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
(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摘要】在經濟發展對質量和效益的要求逐漸提高,人們對環境質量愈加重視的今天,招商引資通過“脫胎換骨”,改變過去高污染、高消耗的模式,通過向清潔工業、民營企業、電商企業的轉型,因地制宜,拉動著縣域范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本文將以筆者的家鄉山東省商河縣為例,從中微觀角度說明新型招商引資在縣域經濟的現狀及其如何促進地方的發展。
【關鍵詞】縣域經濟 招商引資 經濟轉型升級
筆者上大學之前在縣城長大,自幼聽聞縣城招商引資工作是經濟發展重頭戲。其實放眼全國,曾幾何時,招商引資在全國范圍內風靡一時,通過招商引資,落后欠發達的地區依靠政策優勢、勞動力優勢吸引來發達地區的資金、技術以及固定資本,通過項目帶動,招商引資為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推動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縮小地區經濟差距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但是近幾年來,由地方政府主導的招商引資卻飽受詬病。隨著人們對于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要求提高,對健康有序市場的需求日益增長,對于環境質量的愈加重視,從前地方政府招商引資中的弊端日益凸顯:片面追求大項目,重高額投資,重發展速度而忽視發展質量,由此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不少地方以放寬環保準入標準、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吸引投資,給生態資源帶來了無法修復的破壞;通過政府招商而來的企業往往會在當地享受各種額外的優惠政策,從而造成了一種人為的不公平競爭,招商引資活動中的官商關系問題逐漸引起社會重視。
那么,是不是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呼吁地方政府停止招商引資呢?在我看來,答案是否定的。保守封閉是發展不起來的,要想發展必須吸收發達地區擴散開來的資金、技術、產業、理念等等。錯誤不在于招商引資本身,而在于我們的制度規范是否合理健全,引進來的產業是高端產業還是落后產能,是否符合經濟發展的新要求。
三十多年之前是國內招商引資的初期階段,國內大部分地區在土地、勞動和資本三大要素中,最缺的是資本,于是一些污染較大的企業也引了進來。但是在目前在經濟發展由追求快轉向提高質量的情況下,選優選精已成為常態,提高門檻,加強監管,依舊可以通過招商引資促進經濟發展。
筆者想要從自己家鄉近幾年招商引資的實際,來說明在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招商引資對于經濟和社會發展依然具有很強的拉動作用,對于地區經濟的發展是做出貢獻的。
筆者的家鄉位于山東省商河縣,被稱為濟南的北大門,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綿延至今的、以鼓子秧歌為代表的鼓鄉文化,得天獨厚的地熱資源、溫泉資源是這個縣城的標簽。通過招商引資,建設產業園、開發區,筆者的家鄉目前處于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黃金階段。
從目前來看,在招商引資的內容和線路上,縣里的規劃是明晰的。
在招商內容上,筆者的家鄉圍繞農業“接二連三”發展,推進農產品、畜產品精深加工和產供銷一體化項目招商,大力引進工業企業、民營企業、電商企業,為了更好的適應項目入駐,縣里加快了工業地產開發和標準廠房建設。
從幾組數據來看,目前正在建設的商河聯荷電商產業園,入駐電商企業38家,被評為市級電子商務園區和創業孵化基地;引進趕街網、京東商城等知名農村電商平臺,發展農村電商服務站400多家;通過優化完善招商引資制度機制,引進項目224個,其中過億元項目58個,實際利用內資205億元、外資1.4億美元。無疑,經濟發展的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引進的項目不再是幾十年前的“大煙囪冒黑煙”式的重化工業工廠,取而代之的是這種互聯網經濟、知識經濟、服務經濟,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極少而經濟效益、產業附加值較高。
從具體措施上看,筆者的家鄉為促進招商引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了功夫:
一、促進招商引資,制度是前提。良好發展環境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為促進招商引資的順利高效,縣里目前正在進行“三個環境”的建設。一是政務環境,以簡政放權為抓手,應當由市場發揮作用的,就要發揮好市場的作用,通過價格、供求關系促進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減少政府干預;二是生態環境,立足于縣里的地熱、溫泉、旅游資源,保障好縣里生態環境,打造宜居宜業良好環境;三是人文環境。通過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加大對企業、居民違法違規行為監督懲戒力度,從正反兩個方面為招商引資創造人文條件。
二、大力發展工業地產。以與市城投集團合作開發工業地產為突破口,引進PPP項目,加快推進工業地產開發和標準廠房建設,完善相應的功能配套,建立健全產業扶持基金,做好“筑巢引鳳”的文章。加大對工業企業的引進力度,堅持抓大不放小,采用群狼戰術,著力引進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電商企業,培育一群有活力有潛質的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在保證環境質量的前提下不斷壯大經濟總量。
三、加大招商引資考核力度。縣里認識到,招商引資是貫穿經濟工作始終的“生命線”,要保護好、發展好這條生命線,就必須要發揮好考核機制的作用,充分彰顯考核的嚴肅性,激勵先進、鞭策后進。不斷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加大督查力度,嚴格兌現考核獎懲。
四、立足于本縣實際,發展特色經濟。通過發展特色經濟,實現錯位發展,以求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變向換道、彎道超車、跨越趕超。通過做大做強現有龍頭企業,形成企業集群、實現組團發展。發揮好資源優勢,構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利用好溫泉資源,推進溫泉產業領域延伸,解決溫泉尾水處理辦法,實現溫泉資源的長效利用。
從筆者家鄉的發展變化來看,地區招商引資的模式已然發生巨大變化。舊的招商引資模式增速減慢,項目大量往房地產、金融業等領域集中,制造業項目急劇萎縮,一些低端制造業流向東南亞、一些中高端制造業則回流發達國家。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我國原先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近年飆升,人口紅利消失。我們的經濟發展已經處于一個歷史的轉折時期,亟需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以求最終形成政府、投資者、企業和勞動者多方共贏的局面。就微觀經濟的角度看來,已經脫胎換骨的招商引資新模式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