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王
保障者
文/山王
在聯盟中,一支球隊通常需要擁有一些運氣才能夠令隊中的球員們自始至終地保持健康的身體。而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體能才是“跑轟戰術”的良好保障。對于10年前的太陽隊而言,他們非常幸運的一點是,這支球隊擁有一支能夠時刻把賽場創新精神放在思想頭一位的訓練團隊,正是有了這些精英訓練師的存在,才使得太陽隊全隊上下能夠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

在訓練師們的具體球隊訓練體系中,包括細致地研究隊中的每一位球員的賽場習慣性動作,找出他最有可能遭受到的傷勢特征,并據此制定出相應的預防方案,以期達到防患于未然的良好效果。
就這樣,在每場比賽開始之前,球員們都會在訓練師的要求下自動自覺地躺倒在訓練桌上接受他們的賽前按摩。時間一長,這項活動就和賽前熱身以及球隊例行會議一樣成為太陽隊的賽前例行程序。
當時太陽隊的首席體能訓練員是阿隆·尼爾森,他建立了一套訓練體系,自從實行這項訓練體系以來,確實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太陽隊員們的賽場受傷幾率。在2005-06賽季,太陽隊球員們由于急性病癥僅僅錯過了14場比賽,而該隊的主力球員更是以他們在74場比賽中集體參加了其中的64場比賽而在聯盟的排行榜上位居首位。據尼爾森統計,在該隊的12個球員的大名單中,球員因傷缺席比賽總場數僅為39場,與之前三個賽季中的158場、154場、159場相去甚遠。
“真的是太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尼爾森說。
那時的太陽隊是聯盟中唯一一支與美國體育醫療學會組建成合作伙伴關系的職業球隊,太陽隊中的兩位隊醫克萊格·菲爾普斯和尼爾森更是該學會的醫學顧問。正是由于他們開創了先河,其他NBA球隊紛紛效仿,如今這種合作已經成為了球隊的標準配置。美國體育醫療學會所秉承的觀念就是通過研究球員身體的運動性能與伸展性能,從而來判斷各種類型的球員通常容易遭受何種傷病的困擾。而尼爾森就會和球隊的助理訓練技師麥克·埃利奧特、以及拉伸教練埃里克·菲利普斯一起針對各種潛在病癥來制定相應的預防策略。
他們研究的原理是建立在“動能鏈”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如果你身體的某一處肌肉組織出現疼痛或者無力的癥狀的話,那么這種現象就極有可能預示著某處傷病潛伏的危險。譬如說,一處腳踝扭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臀部和腰部肌肉的疲乏無力造成的,因為此處肌肉法的軟弱無力,從而造成臀屈肌在運動中過度緊張,導致骨盆滯澀至此引發背部或者腿筋處的傷痛。
傳統的治療方式不外乎是采用長達幾個星期的冰塊外敷療法,而此舉就會直接導致球員因此而缺席訓練乃至比賽直至傷勢完全康復為止。但有了訓練師的科學方法介入,情況就會完全不同了。首先他們會為每名球員拍攝他們在蹲伏狀態下不同角度的照片,然后他們就會將這些照片傳入電腦系統中。根據每名球員的背部弓起的弧度,以及他們的腳部和膝部狀況,訓練師們就會發現每名球員在賽場上可能遭受到的傷病侵襲部位,然后他們就會為各個球員制定相應的側重性練習和糾正性治療來避免傷病的發生。“我們的任務就是為球員們糾正他們身體的各種失衡性,令他們恢復到正常的賽場狀態。”
