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娜
(安徽大學商學院)
【摘要】環境會計作為新的研究領域,對于推進低碳經濟發展、加強資源環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低碳經濟發展目標出發,深入剖析環境會計核算對于發展低碳經濟中的作用,對如何利用環境會計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提出建議,以促使環境會計在我國更快更好地實施,實現經濟、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環境會計 低碳經濟 環境 資源
一、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
現如今,經濟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地的重視,以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已經受到巨大的爭議,與此同時,全球的能源危機又制約著各國的經濟發展。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和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用風能太陽能等低碳或無碳能源代替,以減少污染,實現經濟、環境與人類社會的共同和諧發展。
1.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
我國一直主要是以高碳高污染能源來驅動經濟發展,煤炭石油等能源消耗量巨大,以此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也十分嚴重。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強調節能減排,從而顯著減少廢水、廢氣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破壞,從而實現經濟協調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目標。
2.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
我國目前處于工業化的高速發展時期,需要大力依靠鋼鐵電力等消耗高碳的資源,工業產業不斷發展,環境污染也日益嚴重,這些“高碳”產業有其發展的必要性,但是長期倚靠高碳資源,并不能維持長期發展,因此,低碳經濟勢在必行。發展低碳經濟有利于優化資源的結構,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長遠來看,是保證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3.有利于維護能源安全
我國的能源結構,從生產上來說,煤炭的生產量大,石油的生產量小,新能源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從消費上來說,煤炭和石油的消費比重高,主要倚靠進口滿足市場需求;從利用效率上說,煤炭、石油的利用效率低,損耗嚴重。我國已經長期主要倚靠煤炭能源,煤炭的資源產量也已經快達到極限,所以發展新能源迫在眉睫。資源的短缺會阻礙經濟的發展,跟不上能源的需求,同時高碳能源的安全性不能受到保證。目前我國已經開始開發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源等新興的能源,但是只是九牛一毛,還不能夠代替高碳能源。低碳能源就是要改變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逐步降低對石油煤炭的依賴性,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也能提高我國能源供應的長期穩定性。
二、環境會計核算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作用
國際會計和政府間專家工作組多次就環境會計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并建議各國研究相關的會計準則,使環境會計研究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快速發展。
環境會計核算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低碳經濟就是盡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以保證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夠在保證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護環境,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發展。這就要求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盡量減少使用高污染的能源,并同時減少污染廢物的排放,積極有效的改變能源結構,不以環境污染為代價而追求發展。環境會計作為會計學的一個分支,要求企業對自身所擁有并使用的自然資源,按照有關原則制度進行確認和計量,并反映到財務報表中,促使企業轉變“無償使用”資源的錯誤觀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資源利用制度。
2.利用環境會計信息,服務環境治理決策
環境會計核算是要求企業建立一套會計核算系統,這套系統要求能夠向公眾提供本企業關于環境方面的信息。環境會計提供的信息主要有:(1)環境成本;(2)環境負債;(3)與環境負債和成本相關的特定會計政策;(4) 報表中確認的環境負債和成本的性質;(5)與某一實體和其所在行業相關的環境問題的類型等。
利用這些信息,企業的管理者可以對本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否沖突,以便于及時的進行調整,使其在不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的情況下進行生產,也能有效避免政府部門的懲罰。政府環境保護部門可以了解企業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的情況,并據此提出改進措施并對未來做出規劃。投資者和債權人可以通過所得到的信息來對企業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隨著時代的發展,低污染低排放必然是社會趨勢。社會公眾通過這些信息可以了解企業的環境表現,對企業的形象與產品進行定位,這也有利于督促企業提高自己。
3.有利于企業自身效益與環境效益的融合
(1)低碳經濟需要企業開發綠色產品,綠色產品是未來社會大勢所趨。
(2)發展綠色產業鏈講給企業帶來巨大潛力。也就是說,推行綠色管理,進行綠色教育,生產綠色產品,競爭綠色標志,成為綠色企業,將是企業贏得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的有途徑。
(3)通過環境會計核算,能夠有助于企業權衡環境成本與環境效益,同時在全社會發展低碳經濟的情況下,可以緊隨時代潮流,成為時代的引領者并把握先機,在激烈的競爭中拔得頭籌。
4.有利于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在環境保護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大背景下,發達國家將高污染的生產轉移到國外,使得我國國內環境污染日益嚴重,這樣不利于我國長遠發展。要解決這個問題,在微觀層次上要求企業開展環境會計核算,使我國能夠在長遠考慮與發達國家抗衡。
三、實踐方法
1.明確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使用者與目標
進行環境會計核算,要考慮政府監管部門、投資者與金融機構等信息使用者對披露的環境信息的需求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目標應為:向政府管理機構、當前和潛在的投資、債權人等環境利益關系人提供相關的信息,以便其決策。
2.明確環境會計要素,采取科學方法加以確認和計量聯合國國際會計專家工作組對微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提出的要求是:構成環境會計的會計要素,應為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費用和環境收益。環境會計的確認,是將涉及環境的經濟業務作為會計要素予以記錄,并在會計報表中加以確定的過程;環境會計的計量方法主要是直接市場法。直接市場法,是建立在有充分信息和明確現有的因果關系基礎之上的,所以,評估結果比較客觀。
3.適當選擇環境會計核算的內容
考慮環境會計核算內容時,不僅要考慮到內容是否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同時也要考慮可實施性。目前,我國企業環境會計的核算內容應包括:
(1)自然資源損耗。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消耗自然資源所帶來的后果,一是環境污染損失。是由于資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廢排放等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的損失。其損失大小可按復原或避免成本法核算;二是自然資源消耗。主要指企業生產、儲運、銷售過程中的自然資源超定額消耗部分,可按歷史成本直接計價。
(2)環境保護支出,反映企業對環境保護所作的貢獻。包括在“三廢”處理、控制、補救和減少自然資源耗費,美化工作、生活環境等各項支出。
(3)改善資源環境收益,反映企業從環保中所取的收益。通過核算,為企業決策者提供環保支出效益情況,從而鼓勵與鞭策企業改善環保工作。主要包括:企業利用“三廢”生產的產品,及對這些產品減免稅收所得到收益;國家對保護環境有成績的企業發放的獎金;其他企業賠償的污染損失;企業減輕污染后,投資者愿意選擇該企業投資,消費者樂意消費該企業的產品,以及股票價格因此上升而帶來的企業收益;企業實施環保措施后,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任力.國外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及啟示.發展研究,2009(2).
[2]蘇明,傅志華.促進節能事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地方財政研究,2005(3).
[3]許家林, 孟凡利等.環境會計. 上海: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