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才 王立群


思考·揚長避短
為期三天的展會落下帷幕,“324”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積累,這是山東出版“走出去”工作的重要展示。與此同時,展會給我們帶來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友商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同仁對中國出版、對中國圖書“走出去”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當平面的數字與鮮活而立體的第三方建議、思考相結合,我們可以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示。
來自36個國家的百余家出版機構,在三天的時間里達成324項圖書版權輸出及合作協議,山東出版集團傾力打造的“一帶一路”版貿會,甫一亮相就可謂收獲滿滿。
9月7日,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守剛在批示中寫道:“山東出版集團策劃主辦的‘一帶一路版貿會取得超過預期的成果,可喜可賀!它既搭建了一個山東圖書版權‘走出去的新平臺,帶動我省版權貿易發展,也給我們許多理念、思路上的啟示思考,只有順應大勢,改革創新、擔當作為,才是企業破解難題、行穩致遠的發展之道。”
孫部長的批示既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也促使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版貿會今后的發展之路。
中國傳統文化備受推崇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對西方讀者來說,中國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度有太多需要解密的內容,中國傳統文化類圖書在海外受歡迎也就成為意料之中的事情。本次版貿會,傳統文化類圖書的輸出也成為最重要的部分。
“漢字畫 話漢字”系列、《老子說》《韓非子》《孫子兵法》《儒家文化大眾讀本》《麒麟送子考索》《國寶大遷移》《圖說孔子》《山東漢畫像石匯編》等圖書受到極大的歡迎。“匈牙利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特別熱心。”與妻子一起常年從事中文—匈牙利文圖書翻譯的著名作家余澤民介紹,早在20世紀60年代,《詩經》《儒林外史》《西游記》《紅樓夢》等中國經典著作就已經被翻譯成匈牙利語。《道德經》更是有四五個中文版本在匈牙利流傳。匈牙利出版協會主席、科蘇特出版社社長Andras先生表示,“匈牙利人對中國古典文化全方位的感興趣,從茶文化到哲學、中醫等等,匈牙利甚至出版有匈牙利語的中醫詞典。”
但是,像匈牙利一樣對中國古典文學如此熱衷的國度并不多,對大多數西方讀者來說,他們更傾向于簡單易懂的大眾普及型讀物。“圖畫較多,更加直觀,便于接受。”余澤民表示,“《詩經》的圖文版也已經被匈牙利出版社列入下一步的版權交易意向中。”
對此,中國的出版商也有真切的體會,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版貿專員袁蓉表示,“他們更喜歡圖片內容多,科普類、大眾讀本的圖書。對中國的現當代文學缺乏興趣。”而部分歐洲出版社對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所出版的網絡玄幻類小說表達了引進意向,在她看來這些小說的特點是“簡單直白”。
少兒讀物的市場普遍強大
“在與來自匈牙利的出版商聊天的時候發現,雖然他們也做藝術類、文化類圖書,但是本次展會他們帶來的更多的還是兒童類圖書。”鳳凰傳媒對外合作部版權專員舒金佳如是說,而在他們帶到展會上的圖書中,兒童繪本,尤其是兒童繪本中的中國元素引起了很多國外出版社的興趣。
山東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所屬出版社簽訂的版權輸出協議中,少兒讀物同樣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僅次于傳統文化類圖書,比例達到40%。其中明天出版社17種、山東科技出版社25種輸出全部為少兒讀物。
而名家與少兒讀物的組合自然更具吸引力。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家門外的自然課》《神奇的昆蟲》《長不大的好心情》等輸往阿聯酋哈默利爾傳媒集團。明天出版社的《癡雞》《最后一只豹子》輸往德國,沈石溪作品、《尋找魚王》輸往尼泊爾、阿聯酋等國。
尤其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張煒先生的作品《尋找魚王》,成為國外出版社關注的焦點之一。Kuttab出版社社長賈麥勒·夏西在來到中國之前就已經對其頗為關注,“一直尋找和研究這本書的資料,查詢這本書的作者,來到本次展會之后才見到張煒本人,很喜歡他的作品。阿聯酋與中東圖書館,急切需要類似的書。”Kuttab出版社已經決定于2018年阿布扎比國際書展正式發布《尋找魚王》阿語版,并邀請張煒先生出席首發式。
Andras先生表示,“在匈牙利,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書在出版,尤其是童書,童書有著更大的市場,對小讀者的影響更深。”
