工的農民農閑時務工、農忙時種地;長期在外務工的農民多由留守在家的婦女、老人經營土地。
3.村級組織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引導和服務意識不強。部分農民覺得經村級組織流轉需要按程序辦事,怕麻煩;也有一部分農民對土地流轉缺乏了解,擔心通過村組織后,政策一旦變動就會把地收回去;但更主要是一些農村基層組織領導能力不強,服務意識較差,對土地流轉工作宣傳引導力度不夠,不能及時有效地為流轉雙方提供服務,致使土地流轉步伐較慢,操作不規范。
4.土地流轉規模小,流轉后的耕地缺乏保護。從調查的情況看,目前土地流轉形成的經營規模仍然較小,不利于土地集中到種田大戶手中,而且由于地塊分散,不集中連片,也不利于大型農機具耕作。同時,一些土地流轉后的經營者缺乏耕地保護意識,為提高短期收益,對耕地不舍得投入,實行掠奪式經營者,導致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土地流轉問題的對策
1.健全流轉機構,規范土地流轉管理。針對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必須對土地流轉進行規范化管理,健全土地流轉機構。首先,縣、鄉鎮和農村等應該積極提供土地流轉信息,建立相關咨詢服務機構,為本地區的農民提供完整的信息服務指導。其次,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的經營評估機構,為即將進行流轉的土地進行專業的價值評估,使農民對土地價值有清晰的認識,更好的保護自身利益。再次,將土地流轉合同書面化統一化,指導農民簽訂流轉合同,承擔各自須履行的義務。對于不重視合同的農戶,要進行思想上的指導。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可以更好的保護雙方的利益,也可以完善土地流轉。
2. 大力發展非農產業,促進農村人口和勞動力轉移。著眼農產品多層次增值,吸收大量農村人口轉移到產前、產后或二三產業穩定就業;積極發展鄉鎮企業,吸引一批名牌企業和對口支持企業及項目落戶息烽縣;加快小城鎮建設,擴大規模,完善功能,吸引農村人口和勞動力安居樂業;開發旅游資源,發展配套觀光休閑服務產業;加強與發達地區及企業聯系,積極向國內外市場發展勞務輸出。
3.堅持自愿原則,追究非法土地流轉。土地流轉必須堅持自愿原則,依法進行流轉。針對強制農民流轉土地的領導層要建立嚴格的追究問責機制。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土地,損害了農民的財產權益,影響了新農村的建設。可通過法律手段制裁非法流轉,針對不同的后果,依法移交行政、民事或刑事部門負責追究。國家在不同行政部門之間建立健全問責制度,嚴格的規范農村土地流轉行為,嚴厲打擊非法流轉土地的行為,促進基層土地流轉合法規范出于農民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