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生中有一類學生易怒暴躁、叛逆而沖動,班主任在教育這類學生時,要注意原因分析和對策研究,注意以柔克剛,控制情緒,開展家校合作,有效幫助叛逆的中職生學會情緒管理。
【關鍵詞】班主任;叛逆;以柔克剛;情緒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23-0010-03
【作者簡介】韓靜,江蘇省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連云港,222000)教師,高級講師。
有這樣一類學生,他們叛逆,易怒暴躁,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時不時就會“爆炸”一次;他們桀驁不馴,亂發脾氣,與人爭吵,頂撞老師,甚至一言不合便與同學大打出手。總之,他們常常破壞規則,無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對于他們,同學們常常“敬而遠之”,老師們也唯恐避之不及,頭疼不已。
一、易怒叛逆惹事端,無名怒火為哪般
“老師,課前我讓大家把手機上交到手機袋中,趙XX不交,我催促兩次,他沖我大喊大叫,還說:‘你告訴班主任也沒用,我就是不交手機,你能怎么辦?再啰唆,老子就揍你!’”上課之前,班長氣呼呼地到辦公室向我告狀。我不禁嘆口氣,唉,又是這個小趙同學!
我班的小趙同學常常因為小事發火,同學無意中碰到他或看他一眼,他就會大吼大叫,甚至破口大罵;課堂上筆記寫多了便會煩躁不安,然后棄筆睡覺;老師讓他回答問題,他認為是有意和他作對,在課堂上摔書發泄,常常被老師“請”出課堂……這些叛逆的言行和失控的情緒常常引發他和老師之間、同學之間的矛盾,人際關系緊張。這個看起來清秀的男孩,情緒失控時言辭粗鄙,發怒時總是揮動著攥緊的拳頭;可是一旦冷靜下來,他也能認識到錯誤,后悔自己的不當言行,但自制力薄弱,下一次他依然叛逆如初,咆哮如獸。
許多老師認為小趙同學目無尊長、缺乏禮教,是一個道德品質有問題的中職生。在多次溝通之后,我否定了這個觀點。心理學家湯姆·斯通認為:“失望、憤怒和挫敗都是對未滿足期待的典型回應。”我了解到小趙是家中的長子,還有一個年幼的弟弟。童年時,父母對他關愛有加,視若珍寶,可是弟弟出生后,父母的精力主要放在了照顧弟弟上,他受了冷落,有種被拋棄的感覺。這種心理的落差在中考失利后變本加厲,失望裹挾著挫敗,常常使他怒火沖天,稍有不順便大發雷霆,加之青春期的叛逆,變成了今天碰不得惹不起的“不定時炸彈”。
二、快速滅火需三思,以柔克剛有奇效
還有三分鐘就要上課了,我帶上課本快速走進教室。手機袋里裝滿了手機,唯獨小趙名字下的袋子是空的。我站在講臺上,一眼看見叛逆不羈的小趙,那泛紅的雙頰、挑釁的目光和緊閉的雙唇都告訴我他依然沉浸在憤怒囂張的情緒里。我真想質問他:明明自己違背班規,為什么還那么理直氣壯!但是,強權壓制、以“暴”制“暴”,未必是對付叛逆且暴躁學生的最好選擇。
我點名讓小趙站起來,慢慢地走到他的身邊,一邊平復自己的情緒,一邊想著要說的話。小趙死死地盯著我,眼睛里蔓延著燃燒的火焰,整個人仿佛“炸彈”一般一觸即發。我突然看見,他前胸的口袋上有幾根長長的線頭纏繞在一起,沾滿污漬,這衣服他穿了好多天了。本能地,我伸出手去,想要拽掉那幾根線頭,小趙卻警覺地向后縮了一下。我笑了,輕輕地拽掉線頭,順勢撫平了他前胸的口袋。抬頭一看,小趙的目光柔和了一些,但仍有對抗的情緒,目光中還有驚訝和疑惑。趁他不備,我拿起他課桌上的手機插進他前胸的口袋,笑著說:“怪不得不交手機呢,你這里就有一個手機袋啊!”全班大笑,小趙也尷尬地撇了撇嘴。我轉身問全班同學:“大家知不知道老師為什么要在課前收手機?”“知道!”“防止我們控制不了自己,上課玩手機,影響學習。”大家七嘴八舌地說完后,我拍拍小趙的肩膀,溫和地問了“你知道老師的良苦用心嗎?”“你理解班長的工作嗎?”“她是不是一個合格稱職的班干部?”三個問題,小趙都不作聲,但已經沒有了囂張的氣焰,我也感受到了他自我反省的心理活動。接著,我以柔和的語氣和他商量:“要不,這節課,你的手機就放在衣服上的‘手機袋’里?老師上課也可以監督你,但是,這個位置離心臟太近,可能有輻射,不利于健康。要不,還是和大家一樣,放在公共的手機袋里吧!”我的手在小趙的肩膀上用了用力,輕輕地推了他一下,他在猶豫中還是走向了手機袋,把手機放了進去。這時,班長帶頭鼓掌,小趙在全班熱烈的掌聲里紅著臉回到座位上。
