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河
摘要:文章闡述了黨的農村政策的積極意義,指出了農村政策的重要意義,為2017年農業,農村,農民的工作指引了方向。
關鍵詞: 農村政策;農業大發展;農民;生產發展
我國的農村政策具有積極意義,近年來出臺了大量惠農政策,農業農村發展工作穩中有進,呈現出良好勢頭。但隨著宏觀經濟環境、農業農村發展動能不是很足、農業發展影響生態等現象凸顯,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現象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經邁上新臺階,已進入嶄新的新階段。突出表現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幾年以來,我國在農業轉方式、促改革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為進一步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打下堅實基礎,國內外價格倒掛等矛盾亟待破解。必須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調整廣大農民群眾生活重心,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長期以來,農村落后、一直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根本性問題。我國農村以分散居住為代表的社會結構與城市社會結構相比之下已經成為一種劣勢組合,農民賴以生存的農業與現代工業相比之下已經成為一種弱質產業。要解決農村、農民的問題,使我國經濟社會得到突破性的發展,就必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使大量的農民逐步走進工業化生產領域,使農村人口逐漸大規模的走進城市化的生活環境,即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城市城鎮化。這就需要從全局范圍內制定出長遠的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目標與戰略規劃,確定出科學合理的農村新城鎮建設區,在積極主動的政策與扶持資金引導下,重新整合社會各種力量,為農民創造一個相對于城市居民來說發展機會較為平等的新環境,使勞動力資源和各種向農村分散投放的資金逐步向農村新城鎮建設區聚集,使國家逐漸向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過渡,促進社會全面、健康、快速、和諧發展,促使國家迅速繁榮昌盛。
農村新城鎮、工業化、第三產業和農業現代化是老百姓自己干出來的,但這背后有一個領導組織、協調和規劃的問題。沒有這一點,農民自發地建設只能形成一些分散的集市和零散的工業。但是由于沒有良好的政策驅動,這么多的資金分散使用于農村的各個角落及人頭,沒有產生應有的效益,造成資金巨大浪費。當前農村小城鎮建設處在鄉鄉建城,建設內容也不過是在門店拆遷、市容市貌換新這種表面文章,造成小城鎮建設沒有規模、重復建設的低水平發展,沒有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和農村工業、第三產業的作用和功能,導致農村小城鎮建設資金嚴重短缺、不配套,嚴重地影響了工業、第三產業的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阻礙和諧社會建設。基層政府在扶貧救災農產品開發、土地管理、生態建設等工作中疲于應付,工作效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基層各種矛盾激化。
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農村新城鎮建設規劃,在國家和各級政府積極主動的政策及每個新城鎮一年約一個億的資金引導下,使農村及社會各種資金一起向新城鎮流動,形成資金聚集效應,也可以使城市里的很多達到重新整合社會資金的目的,促進新城鎮工業、第三產業形成并壯大,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過渡,經過幾年的努力,就能初步形成較有規模的農村新城鎮雛形,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就能使國家工業化、城市化。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廣大農民群眾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經營體系,提高集體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黑龍江省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推進農業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長期過程,處理好鄉鎮政府和市場關系、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面臨許多許多考驗。必須直面困難和挑戰,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今年農業黑龍江省農村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協調推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圍繞農業產業化、黑龍江省農村增綠,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加大黑龍江省農村改革力度,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推動社會主義新黑龍江省農村建設取得新的進展。
面對農業發展新形勢、新變化,今年農村政策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在此過程中應重點推進三大調整,即調優產品結構,基礎兩大支撐。在調整農業結構時,著重突出“綠”字,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注重培育新產業、推動產業融合,延長產業鏈、價值鏈,促進農業增效、廣大農民群眾增收。此外,還應及時調整農業科研方向,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推進農機推廣與新型經營主體結合,并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
現在全國農業黑龍江省農村發展呈現出穩、進、新的良好態勢,2016年糧食總產超過上年,為歷史上第2個高產年;黑龍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增高,繼續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黑龍江省農村改革深入推進。但仍存在農業黑龍江省農村發展動能不足等問題。2017年糧食生產就是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不斷變化,以增加廣大農民群眾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優化農業產業體系、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黑龍江省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現階段深化黑龍江省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要更多考慮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問題,既要解決好農業問題,也要解決好廣大農民群眾問題,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目前,黑龍江省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鄉村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用地需求旺盛。因此,文件提出允許通過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采取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持鄉村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和黑龍江省農村三產融合發展。
(作者單位:151100黑龍江省肇東市姜家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