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信息化社會;電子產品;親子關系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23-0055-03
【作者簡介】黃敏,南京市百家湖中學(南京,211106)教師,碩士。
一、活動背景
當今的科技發展給了我們一個新的“工具”和“玩伴”:電子產品。當家長們無暇陪伴孩子的時候,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就能讓孩子玩上大半天。調查顯示,很多學生在周末的時候極度依賴電子產品,還經常向父母索要電子產品。一些家長認為,電子產品普遍使用是大勢所趨,自己和孩子順應時代發展,玩玩也無妨。網絡聊天能讓孩子與同學保持溝通,電子游戲等會促進孩子智力的開發,娛樂視頻等也能讓孩子放松。但問題是,對于正處在青春期既懵懂又有學業壓力的初中生來說,一旦他們依賴電子產品,成為“低頭族”,其危害不容小覷。而不少家長也給孩子做了不好的示范,總是低頭看手機或平板電腦,玩游戲、刷微博,仿佛這世上只有那個小小的屏幕能吸引人。看著手機或電腦時,大家全神貫注,一言不發,“低頭族”的家庭里,親子溝通少了,心與心的距離在不知不覺中也變遠了。此次班會正是為了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拉近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調查問卷,讓學生審視自己在周末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
2.通過小型辯論賽,引導學生思考家庭生活中電子產品帶來的利與弊,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與反思能力。
3.引導學生和家長認識親子溝通帶來的親密的親情體驗。
三、活動準備
(一)教師準備
1.召開班委會,商討班會具體實施方案。
2.準備背景音樂《菊次郎的夏天》。
3.制作辯論賽席卡。
4.下載公益廣告視頻《不做低頭族——為了家人,請關機一小時》。
5.制作PPT課件。
(二)學生準備
1.和家長合作,完成一份“電子產品使用情況調查表”。
2.從網上收集相關電子產品的資料。
3.準備情景劇:《我們家的周末》。
4.布置教室。
四、活動形式
小組討論、情景劇、分組辯論。
五、活動過程
(一)周末大拷問:你們家有“低頭族”嗎(背景音樂:《菊次郎的夏天》)
1.真相大曝光。
(1)提問:你和家人在周末喜歡玩手機、iPad、電腦等電子產品嗎?主要用來做些什么呢?
(2)小組分享,全班匯總。
(3)集體歸納:手機等電子產品能幫助我們在周末放松心情,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
2.周末大拷問。
(1)提問:每個小組周末在家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平均時間是多少?
(2)教師出示“電子產品使用情況調查表”并統計結果。
(3)小結:有一部分家庭,孩子和家長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較長,家人之間溝通與交流的時間較少。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讓學生呈現每個家庭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引導學生對照自身并思考:自己家里有沒有“低頭族”?會不會影響家人之間的情感溝通?】
(二)情景劇表演:家中有個“低頭族”
情景劇一:周末到了,期中考試失利的小方很想放松,希望爸爸、媽媽帶他出去游玩一下。早上八點多,小方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早餐,說起游玩之事。爸爸、媽媽低著頭,各自翻看著桌上的手機,一邊敷衍地問:“你想去哪玩啊?”
1.提問: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歸納兩種可能出現的情況:爸媽放下手機,抬起頭來,和小方討論游玩之地(了解到小方是因考試失利而需要放松);爸媽繼續看著手機,小方失落地回到房間,關上了臥室的門。
2.引導:到底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請看我們導演和編劇的設計。
3.學生觀看表演,集體歸納:“低頭族”的父母對孩子的關注會減少,容易錯過與孩子溝通和玩耍的機會,易讓孩子失望。
情景劇二:周末到了,小悅一家準備去小姨家玩,小悅的爸爸、媽媽打算帶小悅和小悅表姐一起去公園野餐。早上八點多,爸爸、媽媽和小悅一起吃早餐,說著游玩之事。小悅低著頭,只顧著看iPad里面的動漫,敷衍地問:“有什么好玩的呢?”
