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天津財經大學)
【摘要】學生會組織作為溝通學校與學生的橋梁與紐帶,是維護學生權益、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力量。針對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個性發展新特點和學生會建設新問題,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在堅持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基礎上,探索出“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服務創新”的學生會優化管理模式。
【關鍵詞】高校學生會 管理 品牌
學生會組織作為高校中最嚴肅最龐大的學生組織,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主力軍,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由學生會組織舉辦的校園文化活動更是大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平臺。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開始呈現多元化的新特點,因此,立足大學生新的成長需求,加強高校學生會的優化創新建設,建立一支凝聚力強、素質過硬的學生干部隊伍對于提升學生活動實效性、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至關重要??偟膩碚f,學生會的優化創新建設,既要“內強素質”,加強學生會內部制度建設和學生干部規范管理,又要“外樹形象”,創建主題明確、積極向上的品牌活動,塑造學生會良好的形象精神,同時堅持“熱情服務”和“開拓創新”的核心指導思想和行動準則,保證學生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以“內強素質”為前提,強化學生會內部建設
規范高效的制度建設和人員管理是學生會明確自身定位、發揮自身作用的基本前提。然而目前高校學生會內部的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對學生約束、規范、激勵作用并不明顯,導致“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優化學生會建設當務之急是加強組織內部制度建設、規范學生干部選拔管理、提升干部綜合素質,做到學生會組織的“內強素質”。
(一)完善管理制度,增強保障作用
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嚴格的標準規范能夠約束學生會成員的行為方式,確保學生會組織有序高效地運轉。在完善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需要注意:1.強調深化認識,統一思想。制度的建立不是為了強制束縛學生,而是為了更好地管理學生,為學生服務,因而各項制度在制定的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老師或個別干部的意愿恣意而為,而需要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爭取大多數學生的認同,建立學生們向往的、認可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2.內容盡量詳實細致,貼合實際。制度的建立應該涵蓋學生會實際運行的各個方面,具體內容要做到條理清晰,符合實際,避免生拉硬套,不著邊際。從例會制度,值班制度,經費管理使用制度,學生會物品保管制度,到活動策劃總結制度,學生干部績效考核制度,職能部門責任分區準則等,通過詳盡規范的制度條例,既要形成學生會組織完整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更要明確長遠發展的目標和方向。3.注重內涵精神建設,營造活潑開放的氛圍。制度的建設除了加強基本的規范和約束作用之外,更要注重學生會組織內涵精神的體現和傳達,提出學生會的管理理念及口號,突出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強化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增強學生對集體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二)注重干部培養,提升干部素質
學生干部作為學生會組織的主體,其綜合素質將直接影響學生活動舉辦的效果和學生會組織的風氣面貌。加強對學生干部的選拔培訓,注重學生干部的激勵考核對于提高學生會組織的工作效率和促進學生干部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注重干部前期選拔工作。遵循“公平公正,競爭擇優”的原則,對學生干部的選拔需要結合多方面的意見,既要結合學生日常學習、工作表現,又要聽取基層學生的意見,只有嚴格掌控選拔環節,才能真正選拔出道德品行好,工作能力強,服務熱情高的學生干部。2.創新學生干部培養方式。對學生干部的培養工作,需堅持“理論、實踐”雙管齊下,以促進學生干部的全面發展。一方面需注重學生干部理論素養和道德水平的提升,通過成立理論研究小組、開展專題講座、舉辦經驗交流會等多種方式提升學生干部自身的政治覺悟,培養學生干部的使命感和大局觀。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強學生干部的體驗與實踐鍛煉,提升業務能力和工作技能。可開展主題團體心理輔導、戶外素質拓展、志愿服務活動,增強干部隊伍內部向心凝聚力,強化學生會大家庭氛圍。3.建立科學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明確干部成員責任分區,制定科學有效的考核機制,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干部積極性,增強學生干部的責任意識,適當的激勵政策更能激勵學生干部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更新工作理念,提升業務能力。4.加強學生會干部梯隊建設。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長期堅持的任務,不僅要注重對在崗學生干部的使用,更應重視對后備力量的培養及學生干部人才梯隊的建設,堅持全面觀察,重點培養,上級帶動下級,形成有力的后備干部梯隊,確保學生會可持續發展。
