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曲翔宇
“到2050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與20至64歲年齡段人口的比例約為1:2,相當于全國平均每2個勞動力養1個老人。”26日,在北京大學邯鄲創新研究院和邯鄲市衛計委共同主辦的高端養老論壇上,北大醫學部醫養結合養老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團隊介紹的多項數據顯示,我國正面臨巨大的養老壓力。
北大醫學部醫養結合養老產業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謝紅表示,按照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的數據,201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與20至64歲年齡段人口的比例約為1:8,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降低至1:5.4,到2030年和2040年進一步降低至1:3.6和1:2.3。
老齡化既為養老提出新挑戰,也蘊含著新機遇。“我國正處于應對老齡化的戰略機遇期”,北大醫學部醫養結合養老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李鷹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日本等國的經驗來看,我國人口在2010年-2022年間平均年增840萬人,若應對得當,有望平穩度過2023年-2035年年均增加200萬人的老齡化最艱難時期。李鷹認為,醫養結合(醫療資源跟養老資源相結合)的養老模式將是“老有所依”的新出路,有助于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作為第一批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單位的代表,邯鄲市市長助理、北大邯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紅燕及該市衛計委主任周海平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自2015年,國家衛計委等8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以來,我國醫養結合進展順利,但有兩個問題較為突出:一是老年人入住養老院的觀念沒有形成——特別是農村居民,傳統觀念往往將送老人進養老院與子女不孝聯系在一起;二是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屬于新興產業,上級沒有專項資金和項目支持,需要進一步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加強跨部門溝通來改善。▲
環球時報2017-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