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娟,彭雪梅,李倩倩
(1.江西省腫瘤醫院放療科,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省腫瘤醫院乳腺科,江西 南昌 330000)
--護理研究--
胸部腫瘤放療致放射性食管炎的護理體會
邱娟1,彭雪梅2,李倩倩1
(1.江西省腫瘤醫院放療科,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省腫瘤醫院乳腺科,江西 南昌 330000)
目的 探討胸部腫瘤放療致放射性食管炎的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選取接受放療的胸部腫瘤患者7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7例。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給予對照組預防性護理。觀察比較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結果觀察組食管炎發生率為5.4%,低于對照組的32.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Ⅲ級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率為0,低于對照組的16.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胸部肺癌患者接受放療治療中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率,保障臨床治療效果。
胸部腫瘤放療;放射性食管炎;護理;效果放射療法是治療胸部肺癌患者的一種常用手段,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治療過程中,往往會影響到照射野內的食管,一旦照射時間較長,且照射劑量較大時,患者的食管就會受到損傷,導致患者的食管黏膜出現充血、水腫以及糜爛等癥狀,進而導致患者出現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食管炎最主要的表現即吞咽苦難癥狀,而吞咽困難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還有可能導致患者因無法耐受或者是出現營養不良而放棄治療。因此,為了保障胸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的治療效果,給予胸部腫瘤放療患者有效地護理干預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次研究將本院就診的74例胸部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江西省腫瘤醫院接受放療的胸部腫瘤患者共7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7例。其中,觀察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48~79歲,平均年齡(62.30±4.14)歲;對照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49~79歲,平均年齡(62.85±4.41)歲。兩組患者在臨床資料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主要有:嚴密觀察胸部腫瘤患者放療時的臨床癥狀及其體征的變化情況;患者出現進食困難等癥狀時,及時報告醫師,給予對癥處理;做好基礎護理,即飲食護理、口腔護理等。
1.2.2 觀察組 給予觀察組預防性護理。主要包括:(1)心理護理。因患者受到疾病的影響,內心負擔難免較重,擔心治療的效果,因而會對疾病產生恐懼感,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之間地交流,采用集中宣教或者是一對一宣教的方式,向患者講解放療的重要性及其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使患者了解到放療技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恐懼感,使患者能夠感受到護理人員給予患者的關心,必要時可以邀請康復的患者現身說法,增強患者的信心。(2)放療前護理。患者接受放療之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其精神狀態等情況進行嚴密觀察,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醫師,使醫師能夠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叮囑患者淋浴之后,應該穿著寬大且柔軟的內衣;根據患者的胃腸功能情況,鼓勵患者口服酸奶,保護患者的食管粘膜。(3)飲食護理。了解患者的喜好,在此基礎上為患者制定食譜,飲食上以高蛋白、高熱量以及低脂肪的食物為主,叮囑患者不宜食用粗纖維以及油膩的食物,且食物溫度以40℃為宜;叮囑患者進食后,應采用溫開水沖洗胃腸內的食物殘渣,并叮囑患者進食后半小時內禁止平臥。(4)疼痛護理。對于疼痛程度較輕的患者,護理人員應以心理護理為主,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若無法緩解疼痛,則應遵醫囑給予患者利多卡因、慶大霉素以及維生素B混合液;對于疼痛程度較重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服用消炎止痛的藥物,必要時可遵醫囑給予患者嗎啡類藥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食管炎發生率及嚴重程度。
1.4 評價指標[1]Ⅰ級:患者存在輕度吞咽困難癥狀,且能夠進食普食;Ⅱ級:患者存在吞咽困難癥狀,且能夠進食軟食;Ⅲ級:患者存在吞咽困難癥狀,需采用鼻飼方式進食或者是采用靜脈補充營養;Ⅳ級:患者存在進食完全梗阻癥狀,且無法咽下唾液。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上述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食管炎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食管炎發生率為5.4%,低于對照組的32.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食管炎發生率比較(n)
2.2 兩組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嚴重程度比較 觀察組Ⅲ級的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率為0,低于對照組的16.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嚴重程度比較(n)
放射性食管炎是一種常見的食管非特異性炎癥反應,主要出現于胸部腫瘤放療過程中或者是放療后,因食管粘膜組織受到照射,導致上皮細胞出現水腫、變性以及壞死等癥狀,促使組織內小血管出現栓塞,從而導致黏膜下組織出現缺血、壞死,進而引發放射性食管炎[2-3]。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難等癥狀,病情嚴重的患者進食時會出現梗阻的感覺。因此,對于放射性食管炎進行及時干預,對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常規護理用于胸部腫瘤放療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因護理人員主要以被動地等待放射性食管炎發生后,才給予患者相應的干預措施,無法有效降低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率,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4-5]。
本次研究中,本院對胸部腫瘤放療患者采用了預防性護理干預,主要通過提高患者對放療治療過程中的耐受能力,達到降低放射性食管炎發生的目的。本次研究中,本院主要從心理護理、放療前護理、飲食護理以及疼痛護理四個方面展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心理護理的應用,能夠使護理人員及時了解到患者的需求,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使患者以輕松的心態接受放療治療[6];放療前護理的應用,要求患者口服酸奶,這樣能夠使患者的食管壁中形成一層保護膜,有效降低放射線對患者食管粘膜產生的損傷,進而能夠有效修復患者的食管黏膜,避免細菌入侵[7];飲食護理的應用,能夠增強患者的體質,保障放療患者治療過程中機體所需的營養,進而能夠提高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降低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率;疼痛護理的應用,能夠緩解患者放療過程中出現的疼痛感,減輕患者承受的痛苦,增強患者的耐受力[8-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食管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Ⅲ級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胸部肺癌患者接受放療治療過程中,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患者食管炎的發生率,減輕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嚴重程度,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胸部肺癌患者接受放療治療過程中,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率,保障臨床治療效果。
[1]胡蓮英,鐘文歡,黎寶月,等.食管癌患者放療并發放射性食管炎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0):58-59.
[2]陳大春,楊薇,楊亭,等.利咽方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臨床研究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2):2102-2103.
[3]王小五.肺癌放療致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4):41.
[4]王凌玲.霧化吸入減輕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疼痛的護理方法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1):55-56.
[5]許妍,胡娟.整體護理對放療所致食管癌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3):137-138.
[6]張杏蘭,張杏紅,張甫銀,等.食管癌術后放化療致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觀察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7):74-75.
[7]鄒忠霞.放射性食管炎患者口服康復新液聯合麥滋林的臨床分析[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6(1):74-75.
[8]馬平平,顧小麗,陸美華,等.護理干預對食管癌患者放療并發放射性食管炎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0):43-44.
[9]吉安梅.康復新治療食道癌放射性食管炎的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7):99-100.
項目資助:2015年江西省衛生廳科研計劃(201552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