二、以“外樹形象”為重點,塑造學生會品牌形象
高校學生活動是學生會發展建設的一部分,學生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通過舉辦喜聞樂見的學生活動,豐富校園精神文化,提供學生展示才華平臺,最終為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服務。新形勢下,大學生多為95后,其價值取向和利益訴求產生新變化,因此,在創建品牌活動時,前期需要深入開展調研,把握學生實際需求和興趣,開展符合學生喜好、主題明確、積極向上的品牌活動,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一)整合活動資源,打造專題品牌
學生活動的舉辦能否收到學生的普遍認可,達到最終的教育效果,不在于活動數量而在于質量,必須能夠真正滿足學生實際需求和興趣,強化學生的中心和主體地位。而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學生活動數量較多,但形式陳舊、層次不高、活動之間缺乏連貫性,導致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但整個活動卻收效甚微,體現不出帶有高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底蘊。因此,完善學生活動的深度與層次,需要充分考慮學生成長成才的實際需求,強化學生的自我教育。通過整合校內外各項優勢資源,邀請學生認可的專家、學者進校園,著重打造具有文化底蘊大學生精品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道德品行塑造培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形成獨有特色、富有創新性和競爭力的活動品牌,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
(二)結合專業特色,豐富第二課堂
組織完善、開展有效的學生活動,是提升校園文化品質的有效抓手,能夠體現校園文化活動的層次和水平,除文體、娛樂性活動類型之外,學生活動作為高校學生的“第二課堂”,承擔著補充強化“第一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提升專業素養的重要作用。因此,打造校園品牌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注重與專業特色或學校特色相結合,通過舉辦與專業相關的,兼具知識性、趣味性和吸引力的第二課堂實踐鍛煉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在參加活動過程中真正把第一課堂所學的知識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的技能,強化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達到真正寓教于樂的目的。
三、以“服務創新”為宗旨,提升學生會育人效果
學生會成立宗旨是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而服務職能當中不僅涉及物質上、資源上、事務上的具體服務,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想認識的促進、價值理念的形成、道德素養的提升等精神層面的影響和服務。因此,在學生會發展建設過程中,要始終牢記服務為本的工作宗旨,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既要通過各種方式傾聽同學的意見,了解同學的需求和意愿,充分發揮好上傳下達的紐帶作用,幫助解決學生實際困難。同時,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學術、科技、娛樂等校園文化和主題教育活動,傳達積極向上的時代特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學生思想水平和責任意識,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同時,針對當前高校的大學生具有思想前衛、個性張揚、樂于接受新興事物的性格特點,學生會建設和發展過程也應當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遵循大學生的成長發展規律,探索青年學生的話語體系和行為方式,了解學生的關注與興趣,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贏得學生的認可和參與。主動占領網絡教育新陣地,充分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加強活動宣傳效果,與線下學生活動形成合力,深入發揮網絡平臺正向教育引導效果。
學生會發展建設的優化創新是一個循序漸進、持續長期的過程,相信堅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提升服務、開拓創新”的發展建設思路,在學校、老師和學生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夠保持學生會的可持續發展,為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構建和諧校園文化貢獻更為積極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建東. 新時期高校學生會建設探析[J].現代交際,2016(3).
[2]孫燕. 高校學生會管理方法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1).
[3]張勇,潘素萍.論高校學生會組織創新[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6).
[4]崔雨桐,李瑤 淺析當前高校學生會之建設[J].南方論刊,2015(5).
[5]尤建設,陳曉丹. “五位一體”,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高校學生會組織—高校學生會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