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敏,楊艷,甄莉
(1.湖南省會同縣婦幼保健院婦科,湖南 懷化 418300;2.湖南省會同縣婦幼保健院產科,湖南 懷化 418300)
腹腔鏡手術與GnRHa藥物聯合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觀察與臨床價值
曾明敏1,楊艷2,甄莉2
(1.湖南省會同縣婦幼保健院婦科,湖南 懷化 418300;2.湖南省會同縣婦幼保健院產科,湖南 懷化 418300)
目的 分析腹腔鏡手術與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聯合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和價值。方法選取128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4例。對照組單純行腹腔鏡手術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另給予GnRHa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1年內復發率及治療前、后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1年內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生活質量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與GnRHa藥物聯合能有效的提高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效果,并降低復發率和改善生活質量。
腹腔鏡手術;GnRHa;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具有生長能力的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生長,其中以卵巢最為常見,發病率在近年來呈現明顯的增加趨勢[1]。手術雖是針對中、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有效方式,但術后常需輔助藥物以消滅殘留的微小病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則是常用藥物之一。本研究比較了腹腔鏡手術和GnRHa聯合與單穿腹腔鏡手術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效果,現將獲取的有關情況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湖南省會同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128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4例。觀察組年齡26~42歲,平均(32.86±10.53)歲;病程3個月~1年,平均(6.13±1.28)個月;月經周期25~32 d,平均(28.37± 2.38)d;經期時間4~9 d,平均(5.69±1.35)d;rAFS分期:Ⅱ期26例,Ⅲ期21例,Ⅳ期17例;BMI 15~25 kg/m2,平均(19.23±4.57)kg/m2;合并不孕10例,痛經15例。對照組年齡25~43歲,平均(32.75±10.64)歲;病程2個月~1年,平均(6.08±1.22)個月;月經周期25~35 d,平均(28.51± 2.45)d;經期時間4~8 d,平均(5.53±1.46)d;rAFS分期:Ⅱ期28例,Ⅲ期20例,Ⅳ期16例;BMI 15~24 kg/m2,平均(19.65±4.89)kg/m2;合并不孕12例,痛經16例。所有患者均成B超檢查和術后病理檢查,均符合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排除合并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嚴重疾病及合并惡性腫瘤、盆腔炎、免疫系統疾病、距離本次治療內3個月激素或手術治療史,兩組在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實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均于月經干凈3~7 d進行手術,體位為截石位,麻醉方式為氣管插管全麻,放置舉宮器,建立人工氣腹后置入相關器械,先對腹腔進行探查,結合腹腔內實際情況行盆腔粘連松解術、囊腫剝除術、病灶切除術,術中盡可能的保持和恢復盆腔的正常結構。輸卵管粘連明顯者行輸卵管成形術,術畢沖洗腹腔,并給予透明質酸鈉涂抹,術后常規實行抗感染及預防粘連等處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另給予GnRHa:于術后第1次月經來潮時肌注曲普瑞林(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58648)3.75 mg,后每隔28 d注射1次,總共注射6次。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指標為兩組的治療效果、1年內復發率及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治療效果參照文獻[2]進行擬定,治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盆腔腫物消失,糖類抗原125下降;有效:患者經治療后有輕微癥狀存在,但無陽性體征存在,糖類抗原125下降;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仍然明顯存在,糖類抗原125下降不明顯。總有效=治愈+有效。復發的判定:患者術后1年內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并經B超檢查發現新的病灶,糖類抗原125又明顯升高,并排除其他病變。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3]進行調查,該問卷共包含軀體功能和社會功能2個維度,每個維度得分范圍均為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由SPSS 13.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及復發率 兩組相比較,以觀察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更高,復發率則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及復發率比較(n)
2.2 生活質量 兩組治療前生活質量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得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得分比較(±s,分)
項目t值P值軀體功能3.5721<0.05社會功能觀察組(n=64)治療前42.59± 10.36 49.72± 10.24治療后6.56± 12.43 73.79± 10.84對照組(n=64)治療前43.16± 10.74 48.89± 10.75治療后68.31± 13.67 67.36± 10.313.4385<0.05
子宮內膜異位癥多見于生育年齡的婦女,是導致孕齡期婦女不孕的主要原因[4],具有發病率高、易復發和難以根治的特點。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輕、恢復快的優勢,是臨床常用的微創性治療手段。采用腹腔鏡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進行治療,醫師在直視下進行操作,能更加準確的切除病灶和恢復盆腔的解剖結構,患者臨床癥狀得以更快的消失,故腹腔鏡手術也成為該病診斷和治療的金標準及首選術式[5]。但需行手術治療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病灶粘連程度通常較嚴重,分離過程中存在囊腫破裂等風險,故術中往往難以完全清除所有的病灶,尤其是深部浸潤病灶,清除難度更大,術后在激素水平的影響下繼續生長而導致復發。據臨床研究報道顯示[6],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2年復發率約為21.5%,而5年復發率則高達40%以上。因此,術后采用有效的藥物殺滅殘余病灶,對降低復發和預防惡性病變具有重要意義。
雌激素依賴是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的生物學特征,故術后用藥多以拮抗雌激素和破壞雌激素的釋放途徑的藥物為主。GnRHa能抑制性激素的分泌,并可促使內膜細胞的凋亡和對其的增殖產生抑制作用。曲普瑞林是常見的GnRHa類藥物,在使用初期方可刺激垂體釋放促卵泡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通過降低其的敏感性而導致受體減少,FSH和LH水平也在短時間內下降,機體出現低雌激素狀態,從而引起內膜的萎縮和壞死,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手術聯合GnRHa類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不但總有效率更高,且1年內復發率明顯更低,同時生活質量得分則明顯更高。因此,腹腔鏡手術聯合GnRHa類藥物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更加合理的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有臨床報道證實[7],機體雌激素水平維持在30~45 pg/mL時并不能引起異位病灶處子宮內膜的生長,而GnRHa類藥物的長期應用有引起患者出現低雌激素癥狀的風險,但過低的雌激素水平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并不具有意義,故有學者也提出了反加療法[8],本研究受樣本搜集時間的限制,尚未進行該方面的評價,下一步也將從此處著手,以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1]張春燕,耿愛芝.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聯合克齡蒙在子宮內膜異位癥保守性手術后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3,34 (3):454-457.
[2]王紅琳,陳亞萍.腹腔鏡手術聯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醫學,2013,20 (6):795-797.
[3]何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對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復發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上海醫藥,2014,35(17):20-22.
[4]李秀鳳,李宗明.164例子宮內膜異位癥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4):56-57.
[5]王慧玲.腹腔鏡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EM)合并不孕的臨床價值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4):136-137.
[6]楊冰,葉元,陳輝,等.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腹腔鏡保守性手術后治療方法的應用評價[J].微創醫學,2014,9(4):423-427.
[7]彭麗平,顏和芳,張平.GnRHa及反加雌孕激素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白細胞介素水平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 (15):44-45.
[8]范寶光,任琛琛.GnRHa聯合反加療法用于腹腔鏡術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觀察[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3,40(1):75-7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