1.提問: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歸納兩種可能的情況:小悅繼續看著動漫,對野餐之事絲毫提不起興趣,表示想留在家里看動漫;小悅在爸爸、媽媽的勸說之下,放下手機,抬起頭來,最后和爸爸、媽媽、表姐一起去公園野餐,有說有笑。
2.引導:到底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請繼續觀看表演。
3.學生觀看表演,集體歸納:“低頭族”的孩子,和父母一起玩耍的機會會減少,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也會變少。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體驗和思考:周末長時間玩手機、iPad、電腦等電子產品,到底會不會影響我們和家人的關系?】
(三)越辯越明
1.引導。
科技發展給了我們一個新的“工具”和“玩伴”:電子產品。現在不論你走到哪里,家里、大街上、公交上、地鐵上、餐桌上,幾乎隨處可見“低頭”的人。我們拿著手機或是平板電腦,可以購物、可以聊天、可以游戲。一個小小的電子產品,為何具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電子產品對于我們的家庭生活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2.小組辯論。
觀點一:利大于弊。電子產品可以幫助爸爸、媽媽雙休在家里工作,收發郵件;方便家庭購物,幫助繳水電費,甚至醫院掛號;可以玩游戲,看視頻,看電影。
觀點二:弊大于利。電子產品的吸引力,使家人之間的溝通變少了,使運動和戶外活動減少了;長時間低頭看屏幕,易造成眼疲勞,脊椎勞損;長時間看視頻或刷朋友圈,易導致睡眠質量出現問題;對于自制力不強的學生,電子產品還能使他(她)分心,有些學生甚至因此沉迷網絡游戲,使學習受到影響。
3.集體歸納。
電子產品是雙刃劍,給我們家庭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問題和麻煩。關鍵是要學會合理使用,不做“低頭一族”,不被電子產品俘虜。
【設計意圖:通過辯論,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電子產品對我們的家庭生活造成的各種影響,從而在接下來的生活中控制自己使用手機、電腦等的頻率。】
(四)改變低頭族,讓愛更親近
活動:觀看公益廣告視頻《不做低頭族——為了家人,請關機一小時》,談感想。
1.引導:觀看完視頻,你有什么感想呢?你有沒有因為家人或朋友玩手機而被冷落過?
2.學生思考:在“心靈驛站”記錄本上寫下自己的感想。
3.學生自由分享。
4.小結:要家長們回到家后完全脫離手機是很難做到的,但家長們可以在不破壞原則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手機。那么具體可以怎樣做呢,有親子專家建議如下:(1)改變認知。家長要認識到網絡只是社交的一種虛擬手段,跟孩子面對面聊天才能增進親子關系。(2)刻意遠離手機。家長回家后,可以故意把手機放到高處。多跟孩子進行交流,比如在做作業前、吃飯前等時間段。(3)開展有益身心的親子活動,如散步、外出郊游等,通過戶外活動增加生活情趣,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4)抽出固定時間陪伴孩子。
5.補充:你想到什么好的建議了嗎?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吧。
【設計意圖:借助公益廣告視頻,感染學生和家長,更讓學生懂得:我們不能成為“低頭族”,不能讓電子產品控制我們的生活。】
(五)班主任總結
無論社會怎么發展,科技怎么發達,家人之間的溝通和愛是永遠不可缺少的。希望我們班的學生和家長能做到“周末不做低頭族,放下電子產品來溝通”。
(全班學生大聲齊讀主題)。
六、活動反思
本次班會并不是針對電子產品的利弊進行探討,而是希望通過數據統計、交流分享、情感體驗等,引導家長和孩子對各自的周末進行比對和反思,從而審視電子產品對家庭親子關系的影響。在調查電子產品的使用情況時,教師要強調如實填寫,讓學生對周末時間進行仔細回顧,按平均時間統計。情景劇表演時,看到周邊的同學進行表演,其他學生的興致很高,但在情景劇表演環節,部分學生難以進入角色,教師需創造一定的環境和氛圍,及時用語言進行渲染和引導,激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越辯越明”環節不是本節課的重點,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敢于表達,活躍班會課的氣氛。“擺脫低頭族,讓愛更親近”這個環節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回顧自己在生活中因電子產品冷落了家人或被家人冷落的瞬間,寫下感想,并積極探討交流解決的辦法。本次班會需要家長的合作,課后還需開展相關活動予以踐行和鞏固。
七、活動延伸
寫一篇周記:我和父母的“無電子”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