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林+韓洪祥
【摘 要】會計信息失真是由于會計信息的輸出與輸入不一致從而產生虛假信息,財務報告反映的情況與原始憑證不符,使會計信息不能真實的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從而給決策者帶來不利影響。縱觀我國乃至世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態勢,無論會計領域還是經濟領域,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依然普遍存在,對經濟及社會的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也在逐漸擴大和加深。因此,我們要深入剖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從中尋找合適的解決對策和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障其有用性,使之更好的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
【關鍵詞】會計信息;利益相關者;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信息失真指的是由于會計信息的輸出與輸入不一致而產生的信息虛假,即財務報告反映的情況與原始憑證不符,沒有真實準確地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從而給決策者帶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失真的會計信息,既反映不了其想表達的經濟內在,還會影響相關利益者的決策判斷。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形式
會計信息的來源途徑多種多樣,由此會使得其表現形式也具有多樣化。以下簡單介紹幾種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形式。
(一)原始憑證失真
原始憑證常見的失真表現概括來說就是:記錄不真實、手續不完備、內容不齊全、書寫不規范。
(二)會計報表失真
會計報表失真也是會計信息失真的眾多表現形式構成之一,它會利用會計制度存在的尚未發現的漏洞和有技巧性的編制會計報表來人為的編造虛假會計信息,向外界提供虛假財務報告。
(三)會計估計失真
會計估計是企業利用最新的會計信息對結果尚不明確的經濟交易事項進行客觀判斷。一些企業在日常經濟活動中,并沒有太大精力對最新的資料進行會計估計或是不考察最新經濟狀況,濫用會計估計。
二、防范會計信息失真的必要性
會計信息作為企業財務部門最基本但卻也最重要的資料,企業有不能推辭的義務和責任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如果企業保障了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企業將不懼怕由競爭帶來的風險,也能更好的加入經濟的飛速發展中,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防范會計信息失真不僅有助于國家更好的進行宏觀經濟調控和制定財政政策,而且有助于企業改善經營狀況、幫助利益相關者進行決策。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才會推動經濟的發展,促進企業的有效運行。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內在原因
1.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會計人員是企業會計活動的主體,會計信息則是會計人員在對會計要素進行確認與計量中生成的,其中難免存在不確定因素。近年來,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經濟也不落后,也在飛快發展,會計人員對于會計信息的影響程度也越來越大,但是會計人員自身技能不高、職業道德觀念不強等原因難免會產生會計信息失真。
2.內部控制制度不合理。在內部控制制度下,良好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和完善的內部監督可以維護企業資產完整,評價企業經濟活動。然而內部控制制度并不是完美無缺的。
(1)企業治理結構不合理。在我國,很多企業在管理過程中都會存在治理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治理結構形同虛設,缺乏科學決策、良性運行機制和執行力,可能導致企業經營失敗,難以實現發展戰略。
(2)內部監督不完善。由于企業內部監督制度有瑕疵,導致了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中企業高層管理人對待企業會計信息監督力度不夠,使得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流于形式,從而難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不利于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
3.管理層受利益驅動。會計人員整理會計信息進行會計核算都是為了將最終的盈余或虧損狀況呈現給企業管理層,所以在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上,企業管理層也難以逃避會計信息失真責任,他們的法律觀念薄弱或是指使會計人員弄虛作假的行為也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企業負責人命令會計人員作假。在會計工作中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最直接的加工者,而企業經營業績的好壞又直接影響企業負責人的自身利益,或是為了逃避稅收、減少收入、加大成本費用,最終形成會計信息失真。由于企業管理層可以決定會計人員的去留問題,出于自我保護不丟掉工作,會計人員只好按照領導的安排,編造虛假信息。
(2)企業負責人法制觀念淡薄。經營質量的好壞影響企業經濟效益收入的高低,經濟效益又影響著外界對經營者的評價,也會決定經營者的資產。企業管理層一般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只然而有時當期的財務評價指標無論怎樣都難以達到標準,管理層的這種投機行為就演變成了提供虛假會計信息。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外在原因
1.會計法律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國所頒布的《會計法》和《企業會計準則》等相關會計法律法規仍不能配套的運用于實際工作中,各法律法規之間的聯合不夠完美,理論性強,實操性差,不能全面的對經濟活動起到模范作用。雖然有法律對造假行為進行處罰,但是執行起來有難度并且處罰力度小,低成本的造假行為卻可以獲取高額收益,不能夠起到威懾作用。
2.外部監督體系不健全。在我國,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是財政部。審計、稅務、證券、保險、銀行等部門都可以依據相關法律賜予的權利對會計工作實施監督。但實際上由于各個監管部門相互之間工缺乏橫向溝通,而且管理分散,各自進行監管,沒有形成強而有效的監督合力。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等機構是我國社會監督的組成部分。但受到一些原因的制約,注冊會計師及事務所并沒有發揮其監督職能,會計市場仍然很混亂。
四、有效防范會計信息失真的政策建議
(一)針對會計信息失真內在原因的對策
1.加強會計人員隊伍建設。會計人員在會計活動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綜合素質高的會計人員可以保質保量的簡化會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實際工作中不僅要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而且要增強其職業道德觀念
2.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企業應優化治理結構并完善內部監督,這有助于企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業防御風險的能力。
(1)優化企業治理結構。現如今,大多企業都在實施以“公司制”為主的管理制度,此制度下的股東會、監事會、董事會、經理層各有各的職責。加強董事會建設,有選擇性的任命獨立董事。監事會要按獨立監事會制度的規定在其內部設立一個由監事會推薦且是企業獨立監事的審計委員會。挑選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進行外部審計。
(2)完善內部監督。企業內部進行監督時,需要企業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積極參與。企業要有可以保證財務工作按時完成的財務人員數量,要對會計崗位進行分門別類,明確各個會計崗位的相關職責,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崗位輪換,有效防止因為權力過于集中而造成的舞弊行為。
3.加強對管理層的管理
(1)建立激勵制度。在企業管理層內部建立激勵制度,明確領導者的責任,使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監督會計人員的行為。
(2)提高單位領導的法律意識。從領導人入手對會計信息失真進行治理時,要組織單位領導以及企業管理者集體學習最新會計法規并了解相關處罰條例,在企業內部也建立企業自己的處罰體系。
(二)針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外在原因的建議
1.完善會計法律制度。現階段,違反會計法律制度的虛假財務報告層出不窮,除了經濟利益驅動這一原因外,會計法律制度本身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完善法制建設,并加大會計失真問題的處罰力度。法制建設的逐漸完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將會計信息的強制披露上升到法律層面,使我國會計信息充分透明,更好的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
2.健全外部監督體系。政府要加強監管,從根源上杜絕對有背景的企業“只查不罰”或是區別對待,保護有經濟貢獻的企業,要做到平等對待。一旦發現有造假行為,就應當從經濟、政策等角度對企業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嚴懲,從而對整個社會形成一定的警示作用。注冊會計師要充分發揮監督職能,使社會監督體系更加飽滿,方便于有效執行。
【參考文獻】
[1]王勐.試論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對策[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04)
[2]衡睿杰.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分析與應對策略[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01)
[3]王靜.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及解決對策分析[J].中國外資,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