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娜
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是實行法治的前提。2015年8月1日起,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等9市有了地方立法權;同年12月1日起,棗莊、日照、德州等5市有了地方立法權。地方立法權擴容約兩年來,山東14個新獲立法權的設區的市共制定地方性法規40件。
圍繞地方發展大局立法
濰坊市自2015年8月起,擁有地方立法權。截至目前,共出臺4件地方性法規。濰坊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劉曉東表示,“在地方立法過程中,濰坊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來進行。濰坊市是全國著名的農業大市,大棚種植業十分發達,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是濰坊品牌農業的生命線。因此,濰坊市把《禁用限用劇毒高毒農藥條例》作為濰坊實體性立法的開山之作,出臺了全國第一部劇毒高毒農藥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
因為沒有直接上位法援引,濰坊市立足當地農藥管理現狀,進行了“四統一定”的制度設計,即統一采購、統一儲備、統一服務、統一監管和定點經營,實現了對劇毒高毒農藥最嚴格的管控,破解了困擾政府多年的農藥管理和執法依據缺乏、手段剛性不足的難題。
在安丘市凌河鎮于家水西村,蔬菜大棚里種植的蔬菜長勢喜人。于家水西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洪熙表示,“《濰坊市禁用限用劇毒高毒農藥條例》對于種植戶來說,起到了良好的保護作用。現在蔬菜的抽檢達標率高達99.7%。農產品品質提升了,收入明顯提高。”
圍繞地區特色立法
東營,黃河入海的地方。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省唯一的國際重要濕地和國家級示范自然保護區。東營市曾制定過相應的管理辦法,對于保護區的發展予以規范。但是隨著社會經濟效益的不斷發展,原來的管理辦法已經嚴重不適合于實際。因此,東營市于2017年審議通過了《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
在自然保護區內,工會主席呂卷章表示,“條例的制定對于自然保護區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由于自然保護區管理涉及環保、海洋與漁業、國土資源、林業等多個部門的區域,存在多頭管理等問題。條例的制定明確了各個部門的職責,讓管理有法可依。”
呂卷章還提到,“條例對防范外來物種的入侵做了規定,明確了自然保護區應當采取有效、嚴格的措施防范外來物種入侵,加強有害生物的監測、防治和野生動植物疫病防控,保護本地物種的安全和生物多樣性,這是一大亮點。”
圍繞精神文明建設立法
濱州是“全國綜治優秀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衛生城市”,目前正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從濱州市文明辦組織開展的“不文明行為”的調查匯總中發現,仍然存在亂扔垃圾、亂貼亂畫、亂停亂放、隨地吐痰、不文明養犬、隨意燃放煙花爆竹等不文明現象和“八大交通陋習”,這些行為必須予以規范。
2017年,《濱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審議通過。條例著眼于規范公民在公共場所的行為、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遵守交通秩序的行為等;同時積極鼓勵慈善公益行為、見義勇為行為等8種文明行為。
濱州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朱萬春表示,“文明行為的規范和約束,不但要靠教育、鼓勵引導,而且也要靠設置嚴格的法律責任來保障。比如針對群眾反映集中的不文明養犬行為最高可以處罰5000元。在禁止燃放的時間或區域燃放煙花爆竹的,最高處500元罰款。”
(編輯/王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