中文教材具備新的增長空間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文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隨之上升,中文教育在歐美國家不斷升溫,中文教材成為出版行業一個嶄新的市場。
李復新,央視國際頻道曾將其稱為“把中文課程帶進澳大利亞的人”。作為第三屆尼山國際講壇的特邀嘉賓,李復新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推動了尼山書屋在澳大利亞多個地區的落地,而作為新一屆澳大利亞中文教師聯會的主席,他希望國內出版社能夠輸出適合西方人學習使用的中文教學教材。“在澳大利亞,很多中小學、社區學校與大學都開設中文課程。但是,國外的中文教育與國內學生的定位明顯不同。在澳大利亞,學生們更加缺乏的是‘讀物類的漢語課外輔導讀物。澳大利亞中文教育‘薄教材、厚練習的理念需要國內的出版商轉變思維方式,從而尋覓到版權貿易的新機遇。”
在他的溝通下,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中文教師協會與山東友誼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天天讀中文》與《中國故事》,已經成為當地極受歡迎的中文教學讀物。
版貿代理的優勢日益明顯
隨著版貿活動的深入開展,各出版社也在嘗試推行新的版權貿易方式。2017年,山東出版集團十分重視版權代理這種版權方式,取得了讓人驚喜的效果。
早在今年4月份阿布扎比國際書展時期,作為阿語翻譯的榮寰先生,就為魯版圖書進入阿語地區做了許多工作。本次版貿會,阿語地區組成包括阿聯酋、阿曼、黎巴嫩、伊朗、埃及等在內的參展團,阿語地區版貿輸出取得極大突破,榮寰作為山東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版貿代理功不可沒。在榮寰看來,阿語地區讀者“對兒童與文化類圖書更加感興趣,更喜歡篇幅較小、文字簡明的圖書。”榮寰表示,這與“海外讀者的閱讀習慣有較大的關系,他們對‘大部頭的書似乎缺乏興趣,但對中短篇小說的興趣比較濃厚。”
著名作家張煒的兒童文學《尋找魚王》同時與阿聯酋、尼泊爾出版社簽訂版權輸出協議,是山東名家進入阿語地區的重要一步。“雙方約定阿語版新書發布會在明年阿布扎比書展舉行,并邀請張煒先生出席。”榮寰表示,阿語地區對中國圖書出版市場非常重視,“為加強與中國的版權貿易,哈默利爾傳媒集團專門成立了龍出版社。僅僅兩天的時間,他們就與山東人民出版社、山東友誼出版社等達成了近百種圖書的版權引進意向。”
“阿拉伯地區對中國文化依然缺乏深入的了解,他們渴望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文化。”榮寰表示,除了出版社之外,還有很多作家在榮寰的推薦下參加本次書展,“他們希望通過自己講自己,將圖書介紹到中國,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翻譯成中文,有更多的讀者來讀。中國龐大的市場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外作者的關注。”
“路雖彌,不行不至;事雖小,
不為不成。”
如今,中國·山東“一帶一路”圖書版權貿易洽談會大幕已經落下,各出版社手握著一份份的版貿協議,如同手捧著辛苦耕耘后豐收的果實,內心的喜悅蕩漾在臉上。相比曾經的全集團一年只有3種圖書版權的輸出,今天的“走出去”工作已經邁上了一個大臺階,攀上了一個新高峰,可喜可賀,但版權輸出協議的簽訂只是邁出了第一步。
《荀子·修身》曾有一句名言:“路雖彌,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版權貿易依然如此,“一帶一路”簽約的版貿國家與我們相隔萬里,如何將這一份份的合同落地,如何遴選合適的翻譯人員,如何設計成一本本符合當地讀者需求的精美圖書,外國讀者對我們的圖書如何評價?這些都需要做艱苦細致的工作,需要繼續與對方溝通。“事雖小,不為不成”,如果不去關心接下來的工作,版貿會的成果會化為烏有,這個平臺就失去了意義,“明天”的版貿會如果依然重復“昨天”的故事,會與舉辦的初衷相去甚遠。古人云,“行則將至,做則必成”,版貿工作需要一種舍我其誰的豪情。
外面的世界依然精彩。8月底結束的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也已降下帷幕。在會上,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與俄羅斯、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展開國際出版的合作與交流,在BIBF期間亮出新建立的7家國際編輯部和翻譯出版中心,著力于“走出去”圖書選題的本土策劃和圖書產品的本地市場開發;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發起,來自世界29個國家和地區的92家出版商、學術機構和專業團體共同成立了“一帶一路”學術出版聯盟,以促進成員間作者、翻譯、營銷、版權信息、教育培訓等資源的共享;新世界出版社與圣智出版集團簽約成立了中國圖書編輯部,在策劃、編輯、翻譯、印刷、發行、推廣宣傳等環節與海外出版機構展開全方位合作。
從輸出產品到輸出版權再到輸出資本“走進去”,是中國出版“走出去”的“三部曲”。如何找到“走進去”的創新路徑,尋求出版的本土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編輯/王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