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海,穆昭倩,李雪平
(貴州航天醫院超聲科,貴州 遵義 563000)
慢性肝炎肝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頻譜改變與肝纖維化分期相關性的研究
胡大海,穆昭倩,李雪平
(貴州航天醫院超聲科,貴州 遵義 563000)
目的 探討慢性肝炎肝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頻譜改變與肝纖維化分期的相關性。方法收集慢性肝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肝纖維化分期,分為50例S0~1期組、50例S2~3期組、50例S4期組;對照組為同期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人群,共計30例。對比(1)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和對照組門靜脈內徑,門靜脈峰值流速,門靜脈血流量。(2)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和對照組肝靜脈頻譜。結果(1)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和對照組門靜脈內徑、峰值流速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和對照組。(2)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和對照組肝靜脈頻譜(正常型、衰減型及平坦型)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本次研究認為慢性肝炎肝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頻譜改變與肝纖維化分期具有較好的相關性,在慢性肝炎纖維化程度的判斷上有重要價值。
慢性肝炎;肝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頻譜;肝纖維化;分期
肝纖維化是由于各種慢性肝病進展中肝內纖維生成和降解失去平衡,造成肝彌漫性的纖維化,其中肝纖維化的主要原因為乙型肝炎病毒導致。有學者指出早期診斷肝纖維化,動態監測可阻斷其向肝硬化發展[1]。雖然臨床上反應肝纖維化的實驗室指標眾多,如細胞角蛋白18、Ⅲ型前膠原氨端肽、Ⅳ型膠原、層黏蛋白、血清透明質酸等,但是在與病理診斷進行對比分析時均存在診斷正確率低,敏感性差,特異度低等情況。雖然肝穿刺病理是診斷肝纖維化分期的“金標準”,但是為有創檢查,而且對活檢組織大小要求高,對人體損傷大[2]。超聲具有無創、重復性強的優點,在反映肝組織形態學及血液動力學上具有獨特優勢。因此本次研究擬收集慢性肝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肝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頻譜改變與肝纖維化分期的相關性。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貴州航天醫院診斷為慢性肝炎的患者,根據患者肝纖維化分期,分為50例S0~1期組、50例S2~3期組、50例S4期組;對照組為同期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人群,共50例。S0~1期組平均年齡(49.1± 12.9)歲,男24例,女26例;S2~3期組平均年齡(51.3±13.4)歲,男25例,女25例;S4期組平均年齡(50.4±14.7)歲,男27例,女23例。4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診斷標準 慢性肝炎肝纖維化的診斷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診斷標準》,肝纖維化的分級標準參照2010年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1.3 入選標準 (1)年齡>18周歲。(2)自愿參加試驗。
1.4 排除標準 (1)患有惡性腫瘤或精神病患者。(2)精神病者。
1.5 研究方法 對比(1)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和對照組門靜脈內徑,門靜脈峰值流速,門靜脈血流量。(2)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和對照組肝靜脈頻譜。
1.5.1 主要儀器 采取GE-LOGZQ5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探頭頻率3.5~7 MHz。
1.5.2 門靜脈測定方法 正常呼吸末停止呼吸數秒鐘檢測門靜脈的血流頻譜,測量3次取平均值。檢查門靜脈時,在門靜脈分叉前1 cm處的門靜脈主干內測量;門靜脈取樣時,取樣容積置于管腔中央,距離動脈管壁2~3 mm。計算門靜脈血流量,公式計算Q=1/4×a×b×0.57 Vmax×60,單位為“mL/min”。其中a、b分別為門靜脈橫斷面的橫徑及前后徑。
1.5.3 肝靜脈測定方法 肝靜脈血流頻譜圖分為正常型(三相波或四相波)、衰減型(波幅降低且無反向血流頻譜)及平坦型(連續平坦波形)3種波形,后2種為異常波形。
1.5.4 肝纖維化分期 使用自動穿刺活檢槍,常規消毒、鋪巾后,在實時超聲引導下,右腋前線第7、8肋間進行穿入,避免損傷血管及膽管,取3條肝組織,操作時注意患者不能變動體位、咳嗽和呼吸動作。取得標本后用石蠟包埋、染色。
