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晟南
今年遼寧省地質災害形勢嚴峻
文/張晟南
日前,遼寧省國土資源廳根據遼寧省氣象臺提供的2017年降水量趨勢預測、全省地質環境及地質災害背景條件、地質災害歷年發生情況和全省工程建設等人類活動情況等,發布了2017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預計3-11月,全省降水量較常年偏多1~2成,由降水誘發地質災害發生數量與2016年相比增加的概率較大,東北部地區(撫順和鐵嶺)夏季可能發生局地洪澇。地質災害發生數量、危害程度和造成的損失將比常年有所增加,局部地區可能加重。地質災害發生時間和分布空間與常年基本一致。人類工程活動引起的地質災害預計比常年要有所增加,造成的損失也可能增大。
根據地質災害多年發生規律,每年的6-8月份遼寧省降水量高度集中,區域強降雨、局地暴雨和臺風帶來的強降雨誘發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很大。2017年預計6-8月全省降水量為461~503mm,較常年(418.8mm)偏多1~2成。局地雨量的大幅增加必然導致災害頻發,預計2017年受降雨影響造成的地質災害數量比常年有所增加,局部地區可能加重。另外遼寧省作為礦業大省,長期以來礦產資源開發遺留很多礦山環境問題,形成大量的地質災害隱患,尤其是撫順、鐵法、阜新采煤礦區、本溪、遼陽弓長嶺鐵礦區、葫蘆島鉬礦區以及眾多的礦業城鎮等,因礦產開采誘發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仍將頻繁發生。此外,全省礦山的尾礦庫、固體廢料場年排放和積存量大,是形成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的重要物源,且多分布在山區溝谷中,受暴雨久雨的作用,極易誘發滑坡、泥石流災害。

遼寧省遼東、遼南的中低山區和遼西的低山丘陵區為自然地質災害高發區域,由降雨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其中寬甸、岫巖、蓋州等地,在2010-2012年遭受臺風暴雨襲擊,引發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其區內堆積有大量松散堆積物,極易再次引發區域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
按照“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總體規劃部署和今年遼寧省地質災害預測結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將繼續,夯實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建設;加強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完善地質災害防治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遼寧省地質災害防治水平。各市要進一步完善氣象風險預警,提高預報預警精細化程度,逐步推進縣區級氣象風險預警工作。按時完成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和搬遷避讓工作;補充完善地質災害應急專家庫建設和落實應急設備配備、維護和運行。進一步推進各市縣高標準“十有縣”建設,使基層防災工作有標準可循,將基層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強做實是今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