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悅



(中國農業大學)
【摘要】通過建立虛擬變量模型,運用2004—2015年北京市城鄉居民文化消費數據,比較分析北京市城鄉居民文化消費邊際消費傾向。通過研究我們得出以下結論:城鄉居民的文化消費額都與收入呈現顯著正向關系;北京市的城鎮居民的文化消費總量、文化消費占收入比重及文化邊際消費傾向都顯著高于農村居民。這為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刺激文化消費需求提供了可行性建議和指導。
【關鍵詞】文化消費 邊際消費傾向 虛擬變量
一、引言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條件。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居民文化消費需求的推動。文化消費是指人們為滿足自己精神需求而對文化產品和服務進行的消費,文化教育、娛樂、藝術欣賞、體育健身、旅游觀光等都屬于文化消費的范疇。由消費需求升級規律可知,人民的消費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漸由以物質消費為主轉變為以精神文化消費為主。
二、實證分析研究與結果分析
(一)數據來源
文章的2004年到2015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數據及城鄉居民人均文化消費支出數據均來自于北京市統計信息網,采用Eviews7對數據進行處理。
(二)比較分析
圖1直觀地給出了城鎮居民人均文化消費支出、農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費支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農村居民純收入的發展趨勢及差異。從圖中可以看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文化消費支出均成不斷上升趨勢,并且城鎮居民人均文化消費高于農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費。隨著收入的增長以及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文化消費差距有不斷拉大的趨勢。
(三)數據處理
1.數據平穩性檢驗和協整檢驗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間序列都是非平穩的。為防止時間序列數據直接建模產生虛假回歸問題的發生,首先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和協整檢驗。因此我們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文化消費支出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
表1顯示上述四個指標數據都沒有通過單位根檢驗,數據不平穩,因此需要對模型(1)、(2)做回歸,對其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發現式(1)、(2)協整關系顯著性不高,分別為0.08%和2.26%。其原因可能是樣本的數據太少,文化消費和收入在樣本的前期數值較小。還有一個原因是不能僅用收入解釋文化消費。因此將虛擬變量引入模型來分析城鄉居民文化消費差異具有可行性和優越性。
2.模型回歸結果分析
表2的結果是通過Eviews軟件對式子(3)進行回歸得到的結果,從表中回歸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模型擬合的好,R2和調整的R2都特別高,說明被解釋變量能夠很好地被解釋變量解釋。式子(3)的系數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X的系數顯著,為0.040196,說明城鄉居民消費與居民收入呈正相關關系;截距D的系數顯著,說明北京市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自主文化消費傾向存在顯著差異,城鎮居民比農村居民的自主文化消費高597.4140;D*X的系數通過了顯著性檢驗,系數值為0.024107,說明農村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比城市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低0.024107,城鄉文化消費邊際傾向存在顯著差異。
三、對策建議
1.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費水平。
研究表明,文化消費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為了增加文化消費,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居民的收入,尤其是農村地區人民的收入,從而促進居民文化消費的增加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2.加大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入,大力扶持區域特色文化產品
政府應發揮其為人民服務的職能,加大對文化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入,尤其是要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大量的人民喜聞樂見地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加大對區域特色文化產品的扶持力度。
3.加強對文化產品的宣傳力度
充分運用網絡、廣告等媒體的優點來宣傳文化產品,激發消費者的購買興趣,引導消費者進行消費。
參考文獻:
[1]蔡旺春.文化消費的約束因素研究[J]. 經濟論壇,2013,(07).
[2]徐雪高,張振.我國城鄉居民文化消費的特征及趨勢[J]. 經濟縱橫,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