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河鋼宣鋼物流公司
提高冶金企業鐵路運輸調度指揮能力的實踐與創新
張 磊
河鋼宣鋼物流公司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鐵路對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調度員作為冶金企業鐵路運輸的直接指揮者,其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冶金企業鐵路運輸的安全與否。因此,加強對冶金企業鐵路運輸行車調度的要求,建立合理的行車調度體制,使其能夠在冶金企業鐵路運輸的發揮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就提高冶金企業鐵路運輸調度指揮能力的實踐進行簡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個有效的借鑒,從而更好的保證冶金企業鐵路運輸調度能力。
冶金企業鐵路運輸調度指揮能力的實踐與創新
通過上述行車調度對冶金企業鐵路運輸的要求研究,可以看出行車調度對冶金企業鐵路運輸的重要作用所在,但是行車調度并不是一個部門或者個人所能完成的。
1.1 冶金企業鐵路運輸中機車分配的作用
合理地安排使用機車,在冶金企業鐵路運輸中尤為突出,比如:煉鐵、煉鋼區域配備能快速反應及時動車的機車;原燃料拉兌配備大馬力機車。使調度人員科學安排機車,嚴格履行職責。機車的種類繁多,各區域機車走行的線路也不同,承載的運輸量也會有所不同,不能將運輸任務的重要程度一并而論,所以應當科學分配機車,合理有效地使用機車,并將此作為機車調度工作中的基本原則。
1.2 冶金企業鐵路運輸的行車調度更有利于指揮
冶金企業鐵路運輸的指揮,需要運用行車調度方能實現,因此行車調度對于冶金企業鐵路運輸起到指揮的重要作用。在實際的操作中,必須加強科學化的行車調度管理,使用動態的機車運輸,這直接影響到冶金企業鐵路運輸的效率,使衡量機車工作量達到可靠指標。冶金企業鐵路運輸的遠程指揮,可以通過電子監控平臺,并以此技術為依托,達到“點、線、面”上的動態機車運輸的實時監測,使其能夠進行合理地規劃,進而使得鐵路線路的極限運輸能力得以發揮。通過科學化的指揮控制,使得冶金企業鐵路運輸中能夠做到點更多,線更長,運量更為密集,直至達到飽和的運輸狀態。因此,行車調度對冶金企業鐵路運輸能夠做到科學指揮的作用,從而滿足對當前冶金企業鐵路運輸的各種要求。
2.1 冶金企業鐵路運輸調度組織(見圖1)
在鐵路運輸過程中,整個運輸流程包括了多個崗位,不僅有調車員、還有乘務員、信號員以及連接員,需要各個崗位進行有效配合積極協作才能保證運輸工作的順利開展。如果初選調車員操作技能不達標的情況出現,或者出現列車檢員檢車不及時的情況都會使列車調度員不能對工作進行科學合理計劃,從而對運輸工作產生不良的影響。

圖1
2.2 冶金企業鐵路運輸調度組織問題
①跨區作業聯系的不及時、不徹底,阻礙指揮調度運輸的影響。由于各作業區域都是單獨作業,跨區作業很難有效的了解所跨區域線路的運行情況,發生阻礙。②沒有輔助的現場監控,不能有效地展現車務作業區調度室其輔助功能。很難有效監管管轄地區的運輸生產組織。③運輸組織計劃和現實運輸生產組織相違背。由于冶金企業鐵路運輸各作業區域都是跨越或相鄰各生產單位,致使現場總會發生這樣那樣的特殊情況。生產單位作業與鐵路行車作業相互干擾,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只能變更運輸計劃。
3.1 建立有效的勞動組織機制
冶金企業鐵路運輸需各工種之間相互配合完成,因此可以在各工種間建立一個績效捆綁機制,獎則同獎,罰則同罰。另外通過競賽機制,把那些容易發生推諉、扯皮的工作,納入到競賽當中,作為創效激勵,形成搶著干的狀態。通過提高工作積極性而提高作業效率。
3.2 加強各級調度間的信息溝通
在進行人員調動時要提前與生產單位進行溝通,以便對生產情況和車輛的裝卸情況都有詳細的了解,此外在內部還有有效的落實好對區間作業的管理與協調工作以及各個作業區內的當班情況。如果發現作業區內有問題出現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內進行有效的解決,由此來確保鐵路運輸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證運輸的效率。
3.3 充分發揮現有技術設備能力,提高運輸效率
近些年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冶金鐵路運輸中的物流系統以及指揮系統、通訊系統等有了非常顯著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鐵路運輸的效率。在調度過程中,調度員在編制調度計劃時要對平行作業進行有效的考慮,以便避免交叉作業以及相互等待的情況出現。在對線路信號進行使用時,一定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并且在對實際生產情況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并且做好準備工作,盡可能的降低新路信號的閑置,并且充分發揮技術設備的能力,由此的提高鐵路運輸的效率。
冶金企業鐵路運輸的快速發展已是勢不可擋,行車調度在此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因此,需要與鐵路局所有部門學習,并獲取路局的大力支持與相互合作,做好領導作用,從而提高調度運輸的能力。
[1]王宇.淺析鐵路統一調度與冶金企業鐵路運輸效率的關系[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5:368+370.
[2]劉秀苗.冶金企業鐵路運輸調度系統管理工作的思路與發展方向[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1:278.
[3]馬忠英.冶金企業鐵路運輸調度系統升級改造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