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棟飛
(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
【摘要】快遞行業迅速發展,成為我國服務行業的重要領域,不過快遞行業的發展始終面臨著種種障礙和困難,這些障礙和困惑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快遞行業的發展。這些問題包括政策方面的問題,也包括行業監管和市場秩序方面的問題,更包括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快遞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并針對性的提出解決策略,為我國快遞業的健康發展,提升競爭力,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提供參考意義。
【關鍵詞】快遞業 服務業 政策問題 行業監管
一、我國快遞業發展中存在的困惑和問題
(一)誠信體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物流企業誠信缺失現象依然屢見不鮮,主要表現承諾過度,實際服務較差而且不承擔任何責任,違反規定泄漏其顧客的商業資料,經營代收貨款業務不善而攜款潛逃。最近幾年,在我國陜西、河南、四川、內蒙古等省區,物流企業攜款潛逃事件時有發生,貨款數額十分龐大,甚至導致了當地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誠信危機。
快遞行業的發展陷入發展瓶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內快遞企業尚未建立健全的誠信體制,快遞企業在加盟店模式下迅速擴張,在爆倉、同質化競爭、消費者投訴高的惡劣環境下,由于缺乏加盟快遞公司的有效管理和培訓,采用加盟模式的快遞公司很容易因為區域發展不平衡,利益多元化導致出現誠信問題,加盟商都想維護自身利益,所以不嚴格按照按快遞企業管理制度來處理業務,犧牲了誠信。追根究底,是中國誠信體系不健全帶來的問題。
(二)從業人員素質偏低,高端人才匱乏
我國快運快遞業還處在起步階段,技術水平相對比較落后,從業員工素質不高。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快遞配送僅僅是出賣苦力、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因此各快遞公司在招收快遞員時,對收派員的文化素質要求不高,基本條件是熱悉城市交通路況,有摩托車駕駛執照,自備自行車或者摩托車。有的快遞公司對員工只進行簡單的培訓,根本達不到從業的要求,有的快遞公司甚至根本不進行入職前的培訓,隨招隨用。雖然有很多企業拋出看似豐厚的薪資招工,但現實情況是,快遞員付出的勞動與回報并不成正比。
(三)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
快遞業是個一個新興的行業,從1979年我國進行這個服務以來,,快遞業的迅速發展背后,是相關法律法規的滯后。目前市場上對快遞業規范的法律法規少之又少,我國雖然在2007年9月21日正式公布《快遞服務》郵政行業標準,但是并不能對各快遞企業最切實的利益做出規定和保障,不能完全解決快遞市場的混亂局面,全國各地快遞業"先簽后驗"行規依舊。
另外一直以來野蠻暴力分揀和用戶個人信息泄露是快遞行業最為人詬病的兩大問題。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快遞企業及快遞員野蠻暴力分揀的行為無法得到有效約束,縱容了野蠻暴力分揀現象的滋長。2015年北京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北京市快遞安全管理辦法》,構建快遞安全責任、保障和監管體系外,還針對規范安全管理制度、快遞運單信息安全、快遞車輛通行、應急演練、末端投遞等事宜做了明確規定。此外,還在快遞安全責任體系中明確了政府、企業和用戶三方責任。細化了許可條件,并從生產場地、服務網點、職業資格、運營車輛、跟蹤查詢能力等方面,明確了快遞企業的服務能力。
二、我國快遞業應對發展困惑的策略分析
(一)加強快遞企業誠信體系建設
規范快遞物流行業自律。相關政府和部門要積極引導快遞物流經營戶遵守服務承諾,自覺清理快遞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協議中的“霸王條款”,避免出現服務意識淡薄、法律意識不強、設置條款不合理、收費標準隨意等問題。同時,各級政府和部門要結合日常巡查和消費投訴舉報發現的問題行政約談快遞企業,積極向快遞企業宣傳快遞物流行業相關規范,倡導誠信經營,促其提高信用意識,完善信用制度。
(二)加強快遞從業人員培訓考核
對快遞企業和快遞市場來說,提高快遞員素質,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培訓,才能更適應快遞市場飛速發展。對于快遞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要不斷提高其綜合管理能力,豐富管理經驗,提高創新能力和執行能力;加強快遞操作人員的技術等級培訓,不斷提升操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強嚴格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崗位技能培訓應通過技能評定制度,強化“師帶徒制”,中心內部業務培訓由部門內部自行安排,若確有必要,可與相關培訓機構合作。
(三)完善快遞行業法律法規,加強執法與監管
通過法律規章來規范快遞行業發展、遏制暴力分揀等亂象,已經成為公眾的普遍訴求。針對“雙十一”過后快遞包裹激增,野蠻分揀、個人信息安全等問題再次成為熱點。2015年11月,國務院法制辦就《快遞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意見稿規定,快遞公司及從業人員以拋扔、踩踏或者其他危害快件安全的方法處理快件的,最高可罰款5萬元。
規章制度的出臺,只是解決了“制”的問題,尚未解決“治”的問題,從動機上來講很有“必要”,但從效果來預判卻未必是“必然”。與龐大的快遞員隊伍相比,監管執法的力量顯得太過薄弱,條例在監督和執行方面仍然面臨困難,實際效果可能有限。對此,在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的同時,還需加強行業自律和第三方監督,同時推進快遞行業整改,有效保護消費者權益。將日常監管與專項檢查有機結合起來,對物流經營主體是否取得有效許可、是否辦理營業執照、是否超范圍經營、是否相符登記事項等進行逐一檢查造冊、實施分類監管。
作為消費者也要加強對快遞行業的監督,保護自身權益。收件人需堅持先驗貨后簽字,對于破損快件堅決拒收。同時要警惕快遞新型詐騙,對于以第三方物流擔保交易、預付物流費為由的各種匯款要求,堅決不予置理。對于快遞公司和快遞員的不合理態度和行為要勇于投訴和舉報,督促快遞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丹,盧偉偉.我國電子商務業與快遞業的協同發展路徑[J].技術經濟.2014(02).
[2]張佳彤.快遞物流與電子商務協同發展策略分析[J].管理觀察.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