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慧
再次高企的庫存足以讓每個空調從業者感到緊張,空調市場未來兩年的發展狀況將由未來兩三個月,或者說今年“618”的銷售成績來決定,也就是旺季階段能否把當下的庫存消化到合理水平。
進入夏季,空調市場高峰期如約而至,從“五一”到“618”,營銷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各個廠商紛紛使出不同的“招數”來招攬消費者。
2017年開局延續增長勢頭
2016年可謂是國內空調市場的豐收之年。得益于高溫氣象條件與房地產市場回暖的雙重作用,2016年我國空調市場實現零售量4779萬臺,同比上漲9.1%;銷售額同比上漲了9.7%,整體銷售達1606億元。2016年空調市場大起大落,上半年庫存高企,市場一片哀鳴,下半年卻峰回路轉,市場在被高溫天氣引爆后一直維持高位水平。去年夏季出現的長時間高溫悶熱天氣,極大地刺激了空調需求的爆發,曾經創下歷史性高峰的渠道庫存被降到了一個階段性的低點。
近些年,空調市場從夏季促銷逐步開始提前促銷時間,年后幾個月成為各大空調廠商爭奪的關鍵促銷點,市場的促銷季戰線明顯拉長。今年1、2月份空調市場渠道庫存被直降到低點檔口,工廠面向渠道商的出貨阻力較小,由此渠道商的囤貨積極性空前高漲。
除上游廠商與中間渠道商合力布局外,自然還少不了下游品牌商的積極備戰。進入2017年冷年后,美的、海爾、格力、奧克斯、海信、科龍等品牌都保持著高昂的出貨勢頭,歷月的生產量都較大。與此同時,GMCC、凌達、海立等品牌的壓縮機相應的需求量保持連月同比高增長態勢也佐證了品牌商的積極市場布局。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2017年的空調市場可謂開年即火。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空調整體市場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128%,線下銷售額同比增長29%。可以說很好地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良好勢頭。4月空調市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空調零售額同比增長41.9%,旋轉壓縮機銷量同比增長23.9%,渦旋壓縮機銷量同比增長6.2%;空調電機銷量同比增長14.8%,空調截止閥、四通閥和電子膨脹閥分別增長29.5%、32.1%和56.9%;制冷劑R22、R32、R125同比分別增長9%、32%和21%。
成本上漲引發空調大規模漲價
受銅等原材料價格的影響,去年底爆發的空調市場漲價有望在今年進一步加劇。監測數據顯示,去年12月30日,國內三大有色交易市場的銅現貨報價均價為45030元/噸,今年2月14日,全國銅現貨報價均價為49317.5元/噸,銅價漲幅達9.5%。
原材料上漲,帶動終端產品售價上漲在家電行業并不少見。因為銅價上漲,去年12月美的、日立等空調廠商就上調了售價。銅價上漲之所以對空調行業影響大,主要是因為銅占空調成本20%以上。空調廠商對原材料漲價敏感,與過去幾年空調業大打價格戰也有關系,導致空調產品毛利率下降。
庫存再破4000萬臺紅線
自2016年11月份開始,空調業庫存增長斜率快速向上,出現較為顯著增加。去年夏季的天氣持續暴熱,以及今年初開始的原材料持續漲價,是引發這一輪庫存激增的雙重因素。或許也正是受到這一刺激,不少空調廠商自2017冷年啟動以來,都是蒙眼狂奔,意在加速搶奪渠道商家的庫存,而忽視對庫存安全性和合理性的控制。截止4月中旬庫存量已經攀升到4000萬臺行業庫存紅線,這也使得今年的旺季市場充滿看點且責任重大。
相比于一年之前內銷市場的高庫存,今年的庫存產品問題可能顯得更為嚴峻,在銅鋁鋼材、物流、包裝箱價格快速增長之后,這些產品的成本都相對較高,庫存量積累越大,消化、騰挪的空間就越小。
空調行業傳統游戲規則給高庫存的形成提供了優渥的土壤。美的和海爾最近幾年一直在推動效率化運營以擺脫庫存的負面作用,但消費需求受天氣的影響實在太大。即便廠商都明白,生產端與需求端之間的距離越短,生產對需求滿足的效率越高,高庫存出現的概率就越小,但短期內美的“T+3”和海爾“零庫存下的即供即需”模式仍然難以成為行業主導。眼前利益、長效機制、競爭博弈等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會讓空調行業的庫存成為一個反復出現的輪回。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在今年3月初美的“TOP渠道”會議上就曾坦言,美的空調是用“刮骨療傷”、“休克式療法”才在去年完全解決之前遺留下的庫存問題。巨量的遺留庫存所形成的資金沉淀顯而易見,更重要的是,企業后期的渠道建設和產品流通等等都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目前,今年旺季空調市場的整體行情還沒有得到完全的確認,包括天氣是冷是熱,需求是旺是軟。但是,卻不得不認清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當前空調市場的需求基本上已經穩定,很難出現大的引爆式增長,也不可能出現因為天氣暴熱帶來的需求井噴。2016年的銷量高位之后,今年銷售旺季出現長時間井噴行情的可能性并不高。
盡管在當下這個時間點去探討高庫存的影響似乎為時尚早,畢竟在旺季結束之前,再高的庫存都是暫時的紙面數據,就像是去年夏季一樣,一場持續性的井噴行情往往可以解決一個年度遺留下來的所有問題。但是目前的狀況卻足以讓每個空調行業從業者感到緊張,空調市場未來兩年的發展狀況將由未來兩三個月,或者說今年“618”的銷售成績來決定,也就是旺季階段能否把當下的庫存消化到合理水平。
壓力下負重前行
2016年夏季大幅消化了應急性需求,今年開年相應的空間得到進一步釋放,但后期零售市場的競爭壓力仍是可以預見。整體來看,大好處境恐不能長久延續,2017年空調市場將在壓力下艱難前行。
今年以來,與空調相關的房地產銷售逐漸回歸理性,空調銷量受房市行情波動影響減小,更何況3月中旬以來各地頻出的史上最嚴限購令必然導致2017年房地產銷售疲軟。
去年高溫天氣又透支了今年的空調消費需求,較大的基數將導致今年空調增長難度加大。
政策方面,并未有新的拉動終端消費的刺激性政策出臺。“家電下鄉時期購買家電的用戶進行二次購買的替換高峰2017年不會來臨。家電市場的上一波大牛市啟動于2008年,爆量于2009年~2011年,以一般家庭使用大家電的年限10年來計算,2017年更新替換的消費者基數依然偏小。”中怡康白電事業部研究經理王宏吉認為。
更重要的是,受空調原材料大幅漲價的影響,2017年空調產品大面積漲價。而全面漲價恐怕會引發消費者的抵觸心理,這對于終端消費市場的運作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靠大規模生產、以高銷量來換取利潤的時代已不復存在,提升產品結構、精準定位消費需求才是制勝王道。
當整個空調產業和市場需求的競爭,一切都在回歸平靜和常態,無論是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還是天氣溫度的持續暴熱,甚至是傳統的渠道壓貨搶市場,都不足以改變整個產業當前的游戲規則和商業邊界,就需要各方更加尊重產業原有的商業形態和競爭的核心要素,即產品、用戶和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