當時效力于太陽隊的昆汀·理查德森是第一位接受糾正性治療的球員。訓練師在他的身體上劃定了六個特定訓練區域來增強他的肌體彈性能力。經過治療之后,理查德森就已經在四頭肌的彈性能力上比以往增加了20個百分點。“其實,我真的很不喜歡這種鍛煉方式,但從身體免受傷害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這種運動還是非常必須的。”里查德森說。就像其他那些剛剛接觸這種全新治療方式的球員一樣,理查德森對于這種與眾不同的訓練方式也適應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發現自己在比賽中的變化之后才真正心悅誠服。

在當時太陽隊的休息室中,這樣的場景經常出現——吉姆·杰克遜頭戴著耳機,搖頭晃腦地躺到了訓練桌上。他閉著眼睛,手指也隨著RAP音樂的強烈節奏而左右搖晃著,此時埃利奧特正在拉伸著他的雙腿。在20分鐘的糾正性治療中,隨著埃利奧特的雙手持續不斷地放松著他的肌肉,杰克遜到最后竟然舒服地睡著了。接下來的是前鋒肖恩·馬里昂,他躺在桌子上,埃利奧特一只手按摩著他的小腿,另一只手則在他的腳踝處來回搓動。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如果球員們在賽場上感覺不到治療的差別的話,恐怕這些他們也不會忍受這種令人尷尬中含著痛苦的按摩方式。
其實早在10年之前,人們就發現治療方法對一支球隊的影響。為什么開拓者的球員總會在受傷后越治越糟糕,而新來太陽隊報到的球員則會在接受治療后生龍活虎?就連著名的“玻璃人”格蘭特·希爾都在這里成功復出?其實職業球員們通常會帶有慢性膝蓋或者后背傷勢,這種慢性傷痛是最難痊愈的,但在太陽隊經過一段時間的糾正性練習與治療之后,他們的賽場狀態絕對會有很大的改善。安東尼奧·麥克戴斯曾經有過連行走都相當困難的膝部傷勢。在跟隨太陽隊進行了系統的糾正性治療之后,他不僅僅擺脫了傷病的困擾,而且還從底特律獲得了一份四年價值2300萬美金的合約。
“這種治療性訓練令我們從中獲益匪淺,”史蒂夫·納什——他曾是這種治療性訓練的受益者,無論是在訓練前后,還是在比賽之前的熱身,他都熱衷于此——說,“這種訓練有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如果你的身體能夠在每天晚上都從訓練中有所收獲的話,那么他對你來說可謂受用無窮。還在小牛隊時,尼爾森教練總是讓我放松身體,然后在沒有多少限制的情況下在賽場上跑動。那時候我們從來沒有接受過好的訓練師的調教,他們總是讓我們在賽場上拼命跑動,從不注意加強任何防范措施。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夠給予自己身體更少的自由感的話,也許這會對我們的身體更加有益。”
訓練師菲利普斯來自丹佛,在那里訓練師們所推崇的是冰敷與超頻率聲波的治療方式。其實絕大多數球隊的訓練師們都不曾接觸過這種治療性訓練,但幸運的菲利普斯來自美國體育醫療學會,也正因如此,他的觀念也同樣是與體育學會不謀而合。“我感到格外慶幸的是,能在我的職業生涯中遇見與我持有同樣觀點的訓練師,這讓我們在制定各種訓練方案時總是能夠取得意見一致的效果。”
身為訓練師,他們的工作并不僅僅是在賽場上幫助球員訓練那么簡單。
尼爾森在場下還要負責發放每名球員和教練團們的親友門票,并且負責托運全隊人員的行李以及制定客場行程路線。“我們負責的工作真是很多,但我們從來沒有抱怨過什么,因為這些確實是我們應該做的。”尼爾森說,“我也非常信任我的其他同事們,他們總是能夠審時度勢地為球員們制定出何時應該加大訓練強度,何時應該做些放松運動。對于每名球員,他們的心中都有著一個很好的尺度。我們幾個人的共同奮斗目標就是保證隊中的每名球員都能夠擁有一個應付高對抗強度的良好身體。要記住這樣一點:當你為球員們支付了高額的薪水時,你也要保證他們能夠站在賽場上證明你的工作物超所值,事實勝于雄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