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云 李艷平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
中國入境旅游業發展分析
白曉云 李艷平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
旅游業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勞動服務,其向社會提供的效用是無形的,作為一種特殊的使用價值,旅游業可以滿足旅客外出游覽、休閑以及探親訪友等諸多訴求,尤其是入境旅游業,由于新鮮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吸引以及跨國商務活動的進行,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從行業鏈條來看,旅游業是憑借廣泛的旅游資源和設施提供勞務的行業,雖然其中也包含有商品的流通,但是旅游業在旅游全程中提供食、住、行、游、娛、購的全方位服務,本質上是一種無形貿易。
旅游業;發展現狀;發展前景
從游客主體來看,入境旅游是通過接待或招徠外國人到本國進行旅行或者游覽等活動的總和。中國入境游早期發展較為緩慢,在改革開放前,我國接待的入境游客量合計未達到70萬人次。但是世界旅游業經歷了蓬勃發展的過程,全球國際旅游收入30年增長了三十多倍。改革開放后,中國入境游發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數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大關是在1987年,中國旅游業的世界排名持續上升,1978年無論是中國國際旅游接待人數還是國際旅游收入在世界上的排名都較為落后,國際旅游接待人數于1980年進入前20名,1988年便進入到了前10名,1999年進入前5名。在入境旅游收入方面,1992年排名進入前20,1994年進入前10名,2001年進入前5名。2015年,我國外國人入境游客人數達到2598.54萬人次,收入達到1136.5億美元。
2.1 入境游游客結構分析,圖1展示了近十年間入境游客的年齡結構,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下,旅游市場也受到了沖擊。其他年份旅游業的整體發展較為平穩,其中,14以下以及15-24歲入境游客的數量基本穩定在100萬人次和200萬人次左右;25-44歲游客占比最大,十年間平均占比45.69%,近五年間,基本維持在1200萬人次左右的數量;45-64歲的入境游客占比位居第二,十年間增長了約150萬人次;65歲以上入境游客數量占比較少,約為5.93%,數量在近幾年維持在160萬人次左右。
在入境原因方面,雖然由于觀光休閑旅游的人數近十年來的占比量是不斷減少,但是其占比仍然最高,探親訪友和服務員工人數是不斷上升的,會議和商務外國人占比有波動,基本在500-600萬人次左右。可以看到我國入境游人員主要是為了放松和體驗不同的文化氛圍,通過不同文化環境的熏陶,能夠滿足在休閑、娛樂和欣賞自然環境過程中身心愉悅、豐富個人經驗等多方面的追求。

圖1 2006-2015年入境游游客年齡結構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2 入境游收入結構分析。入境旅游業實質上包含了一個產業群,具有多樣性和分散,包括經營、餐飲、交通業、和娛樂業等行業,在入境旅游業發展的同時,也能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 。圖2展示了相關行業的外匯收入,入境游有效的帶動了長途交通、民航等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同時商品售出表現較為搶眼,在產業集群中收入占比為第三位,餐飲業的收入也達到了82.6億美元。由于入境游主要是接待外來游客到我國境內游覽,隨經濟發展和航空等行業的迅速發展,人們更愿意節省花費在路途上的時間,更好的體驗旅游過程,加上地理位置等原因,為了更為快捷方便的出行,在交通方式上選擇鐵路和汽車的游客相對較少,因而兩項收入占比也較少。隨著旅游景點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外來游客在中國的停留時間也會相應增加,進而提升住宿相關收入。

圖2 2015年入境游相關產業收入情況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入境旅游業作為旅游行業的一個分支,綜合性強、關聯行業范圍廣、涉及各國游客的不同需求,是一個聯動產業。入境旅游由于其涉外性質,具有更為綜合的經濟功能和影響力。當前,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入境旅游資源不再局限于自然稟賦和歷史遺存,而是不斷創造和發掘新的增長點的過程,根據現有入境游結構的分析,從以下兩方面提供建議,促進入境旅游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一是在提供具有我國文化特點,能夠帶來身心愉悅發展的旅游服務項目的基礎上,要有針對性的提升服務質量,重點發掘15-44歲外國游客的旅游需求,15-24歲的外國游客可能更看重我國文化帶來的不同體驗,愿意學習和吸收優秀的中華文化,體驗我國的生活方式,可以從提供更完備的旅游體驗入手,比如結合現在互聯網的發展,注重移動端和及時社交的影響,25-44歲的外國游客基本上已經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在旅游過程中的購買能力相對較強,可以重點根據其興趣點,推薦有文化代表性和紀念價值的商品,對其他年齡段的游客要做好維護和服務工作;二是打造旅游生態圈,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尤其是交通運輸方面的完善和提升,提供更為舒適的旅途體驗,注重不同文化下游客對住宿和餐飲等方面的不同訴求,提供差異化服務。
[1]馬麗君,郭留留,龍茂興,江戀. 1994年來中國入境旅游與對外貿易重心演變及其相關分析[J]. 經濟地理,2015,(11):198-204.
[2]郭永銳,張捷,盧韶婧,吳榮華. 中國入境旅游經濟空間格局的時空動態性[J]. 地理科學,2014,(11):1299-1304.
[3]劉春濟,馮學鋼,高靜. 中國旅游產業結構變遷對旅游經濟增長的影響[J]. 旅游學刊,2014,(08):37-49.
[4]萬緒才,王厚廷,傅朝霞,馬紅專. 中國城市入境旅游發展差異及其影響因素——以重點旅游城市為例[J]. 地理研究,2013,(02):337-346.
[5]江小涓. 服務業增長:真實含義、多重影響和發展趨勢[J]. 經濟研究,2011,(04):4-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