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姍姍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從村人員外出打工,形成了新的社會群體,即農民工。這一群體的出現,不僅支持了國家的發展需要,而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優化了當地的產業結構,促進了城鎮經濟的發展,對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有著最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農民工 打工經濟 新農村建設
一、前言
黨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規劃,指明了我國農村的發展方向,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農業、富裕農民、繁榮農村的重大舉措。而農民外出務工是我國農業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合理有序正常轉移的主要形式,關系到協調城鄉關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是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從村人員外出打工,形成了新的社會群體,即農民工。這一群體的出現,不僅支持了國家的發展需要,而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優化了當地的產業結構,促進了城鎮經濟的發展,對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有著最重要的意義。
二、打工經濟對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影響
1、更新了農民思想觀念,培育造就了現代農民
大部分農民外出打工,一方面是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收入;更重要的是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學到了技能,更新了觀念,轉變了身份。這些打工人員返鄉后成為了農村首批新型農民。
2、增加了農民收入,改善了農民生活
現在,外出務工已經成為農民農業生產之外的重要就業形式和主要現金收入來源。農民工進城務工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社會財富的分布,推動農村的發展,促進農村的城市化進程。
3、緩解了人地矛盾,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
農民外出打工大大地緩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許多打工人員隨著自己資本的積累,或者擁有一技之長,他們致富不忘家鄉,把資金、技術帶回家鄉。有的擴大投資,發展農業規模經營,成為種養大戶;有的直接到當地企業打工,成為生產技術骨干;有的積極尋找項目,投資創辦企業,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
4、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推進了農村城鎮化進程
很多打工返鄉人員把資金投向了農村建房,改善交通條件,是農村環境和交通有了較大的改善。當然這種改善畢竟有限。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還是需要政府加大投資。
5、植入了民主理念,加快了基層組織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管理要民主。新生代農民長期生活在大城市,對城市的民主管理模式比較熟悉,如果新生代農民將在城市學到的先進管理理念來管理村務,勢必會調動農民群眾參與民主管理村級事務的積極性。其次,新生代農民有很強的權利意識,他們參與新農村建設,能夠有效遏制農村基層管理存在的不民主現象,同時把致富能力強的新生代農民選進村級組織,培養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隊伍和務實型、開拓型、發展型的村級領導班子,有利于形成在基層組織和村組黨員干部帶領下千萬農民齊心協力建設新農村的局面。
三、打工經濟盛行對新農村建設的不利影響
1、新生代農民流動性強,不利于新農村建設
他們在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對城市經濟繁榮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給城市和農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難題。推進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都亞需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經營的新型農民。但新生代農民在頻繁的城鄉遷移中,普遍缺乏清晰的職業定位,農民勞動價值觀在逐漸改變,農業勞動受摒棄、被疏離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新農村建設正在遭受一個難尋主體的問題。
2、農村勞動力過度流失
農民素質的低下,使得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成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加重了城市的就業壓力,同時素質的低下,給城市的社會治安、社會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難。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使得農村開始出現勞動力缺乏的現象,土地撂荒、農業生產率低下。近些年來,國家不斷出臺各項惠農政策,把“三農”問題作為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經濟也有了較快發展,但城鄉差距依然很大,許多新生代農民以融入城市為追求目標,他們思想開放,崇尚城市豐富多彩的生活,對農村各種落后的環境條件產生了厭煩情緒。合理適度的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現代化觀念。但農村勞動力過度流失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農業生產發展后勁。新農村建設缺少高素質人刁'的領導和參與,將會失去發展的動力,最終不能實現農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對農村認同感減弱
新生代農民家鄉認同感弱,對新農村建設認識不足大部分農村年輕人將外出務工見世面,長見識作為一種選擇,除繼續讀書深造外,一般他們從小學讀到初中或高中,畢業之后就外出務工,幾乎沒有做過農活。老一代農民對土地充滿感情,心理更傾向于農村,而新生代農民則不諳農事,他們的心理更傾向于城市生活,戀土意識較為淡薄,不適應農村`生活,也不愿意回到農村[2]。在農村,年輕人留在村里不外出打工,會被認為是沒有本事的體現。這種觀念很大程度上促使大量新生代農民外出務工而不經營農業生產,同時也導致他們對新農村建設政策和發展機遇認識不足。對現代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質認識不清,這將阻礙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四、結論
農村問題是一個在我國長期存在的問題,而農民的增收問題則是農村問題的核心。唯有收入增加了、經濟發展了,農村的面貌才能發生實質性的變化。進城務工是農村人口實現的后入增長的一個重要手段,它不僅僅給農村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也給農村帶來了諸多問題。我們要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各級政府要提供條件,為新生代農民提供創業環境加強對打工經濟的組織引導,全面提高農民工的綜合素質,切實維護農民進城就業的合法權益,全力為農民外出務工排憂解難。積極豐富農民工的業余生活,加強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和思想文化教育,努力提高農民工的素質。并引導新生代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趙海建.打工經濟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N].長江日報,2007-09-13(010).
[2]劉付兵.引導新生代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中堅力量的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