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豐富多彩”成為一個高頻詞語。例如,常聽到學校介紹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學校生活多么“豐富多彩”,等等。學校生活“豐富多彩”似乎成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外在特征,成為提高教育質量和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手段。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針對不少學校以考試為中心,以考試科目為重心,甚至連課程都不想開齊開足,學校生活單調、乏味的現實,提出創造“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無疑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凡事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特別是當為數不少的學校把創造“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作為教育的目的來追求時,就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警惕把“豐富多彩”作為遮掩應試教育的美麗外衣。有些學校“扎扎實實”實施應試教育,但為了向外界表明自身的“清白與高尚”,往往要尋找點東西裝點門面。創造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因成本低、見效快、社會影響大而倍受這些學校的青睞。不過,在這樣的學校,“豐富多彩”常常是集中運動式的成果,而非常態化,因為他們只想掩飾一下而已。
警惕急功近利者用“豐富多彩”嘩眾取寵。教育的成效往往是滯后的和內隱的,但少數學校管理者急于表達甚至放大教育的成效以應付考核和博取功名,于是靠發出很大的聲響來吸引別人注意,制造表面繁榮,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掩蓋自身的貧瘠。“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因既可靜態展示,又能動態表演,視覺效果良好,現場情景感人而成為不少學校的首選。
警惕對“豐富多彩”的片面理解。有些學校把學校生活的“豐富多彩”只是理解為課程、活動等“種類多,數量大”,盲目追求量的擴大。但問題是學校的課程和活動是否越多越好?如此,必然導致學生走馬觀花、淺嘗輒止、疲于應付、流于膚淺。“豐富多彩”既需要對“多”和“大”度的把握,更需要對“多”和“大”結構的優化。
警惕學生被“豐富多彩”。“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在不少學校中,學生只是被動的應付者,既不能主動參與課程和活動的設計,也不能自主參加課程和活動的實施及評價。一定意義上講,這樣的學校生活越“豐富多彩”,學生就越有可能迷失自我、缺失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警惕學校生活“豐富多彩”的理由還在于,如果學生學校生活“豐富多彩”,節假日因忙于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也“豐富多彩”,很少有屬于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更沒有“無所事事”的時間,那么學生又如何能靜下心來思考問題,沉下心來思考未來,潛下心來發展興趣,從而讓自己的內心更豐富,自我的人生更精彩?也許只做加法會雪上加霜,做點減法才能海闊天空。
雖然對于不少學校而言,就一般意義上的學校生活“豐富多彩”還是個奢侈品,但防微杜漸總勝于亡羊補牢。
(作者系江蘇省教育學會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江蘇省思品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