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活動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活動是展現班主任教育理念、教育特色的重要平臺,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需要,是促進學生素質發展、構建德育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方面。班主任可以借助活動制定班規、營造環境、促進提升、見證成長,實現“建班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班級文化;班級活動;建班育人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23-0051-02
【作者簡介】吳昌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學校(江蘇蘇州,215200)教師,一級教師。
班級文化是班級的一種風尚、一種育人氛圍、一種行為方式,是“組織文化”的一種。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師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精神樣貌并促進學生的內在成長。可以說,班級文化是師生精神成長的土壤、空氣以及一切精神成長所必需的養分的來源。
美國社會心理學學者沙因博士著名的“睡蓮模型”(見圖1)闡釋了“組織文化”的三個層次及相互關系。班級文化作為“組織文化”的一種,也有著外顯形式、價值觀支持與信念根基這樣的三個相互關聯的層面。“班級活動”是班級文化的外顯形式,也是班級文化建設重要抓手之一,在營造班級氛圍、創建班級特色、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學、合理地開展班級活動,應成為班級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筆者結合班級活動實施情況,擬從班級制度建設、教室環境布置、師生人際交往、學生才藝展示等方面展開論述。
一、以活動定制度,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班級制度是班級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資源,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一個班級區別于另一個班級的標志是什么?是班級的精神信念。班級制度是班級精神理念形成的基礎,班級制度的確定應在活動中不斷改善和完備,從而為形成班級精神提供有力保障。
我曾經在班級開展“今天我當家”的值日班長活動。活動開展兩周后,值日班長們普遍反映管理困難,具體表現為:每個學生只管自己值日當天的工作,對別人的工作缺少理解和支持;部分班干部對值日班長不尊重。于是,我們特地召開班會,集體討論補充完善班級制度,要求學生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思想的內涵,并要求班干部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主動幫助值日班長。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對班干部的能力培養和學生思想教育的效果是相當有效的,而且這次討論形成的一些意見也成為我們班值日班長制度的補充。
二、以活動造環境,營造溫馨幸福家園
教室不僅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還是影響學生身心成長的心理磁場。教師應關注教室環境的布置,積極發動學生主動參與到設計和布置教室環境的活動中去。創建舒適、溫暖的教室環境能從多方面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為學生營造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為了調動大家參與的積極性,開學第一周,我們會開展教室環境布置的討論會,每個學生都可以談自己對班級環境布置的看法以及自己在班級環境布置中想做些什么。在全班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制定出了一份班級環境營造活動方案。通過班徽、班名、班級公約的設計制作,班委、小崗位的設立,班級個性化環境的布置等方面體現獨特的班級文化。我鼓勵學生自己組成小團隊合作完成,班主任主要起組織指導的作用,讓學生在完成活動的過程中,美化教室環境并獲得更多的體驗。
三、以活動促提升,構建和諧人際關系
班主任要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關注學生的行為變化和情感需求,幫助學生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在一次以“感恩”為主題的家校半日活動中,我們班經過一周的討論,學生自主策劃最終形成了如下的活動方案:(1)主持人吟誦《游子吟》,突出活動主題“感恩”;(2)“幸福每一天”:家長與學生共同觀看照片,回顧一天的學習生活;(3)及時搶答互動:回顧父母關心自己的幾件小事,父母對孩子提出幾點要求;(4)“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家長教子心得交流;(5)觀看班級視頻“爸爸媽媽,我懂事了”,表達自己進一步努力的決心;(6)學生表演手語歌舞《感恩的心》;(7)“投桃報李表決心”:學生自制卡片,表達自己對父母這些年來養育之恩的感謝。
這個活動方案的主題突出,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如何與父母交流,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而且學生的交流、合作、互相鼓勵讓活動更加豐富。在這種展現學生個性特長的活動中,教師應更強調個體與個體、小組、班級之間的多層互動,強調學生間的相互合作。
四、以活動出成果,見證快樂成長足跡
從班級文化創建的角度看,學生在班級活動中形成的各種作品,見證了他們的成長足跡。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們對現在班級生活的感受,又展現了他們形成的新思考和對未來生活的規劃,也是班級文化建設取得的成果。
為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我們以讀書為基本切入點,分階段實施了“《論語》經典誦讀”、“好書推薦”、“我的讀書體會”征文、“親子閱讀”等讀書成長活動。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能自覺到學校圖書室、閱覽室讀書學習,真正做到了讓讀書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靈魂,從而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除此之外,我們還與校外企業合作,共建學生參觀實驗基地,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如我們的“納米科技課程”就是與蘇州工業園區納米科技園進行的合作互動。作為學校STEM課程的重點建設課程——納米科技課程經過一年多的探索與實踐,我們完成了《納米科技課程校本教材——七年級分冊》的編寫,學校納米社團獲得蘇州市中學生“十佳社團”稱號。2016年10月,學校迎接蘇州市課程基地建設項目現場視導調研,專家組認真審核了納米科技課程一年來建設的過程性資料,對學校務實開展課程基地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學校的納米特色課程,是學生“16歲前的納米之情,成就一生的納米之緣”,學校的“九年制納米科技領域課程基地”在28個課程基地中獲得了“示范基地”的稱號。
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它主要著力于激活學生思想,讓學生共同參與創建具有新時代特點的精神家園,體現了學生共有的思想和行為特征。班級文化建設不僅要體現在有形的物質層面上,還要反映在動態的日常教育教學中,體現在管理上的以人為本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中。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師生的積極探究、不斷實踐和反思下,我們的班級文化活動的形式會更加豐富多樣、扎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