事后我分析,小趙叛逆的主要原因在于渴望關愛,情緒的無端爆發常常是為了引人注目而非品德惡劣。時間久了,一言不合便大動干戈就成了習慣。課前那三分鐘,我的“一拽一撫”讓他感受到了老師的關愛;“一笑三問”在輕松協商的氛圍里給了他反省的空間;最后的“輕輕一推”,給了他一個改正的動力。這幾個肢體語言以柔軟的方式帶著溫情快速澆滅了他的怒火,平復了他暴躁的情緒。心理學上認為“撫摩能讓人感到身體與情感的聯結”,小趙感受到了老師關愛的柔情,理解了班干工作的職責,也就能夠順利地認同相關制度的約束。
對于叛逆的學生,作為教師,不能簡單粗暴地妄下結論,而要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尋找叛逆的根源和心理需求,對癥下藥,才能有效地幫助和轉化學生。
三、情緒管理有妙招,家校合力齊疏導
課后,我沒有執意要求小趙向班長道歉,因為他已經不再抗拒上交手機。我想,一直叛逆不羈的小趙能夠遵守班規、配合工作,這不就是最好的道歉嗎?當然,我也清楚地認識到,小趙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并走出心理誤區,才能改變叛逆的現狀。于是,在校期間,我常常與他促膝長談,一起探討情緒管理和心理健康的問題。
首先,要學會控制。幾次實踐后,我和小趙總結出了平復情緒的“數一數,快離開,去宣泄”三步走的方法。當自己非常生氣即將爆發的時刻,先數數,從一數到十,甚至到一百,在數數中不斷深呼吸調整情緒,然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離開影響情緒的人或環境,選擇積極的宣泄情緒的方法,如聽音樂或唱歌、讀書或傾訴、打球或跑步等方式放松心情。
其次,要堅持記錄。每次成功控制情緒后,都記錄下當時的心理斗爭過程和成功的經驗,理性分析對于事件本身是否有動怒的必要,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應該是什么。通過梳理和反思,小趙逐漸懂得,解決問題遠比生氣要重要得多。無名怒火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還會破壞人際關系;叛逆的各種表現雖然能夠引人注目,但多半是讓人生畏或厭惡的,并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關注尤其是關愛。這種理性的認知一旦占據上風便會減少易怒暴躁的頻率,能夠在情緒波動的關口控制自己的“暴脾氣”,從而減少叛逆的強度。
最后,寬容他人。寬容的人一般比較平和,遇事讓三分。多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往往會減少激烈的情緒和不當的言辭。學會有底線的寬容,也往往會解脫自己,內心會變得平和,生活也會變得美妙與融洽。
與此同時,我積極聯系小趙的家長,和他們深入分析小趙的問題,探討家庭教育中愛的均衡和愛的表達。小趙的父母接受了我的建議,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關注小趙的物質生活,也更多地介入到他的心理需求中去。
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叛逆的中職生尤其值得關注。關于他們的心理疏導和情緒的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讓學生成為自己情緒的“拆彈專家”,還需要長期的關注、調整、鞏固和提高,需要家校合作,需要教育智慧的理性之泉澆滅叛逆時期易怒暴躁之火。
【參考文獻】
[1]湯姆·斯通.精通情緒——充分樂享人生之道[M].張超,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51.
[2]Gerald Corey,Marianne Schneider Corey.心理學與個人成長[M].王曉波,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106.
[3]班華,等.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中等職業學校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吳增強.青少年心理輔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5]博伊德,等.西方教育史[M].任寶祥,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