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亨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通過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各商業間的烈競爭,會計信息的社會影響日益擴大,會計舞弊現象也日益蔓延,一些上市公司相繼曝出會計造假和舞弊的丑聞,嚴重破壞了企業的誠信和社會道德,同時,也使得社會和公眾的利益受到極大侵害。為了能有效地治理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舞弊行為,確保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必須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的手法及其控制對策進行研究。由此,本文通過對企業會計舞弊的概述,闡述了我國企業會計舞弊的現狀,分析了會計舞弊識別與治理的問題,并提出加強會計舞弊識別與治理的措施,以此規范企業的行為,整頓市場秩序,保護好國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會計舞弊 現狀 識別與治理
一、會計舞弊的概述
舞弊是一種有動機和目的的行為,是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并最終產生一定的行為后果。會計舞弊是指會計以及相關人員違反財經法規、弄虛作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預謀的、有針對性的財務造假和欺詐行為。簡而言之,會計舞弊就是行為人蓄意地弄虛作假,謀取非法利益的行為。會計舞弊導致會計信息不實,影響投資者、債權人等決策,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影響經濟的正常發展,危害十分嚴重,給個人、企業以及國家帶來巨大的損失。
二、會計舞弊的現狀
企業為了達到各自的經濟或是政治目標,采用各種不合法手段,粉飾報表,操縱利潤,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目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建設快速的發展,投資者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會計舞弊行為的泛濫,不僅給投資者帶來重大損失,動搖并挫傷投資者的信心,而且破壞了證券市場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公平”“公正”和“公開”原則,極大影響了證券市場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阻礙著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同時,會計舞弊不但會造成投資者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還會削弱了市場資源的配置功能和危害整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若會計信息使用者能有效識別會計舞弊,則會計舞弊對相關利益群體的危害將大為減小。會計舞弊的識別與治理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維護資本市場秩序、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重要理論與實務問題。
三、會計舞弊識別與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控制組織形同虛設
雖然很多企業建立了現代化企業制度和管控模式,設立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聘任了總裁和監事長等企業高管,但由于我國各種組織歷來實行“一元化”和“一把手”的領導模式,許多企業往往仍然是“一言堂”,最高管理層大權獨攬,獨斷專行,“三會”等很難發揮應有作用,組織結構形同虛設,沒有真正形成有效地治理結構,這可能導致企業經營失敗和蕭條,難以實現企業戰略和發展目標。
(二)風險管理缺失
首先,“一股獨大”是我國上市公司的突出表現,其經營管理往往處于大股東的控制之下,董事會成員大都是大股東的利益代表者。其次,上市公司經營權和決策權的重合,減輕了對經理層的制衡,長期以來,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和經理人員重合,董事會對經理人員的管理和制衡作用無法發揮。再次,上市公司的監事會缺乏相應的權威性,由于監事會中有職工代表,而職工代表又受制于經理層,監事會的權威性受到很大影響。
(三)信息傳遞不暢通、不及時
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著信息時效性差、信息質量不高的問題,信息的傳遞手段落后,管理層和員工之間的溝通機會較少,溝通方式單一。信息溝通已不再是公司進行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而是變成可管理人員喊話的工具,信息隨著管理人員的意愿變化而變化。
四、加強會計舞弊的識別與治理
(一) 加強法制建設,強化法律責任追究
加強法律法規制度建設,發揮法律對會計行為的規范。以《會計法》為主導,以《企業會計準則》為核心,明確區分會計舞弊與合法會計行為的界限以及會計舞弊與會計差錯的界限,避免舞弊者鉆法律的空子或因責任不清逍遙法外;針對不同的責任主體,盡快完善有關會計舞弊責任追究的法律條款并切實付諸實施,強化有關人員的責任意識,嚴肅財經紀律。一是強調民事責任,建立民事賠償機制;二是完善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嚴格行政執法,防止行政監管者的尋租行為;三是結合民事賠償和行政處罰,輔以必要的刑事責任追究,提高對會計舞弊行為的法律震懾力。
(二) 規范企業治理結構,加強上市公司的內部治理
虛假會計信息從生成到披露要涉及多個市場主體,而上市公司是產生、披露虛假信息的源頭。我國治理虛假信息系統必須采取以下措施規范和加強公司治理:一是穩步發展企業債券市場、股票市場、融資租賃市場、信貸和信托市場,積極培育重要生產要素市場,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嚴格規范市場運作,構筑對決策管理者的威脅機制,減緩其會計造假的壓力。二是積極、穩妥地推進企業改制,明晰企業產權,在完善《公司法》的基礎上公司運作,進一步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權責劃分,形成有效的權力制約機制,使權力分離和權力監督得到較好體現,改善“一股獨大”的現狀;設立三分之一以上的獨立董事制衡經理層,引入審計委員會制度,強化對管理高層的監督,維護中小股東的利益;賦予監事會更大、更獨立的人事權、財務權,建立健全對監事會負責的內部審計制度;有股東大會聘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報表審計,使CPA審計真正保持獨立等。
五、結論
該論文主要議論的是當今會計舞弊發展趨勢日益嚴重,一些上市公司投機取巧,采取一些不真實不合法的會計舞弊手段來獲得私利,對于這些舞弊現狀,我們不僅要善于識別會計舞弊手段及危害,還要從根本上作出治理措施,這就必須通過上市公司、政府部門、社會公眾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從多方面入手綜合治理,有效監管、預防、發現及嚴懲上市公司會計舞弊行為。
參考文獻:
[1]陳宏偉,苗淑麗,廖傳喜.淺析上市公司會計舞弊[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8).
[2]崔怡娟.會計舞弊的產生激勵及其治理[J].商場現代化 .2011(13).
[3]申桂林.會計舞弊成因及治理[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1).
[4]孫建華.上市公司會計舞弊治理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