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梅
摘要:隨著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迅速,農村的勞動力也隨之做出相應的調整,剩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勞動力的轉移輸出,使得我國農村地區近幾年來的流轉速度較之以前更加頻繁。農村土地流轉的加快一方面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關鍵詞:農地流轉;農村經濟;發展狀況;研究
一、農地流轉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1.能夠對農業產業進行適當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規模經營。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要加快發展農村經濟,就需要擴大農業生產的規模,實現規模化經營。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農戶小規模生產與社會化大市場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之一,這就導致農業不能夠實現規模經營,經濟效益也無法提高。這就要求加快土地的流轉,從而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經營,提高其經濟效益。
2.農地流轉能夠加快農村勞動力的遷移,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農村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也就是為了提高農民的收入。近年來,隨著新農村的建設,農民的收入渠道也越來越多,而土地生產的收入只占據農民收入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則是通過外出打工或者經商來獲得。農戶小規模生產所獲得的低收入與非農產業所獲得的高收入形成的鮮明的對比,這就給土地流轉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另外,農民通過農地流轉可以漸漸淡化他們對土地的深厚情結,還能夠促進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城市化的發展,最終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3.農地流轉能夠避免農業遇到各種風險問題。從當前的社會現狀來看,我國農業在生產過程中,生產環境仍然比較惡劣,并且也沒有有效的措施來避免自然災害,導致農業產量不夠理想。因此,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我們就需要不斷加快農地流轉,推動農地大規模的經營與生產,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改善惡劣的生產環境,采取先進的技術設備來避免農業遭到各種風險問題,提高農業的產量。
4.土地流轉的強制和非法現象較多 。我國法律規定土地的流轉必須基于農民自愿,任何人不得干預強制他人進行土地流轉,然而,在實際情況中,有些領導或農業生產大戶,卻枉顧農民意愿,對農民進行威逼利誘。有些領導為了追求政績,有些農業合作社為了進行更大面積的耕種,采用各種手段獲得農民的土地經營權,卻沒有農民應用的土地補償。更為嚴重的是,農村存在的非法流轉現象,將農業用地使用于非農業并沒有經過審批程序。
二、農村經濟發展中農地流轉加快的必要性
在現代化社會發展中,農地流轉已經成為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改革趨勢,我們只有了解到當前農地流轉的發展現狀,才能夠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農地流轉的速度,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1.增加農村土地流轉資金投入。設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專項資金,用于規范農村土地承包權經營流轉,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以土地使用權抵押融資的方式,使農民較為方便地獲得急需的啟動資金,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以此促進農村土地流轉。
2.規范農地入股機制。建立相應的合作社規范土地的使用,進行土地使用權的處理:一是明確土地使用權入股合作社的合法性。二是規范合作社明確土地使用權的入股年限。三是要建立完善土地使用權入股的登記備案制度。四是規范明確土地入股特殊情況下的土地使用權處理辦法。五是明確和堅持入社土地農地農用的原則。六是建立農村土地使用權的評估機制。
3.優化產業結構要求實行農地流轉。過去,在農村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結構單一、土地利用率相對較低,這就無法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無法促進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實行農地流轉能夠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合理配置農村土地資源,是農村產業結構實現多元化、現代化的發展。
三、農地流轉的農村經濟發展策略
1.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針對農村的實際情況,建議成立專門的農地流轉領導機構,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指導、監督、處理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避免糾紛復雜化。政府在農地流轉中的作用是引導、服務和監督,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制訂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2.做好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是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必須下大力氣從人、才、物方面予以投入和支持,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來抓,特別是農業經營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及合同的管理工作的指導,實行規范化管理。提高農民的意識,強化他們對農地流轉的認識。在發展農村經濟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轉變農民的固有觀念,使他們正確理解農地流轉問題,只有轉變他們的觀念,正確理解到農地流轉問題,才能夠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中資源進行農地流轉,在當期較快的推行農地流轉,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較快發展。
3.在遵循客觀發展規律、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我們必須要經過市場調研之后制定一套完善的農地流轉市場體系,以此保障農民的切身利益。
(作者單位:164700黑龍江省拜泉縣拜泉鎮政府農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