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旭 田國平
(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 北京市海淀區 100095)
變電站標準配送式建筑物研究
趙東旭 田國平
(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 北京市海淀區 100095)
為滿足標準配送式結構的設計需求,推動設計理念創新,引領工程技術進步方向,突出工業化設施定位,優化集成。遵循“安全性、適用性、通用性、經濟性”協調統一的原則,實現“標準化設計、工廠化加工、裝配式建設”標準配送式智能變電站的新特點。
變電站;標準配送式建筑物;混凝土裝配式結構
在國網公司要求的“標準化設計、工廠化加工、裝配式建設”的理念下,統一電氣安裝接口,統一施工安裝工藝。即在設備未訂貨前,設備基礎、設備穿墻方式、埋管布線方式形成統一接口標準。開展標準配送式變電站的設計和建設:進一步統一設備參數和接口標準,方便設備的招標、工程設計和運行維護,縮短工程建設周期;進一步提高工程可研、初設、設備采購、施工圖設計、施工建設集約化水平,由過去的串聯工作方式轉變為并聯工作方式。進一步增強設備的統一性和通用性,提高工程建設水平,降低工程建設和維護成本。
變電站的建造長期以來沿用了就地采購砂石、磚塊、鋼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現場綁扎鋼筋、立模、拌制混凝土、澆筑、養護、砌筑填充墻并粉刷等傳統模式。現場澆注混凝土,施工周期長、環境污染嚴重,工程質量不能保證。
近幾年來不斷有變電站嘗試采用裝配式建筑,目前裝配式建筑的結構形式主要有鋼結構、勁性混凝土結構結構、預制混凝土結構。鋼結構造價最高,勁性混凝土結構造價次之,主要使用在荷載較大的高層建筑中。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造價最低,國內有著成熟的經驗,施工安裝方便,節省投資,節省模板,節省支撐。
2.1 項目概況
本文以常規 220kV變電站生產綜合樓建筑為例對標準配送式建筑物進行研究。生產綜合樓為兩層建筑,L型布置,長70.85m,寬30.9m,一層層高4.8m,二層層高8.5m、局部4.0m。
綜合樓一層房間布置為35kV配電裝置室、電容器室、接地變及消弧線圈室、綜合繼電器室、蓄電池室、水泵房、檢修間、衛生間、門廳及走廊。
二層房間布置為110kV GIS室、220kV GIS室。
2)本工程裝配式方案選擇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標準配送式智能變電站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精神,對于戶內變電站綜合樓,可采用勁性混凝土框架結構、預制混凝土裝配式(PC)結構。
本工程位于山東淄博,淄博地區預制混凝土構件的提供相對方便、工藝成熟,本工程選用預制混凝土裝配式結構。
3.1 標準配送式建筑物的單元組成
生產綜合樓是一個集合體,不僅集合了建筑和結構的構件,而且集合了水、電、暖通、通信等設備。若將一個復雜的建筑體采用裝配式方案,其樓體的合理拆分尤其重要。結合工藝要求,分析各設備與建筑物之間的聯系,生產綜合樓拆分為如下單元:基礎、框架節點、墻、板、設備基礎、水暖管線、電氣通信管線、單元拼接節點等單元體。見下圖:

3.2 結構構件及其拼接的標準化
基礎杯口標準化。生產綜合樓采用獨立基礎,由于基礎重量大、受地質條件影響,基礎現場澆注,基礎中心設杯口,方便與柱連接。
框架梁柱節點在工廠預制,柱柱連接與梁梁連接部位在現場澆注。節點在現場吊裝就位后上節點柱筋與下節點柱筋綁扎連接或焊接,左節點梁與右節點梁鋼筋彎折對接,該兩部位鋼筋搭接完成后,支模澆注混凝土,該榀框架形成。
框架次梁搭在主梁上,次梁頂部受負彎矩作用,頂部鋼筋需橫跨主梁,不得在主梁處截斷。次梁的制作需滿足頂部鋼筋的受力,在預制時,預留頂部鋼筋位置,現場澆注梁端混凝土。
樓板采用疊合樓板,疊合樓板由預制板和現澆混凝土層疊合而成的裝配整體式樓板,預制板由工廠預制,兼做現場混凝土澆注的模板,疊合層內可敷設水平設備管線。
3.3 框架拼裝方案
結構設計為裝配式構件指定編碼及安裝順序,工廠加工按設計編碼標記構件,結構構件的運輸、現場堆放及施工組裝按設計指定編碼及順序進行,快捷有序,有效保證了工期及質量。
框架梁柱節點單元運至現場,吊裝至準確位置,上柱鋼筋與下柱鋼筋搭接,該位置支撐模板,澆注混凝土。梁定位后根據對側梁長度將底筋向上彎折至梁頂,鋼筋綁扎固定,梁壁、梁底支撐模板,后澆注混凝土完成裝配。
該方案實現了“墻柱弱梁”的理念,節點在工廠預制,標準化程度較高,質量可靠,現場模板和支撐均較少,節省模板,節約投資。
4.1 節能環保
綜合樓梁、板、柱等 80%的構件預制,現場拼裝,節省了現場支模、攪拌混凝土、幫扎鋼筋、振搗、養護混凝土、高空作業等問題;預制構件的生產流程化后,模板可以更加充分的重復利用,梁柱模塊化,節約模板,節省資源。
4..2全壽命周期內效益對比
裝配式生產綜合樓與現澆式綜合樓進行比較,短期內效益較高,但從整個全壽命周期內相比,效益明顯。構件廠制作,預留插筋。梁柱截面少,支模類型少,模具可重復利用;柱模具化澆注,節約工期;車間制作,節能環保;地面重復作業,確保質量。建設工期較常規方案節省約60天。全壽命周期造價2029.42元/m2,較常規結構的2150.81/m2也有所節省。
采用標準配送式結構的綜合樓建筑,節點、墻、板等 80%的構件預制,現場拼裝,節能環保,全壽命周期內效益明顯。同時提出全新的變電站建筑裝配方式,即預制框架梁柱節點,現場澆注框架的裝配方案,以確保“強節點、弱桿件”原則,保障裝配式建筑的結構安全。對于全新結構形式的變電站建筑物,還要在方案實施后進行持續觀測,以補充實踐過程中的第一手資料,進一步指導和完善后續項目的建設。
《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節點構造方法簡介》 (劉正勇,應惠清)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 50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11)
《變電站建筑結構設計技術規定》(NL/T 5457-2012)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10)
G322
B
1007-6344(2017)02-0283-01
趙東旭(1983-),男,籍貫:吉林省柳河縣,大學本科,工程師,從事變電站建筑結構設計工作
田國平(1980-),女,籍貫:山東省冠縣,碩士研究生,工程師,從事輸變電工程結構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