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往“封閉式”的德育越來越不能滿足全面育人的需要。“研學旅行”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徑之一,被譽為“在路上的課堂”。在“研學旅行”中,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實踐、體驗、探究、磨煉,進而提升其綜合能力。
【關鍵詞】德育途徑;研學旅行;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95-0048-02
【作者簡介】陳玲,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江蘇淮安,223001)教師,一級教師,淮安市優(yōu)秀班主任,淮安市十佳輔導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說:“德育為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內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個教育工作的基礎。”我們的學校德育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關系到全體國民素養(yǎng)的提升,更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多年來,學校的德育工作一直都只是在校園內開展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校內“封閉式”的德育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我們的德育工作需要走出去,讓學生體驗自悟。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中小學要將研學旅行活動納入教學計劃,促進研學旅行與學校課程、德育體驗、實踐鍛煉有機融合。2017年教育部印發(fā)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提出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的“六大實施途徑”:“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xié)同育人”。《指南》對“實踐育人”的具體要求包括,通過開展各類主題實踐、勞動實踐、研學旅行、志愿服務等,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研學旅行”這種將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成為德育的一個重要形式。
筆者結合地區(qū)特色,多次組織學生開展“牽手大別山,情系淮河岸”——周恩來和鄧穎超家鄉(xiāng)孩子手牽手研學旅行活動。在淮安,我們一起走進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淮安市城市規(guī)劃館、中國淮揚菜文化博物館、河下古鎮(zhèn)、淮安市里運河文化長廊等具有淮安文化特色的景點;在信陽,我們先后參觀了信陽的城陽城遺址博物館、文新茶業(yè)加工基地、司馬光故居、鄧穎超故居、許世友將軍故居、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中國最美鄉(xiāng)村赫堂等地。不論是帶著學生到信陽農村體驗生活,還是接信陽學生來淮安進行豐富多彩的研學旅行活動,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在實踐活動中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本文主要圍繞活動策劃力和活動組織力兩個方面來談“研學旅行”給學生帶來的影響。
一、活動策劃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良好的策劃準備不僅能挖掘、發(fā)現(xiàn)更多的可利用資源,讓活動更加順利地開展,而且能有效應對突發(fā)情況。研學旅行開始前,我們首先會成立活動策劃組,我會帶著學生進行研學旅行的活動策劃。在活動策劃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1.設計和整理問卷的能力。研學旅行活動要想有計劃、有意義、有效果,活動前的設計是重中之重。如針對淮安研學旅行的地點問題,策劃組的成員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但他們列出的研學旅行地點大部分都不能體現(xiàn)城市特色,于是我建議策劃組在全班學生和家長中征集更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地點。我指導策劃組設計了簡單的問卷,在同學和家長、甚至校外的親戚朋友中進行活動地點的問卷征集。問卷收集后,學生們對問卷進行了整理,篩選出最能反映淮安文化的景點。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設計和整理調查問卷。
2.調研的能力。研學旅行地點確定后,我又組織學生進行可行性考察調研。我和策劃組的成員及部分家長志愿者分組進行現(xiàn)場考察,考察工作包括活動地點的參觀學習流程、需要的時間、整隊集合的時間和地點、需要的活動費用等。考察調研中,學生們計算活動來回時間,與活動地點的工作人員交流,事先了解研學地點的歷史文化,每個小組提交可行性報告,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提升。
3.預算、籌資的能力。研學旅行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經(jīng)費問題,尤其是要解決大別山區(qū)留守兒童的交通費用、淮安本地大巴車包車費用、孩子的午餐費用和部分活動費用。我指導學生分組按照每項活動需要的開支和每天的餐費、車費等進行預算和籌資。因為預算的費用比較多,如果讓班級成員平攤,對每個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面對這個難題,我們的學生馬上想到了爭取研學旅行活動地點單位的減免或優(yōu)惠,在我的帶領下,學生們逐個單位的宣傳、介紹我們這次活動的內容和意義。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獲得了各方的支持和贊助。
4.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經(jīng)過前期的策劃、調研和經(jīng)費核算后,我們按照活動的天數(shù)確定了12個活動的地點,并且在家長的幫助下整理了活動的策劃書。然而,在正式開始研學旅行的第三天晚上突然下起了雨,而且根據(jù)天氣預報,雨天會延續(xù)好幾天,這嚴重影響了我們后面的安排。當天晚上,我臨時召集策劃組的成員,經(jīng)過反復的商討,決定將后面的戶外活動安排成室內的影評和手工制作活動。策劃組的成員緊急商討確定影評的教師人選并發(fā)出邀請,同時聯(lián)系手工制作的場地。第二次研學旅行策劃時,學生們主動提出要考慮天氣等突發(fā)因素,大家在前期策劃準備時就預先考慮了兩個室內活動項目和一個戶外活動項目,學生們處理突發(fā)事件的意識和能力在活動中得到培養(yǎng)。
二、活動組織力
策劃是活動的前奏,兩次研學旅行活動,讓學生的活動組織力得到提升。
1.現(xiàn)場協(xié)調能力。研學旅行活動前,我們還成立了導游小隊,學生們自己收集、整理并提取活動地點的相關資料,將活動地點介紹用簡短的文字進行梳理,并將文字稿發(fā)在班級群里共享。正式活動中,我們班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結對小伙伴的小導游,負責協(xié)調現(xiàn)場的一切事務。此外,在手工制作和樂器表演等體驗類活動中,我們班的每一個學生都要負責熱情示范、耐心講解,并組織小組開展研究性討論。
2.后勤保障能力。在淮安的研學旅行活動中,我安排信陽的孩子住在淮安孩子的家里。作為家庭的小主人,孩子們不僅要熱情接待自己的朋友,更要負責安排好他們的生活起居。我和家長們約定,研學旅行活動期間,在家時段的活動內容由小主人決定。兩次研學活動結束前,我們都安排了內容豐富的“送別會”。送別會上,結對的兩個孩子都要表演一個節(jié)目,從孩子們精彩的展示中,我看到了他們的默契。
3.活動宣傳能力。研學旅行中,我們每天都要用相機和文字進行記錄。我們安排了小攝影師,負責成員活動現(xiàn)場的拍攝。而研學旅行活動當天的新聞稿則從當天的日記中選取。每天活動日記寫完后,家長們都會用照片+文字的形式分享在班級群里。班級的宣傳員則負責整理活動翔實的新聞稿,最后發(fā)布在學校的微信公眾號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的宣傳能力得到了提升。
4.自我領導能力。每一次的研學旅行,我都會根據(jù)當天的活動主題,讓學生撰寫“研學日記”,學生們在行中觀、觀時聽、聽時學、學時思,真正做到“研學”。“研學旅行”結束后,一沓“研學日記”見證了學生們幾天來的成長與進步。而整個研學的過程,學生們自我管理成長檔案袋,做到了我學習、我成長、我反思、我提升,學生們的自我領導力得到提升。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陶行知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我們要重視研學旅行,讓學生走出校門,在真實的情境中實踐、體驗、探究,磨煉其意志、提升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