1.6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錄入SPSS 18.0分析系統,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和對照組門靜脈圖像參數對比 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和對照組門靜脈內徑、峰值流速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和對照組門靜脈血流量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和對照組肝靜脈頻譜對比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和對照組肝靜脈頻譜(正常型、衰減型及平坦型)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和對照組門靜脈圖像參數對比(±s)

表1 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和對照組門靜脈圖像參數對比(±s)
項目門靜脈內徑(mm)峰值流速(cm/s)血流量(mL/min)對照組(n=50) 10.45±0.71 21.15±3.68 1 116.60±16.40 S0~1期組(n=50) 11.08±0.59 19.74±3.52 1 092.10±15.60 S2~3期組(n=50) 11.89±1.05 18.83±1.02 1 103.50±12.10 S4期組(n=50) 12.16±1.24 15.49±0.84 1 085.20±14.20F值7.560 10.250 0.001P值<0.05<0.05>0.05

表2 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和對照組肝靜脈頻譜對比(n)
在我國每年肝纖維化的發病率17/10萬,主要累計20~50歲男性。目前肝纖維化的發病機理尚未完全了解,有研究指出肝纖維化患者體內Th1、Th2表達失衡,Th1細胞主要介導細胞免疫,使吞噬細胞識別能力提高,吞噬功能增強,可以分泌IFN-γ。Th2細胞介導體液免疫,增強B細胞,可以分泌IL-4等。早期診斷肝纖維化,動態監測其發展,在臨床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二維超聲中對肝纖維化有意義的指標有肝實質回聲、肝包膜回聲、肝靜脈、脾臟面積等,但是上述指標中僅對S4期肝纖維化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3]。
有學者指出肝靜脈多普勒頻譜能較敏感地反映肝臟彌漫性病變的血流動力學改變[4]。本研究將慢性肝炎肝纖維化患者根據分期進行分組,結果發現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肝靜脈頻譜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分析正常人肝靜脈管壁薄有柔順性,多表現為三相或四相波[5]。當肝臟細胞受到損傷后,激活炎性細胞,炎性因子導致肝臟內皮細胞損傷,肝星狀細胞啟動,Kupffer細胞,內皮細胞等分泌肝星狀細胞,此后,促進肝纖維化[6]。肝靜脈管壁順應性下降,肝靜脈頻譜出現異常,可表現為雙相波或單相波。此外還有學者對180例不同肝纖維化病理分期的患者進行分組對比,結果提示重度組、輕度之間肝靜脈頻譜變化比較顯著,在S0組、S1組之間肝靜脈頻譜變化無顯著改變。還有學者提出肝纖維化時,肝動脈血流速度增加,門靜脈血流速度減慢,肝動脈與門靜脈流速之比為判斷肝纖維化程度的獨立因子[7]。肝纖維化時,肝動脈血流流速增加,門靜脈血流流速降低,兩者的變化相反。本次研究發現S0~1期組、S2~3期組、S4期組和對照組門靜脈內徑、峰值流速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因此,本次研究認為慢性肝炎肝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頻譜改變與肝纖維化分期具有較好的相關性,在慢性肝炎纖維化程度的判斷上有重要價值。
[1]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病雜志,2011,8(1):324-329.
[2]鄭榮琴,呂明德,張曉紅,等.肝靜脈管徑及多普勒頻譜與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2011,15(7):518-520.
[3]馮曉洲,雷小瑩.肝靜脈血流頻譜變化對慢性肝臟疾病的診斷價值[J].西安醫科大學學報,2014,20(5):113-114.
[4]孫琳琳,張偉.慢性肝病肝靜脈血流頻譜與肝纖維化病理分期對比研究[J].交通醫學,2012,16(6):335-336.
[5]單茜,遲坤,石龍.慢性肝病肝纖維化的肝靜脈血流頻譜分析[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14,5(5):346-347.
[6]孟繁坤,丁蕾,曲錳,等.高頻超聲觀察肝實質形態的改變對慢性肝病肝纖維化分期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3,6 (5):261-263.
[7]張文勝,王寶恩,王泰齡,等.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無創性診斷模型的建立[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2,3(6):19-2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