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一樽
(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400074)
曲線匝道橋抗傾覆分析及加固設計方法
洪一樽
(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400074)
近年來橋梁傾覆事故頻頻發生,汲取獨柱墩橋梁傾覆事故的教訓,文章就某高速公路匝道橋抗傾覆能力進行計算和分析,根據驗算結果提出了相應的加固處理措施,保障高速公路的止常運行。
大量的事實證明,在汽車偏載作用下,獨柱墩橋梁可能發生整體橫向失穩,而我國大部分橋梁工作者比較關注的是橋梁抗彎、抗剪承載力是否滿足規范要求,而沒有注重于橋梁的橫向抗傾覆能力。本文以河北某高速公路一墩梁固結獨柱墩橋梁為例,對其抗傾覆能力進行驗算,并針對驗算結果,對于下部結構的承載力評估并且進行提出相應的加固處理方法。
該橋某匝道橋跨越自然山坡,是一座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現澆連續箱梁橋,橋長77.121m,橋寬8m,跨徑組合為3×20m+9.12m。下部結構1#~3#墩采用獨柱墩,墩身直徑1.3m,其中2#墩為固結墩,3#、4#墩頂設有鋼筋混凝土蓋梁,4#墩采用三柱式橋墩,墩身直徑1.3m;橋臺采用混凝土重力式橋臺。
現行的公路橋梁規范對抗傾覆穩定性的計算相關的規定較少,僅在《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D60-2004》中的第3.5.8條和《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 D62-2004》中的第9.7.4條提出了禁止支座脫空的描述。本文以此為計算原則對該橋梁進行抗傾覆穩定性分析,利用公路-Ⅰ級荷載進行荷載組合。
4.1 抗傾覆計算
根據《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 征求意見稿》(JTG D62-2012),在彎橋情況下,當跨中橋墩全部支座位于橋臺外側支座連線內側時,傾覆軸線為橋臺外側支座連線;當跨中橋墩全部支座位于橋臺外側支座連線外側時,傾覆軸線取為一橋臺外側支座和跨中橋墩支座連線。彎橋主梁在活荷載作用下的抗傾覆系數為:

該聯半徑較大,較有可能出現傾覆問題。選取固結墩中心和橋臺外側支座的連線為傾覆軸線,這樣可以使傾覆軸線與加載車道圍成的面積Ω較大,盡量計算出最不利情況的傾覆系數。實際情況存在固結墩,可以提供抗傾覆力,實際的抗傾覆系數應該更高。
根據圖4.1中布置車道,最后量取Ω、Xi和e值。

圖4.1 匝道橋傾覆軸線確定示意
4.2 抗傾覆計算結果
結構成橋狀態的支座反力由Midas Civil模型中提取,外側支座和固結墩的支反力不考慮。結構在成橋狀態(包括二期恒載)的基頻為 3.16Hz,其沖擊系數計算μ為0.046。
計算結果如表4.1所示。

表4.1 某匝道抗傾覆驗算結果

1 3596.6 0.18 647.39 2 3500.2 0 0.00 3-1 1930 9.13 17620.90 3-2 1589.6 7.29 11588.18 4-1 222.7 26.05 5801.34 4-2 352.8 20.11 7094.81 4-3 455.3 15.74 7166.42 qk Ω Pke Ssk10.587.2645363.12.482157.415.253.1986181.550.2880.31
經表驗算,匝道的抗傾覆系數達到了10.47>2.5,滿足規范要求。
但是為防止此類匝道橋梁在上部結構發生橫向傾覆或斷裂前,其下部機構就已經發生破壞,為此,對該匝道橋的主梁、橋墩蓋梁、橋墩、承臺、樁基等構件的實際承載能力進行計算,通過計算,發現橋墩蓋梁在傾覆荷載作用下承載能力不滿足要求。
根據驗算結果,應對橋墩蓋梁和橋墩承臺進行加固,使其承載能力提高到與其他構件相當的水平,避免蓋梁在上部結構發生橫向傾覆或斷裂前就已經破壞。
5.1 加固設計目標
本次抗傾覆穩定性加固的設計目標為:根據上一節所示的驗算結果,對該匝道3#獨柱墩蓋梁進行抗傾覆加固,使其承載能力安全系數提高到1.5以上,裂縫寬度小于0.15mm,避免蓋梁在上部結構發生橫向傾覆或斷裂前就已經破壞。
5.2 加固設計方案
本次抗傾覆穩定性加固方案定為在3#墩的橋墩樁基正上方,采用在承臺上鉆孔植筋方式,重新增設兩個直徑為1.2m的新橋墩,采用增加截面法增大原橋墩蓋梁,將支座中心移動到與橋墩盡量對齊,達到混凝土強度后廢棄原橋墩。
具體處治方法如下:
1)開挖B3#墩至原樁基承臺頂面,清洗墩身表面泥土和灰塵。
2)在承臺頂面鉆孔植筋。
3)立模,涂刷界面劑,澆筑墩身C30微膨脹混凝土。
4)搭設支架,在蓋梁底面和側面植筋,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橋墩蓋梁,與新增橋墩頂部節段同時澆筑。
5)拆除模板、支架。
本加固方案有著結構傳力方式清晰,能夠利用現有樁基,施工較為方便并且工程造價較為。缺點是:加固后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橋梁的外觀。
外形輕巧、美觀的整體板(箱)梁配以獨柱式橋墩已廣泛應用于城市立交橋、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橋中,其較差的抗扭性能常造成變形過大,出現裂縫等問題,固結橋墩的設置極大的減小了全橋扭矩峰,本文通過對依托工程的分析計算,發現了在上部結構滿足規范要求的情況下,下部結構穩定性安全而不能得到保障,并且針對此類情況,提出了一套較為合理的加固方案,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之處。
[1]李國豪編著.橋梁結構穩定與振動(修訂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3.
[2]高偉,吳海林,季文玉.平板橡膠支座上梁的傾覆穩定計算[[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2000(02): 29-33.
[3]王銀輝,吳劍敏等.變截面空心薄壁墩的穩定計算[J].公路,2004(1): 74-77.
[4]郭梅.高墩大跨連續剛構橋穩定分析[J].西安公路通大學學報,1999,19(3): 54-56.
[5]趙麗穎.獨柱墩彎橋抗傾覆計算與翹曲[J].低溫建筑技術,2013 (6): 51-54.
[6]陳瑤,陳露嘩,張建華.獨柱墩曲線橋梁抗傾覆穩定驗算方法及參數影響分析[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 01-06.
[7]王統寧,靳啟文,孫藝利,胡兆同.公路獨柱窄幅橋梁傾覆穩定性能[J].公路工程2014(2): 63-67.
[8]高偉,許克賓.平板橡膠支座上梁體橫向傾覆穩定性的計算特點[J].鐵道工程學報,2000(4): 47-49
TU7
B
1007-6344(2017)02-0115-01
洪一樽(1992.9-),男,貴州遵義人,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橋梁工程專業,研究方向:大跨徑橋梁設計(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重慶 40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