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專業基本功的主要內容包括專業道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班主任工作應從“道”的層面確立自我發展的目標,從“德”的細節強化行為,務求專業知識的豐富、專業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自身的班主任專業基本功。
【關鍵詞】班主任;基本功;境界;德行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23-0058-03
【作者簡介】薛永娟,江蘇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學(江蘇南通,226000)教師,一級教師,2013年江蘇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高中組)一等獎獲得者。
作為新時期的班主任,我們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從“道”與“德”兩個層面來修煉,真正提高自己的專業基本功。
一、“道”“德”之解
《現代漢語詞典》把“道德”解釋為“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而本文這里則取用“道”與“德”兩個詞的本義:道,是天道,是萬法之本源,是締造一切的基礎;德,是德行,是為人處世的行為。
《論語·述而》中有言:“志于道,據于德。”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中認為“志于道”的“道”可解釋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高遠,希望達到某種境界,是一切精神、理念層面的引領;“據于德”則可理解成立志雖要高遠,但必須從人道起步,即從具體的行為起始。確實,一個人如無高遠志向就顯得世俗、功利,若沒有相當的行為根據,人生就會淪入虛無。具體到我們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道”不夠,境界不高,格局就狹窄,成就也自然有限;“德”欠缺,未免不夠成熟、好高騖遠,理想無處安放。
二、“道”的引領
道是思想,是引領,是為人處世的邈遠哲學。在班主任工作中,“志于道”就是立志要遠大,有至高信念的引導,有長遠的人生規劃,有不斷更新的理念,仰望星空,心存高遠,從大處著眼,才能真正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惠及學生的未來發展。
1.教育信念常在。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應該對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有追求,永遠憧憬明天;有希望,永遠尋找突破;有信念,永遠堅守理想。確實,班主任工作的內容繁雜瑣碎,但只要教師志存高遠、堅定信念,具有強烈的神圣感、責任感、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能提出問題、思考對策,就能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成為他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進而提高自身的專業基本功,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享受班主任工作的幸福。
2.工作規劃常有。《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班主任崗位是具有較高素質和人格要求的重要專業性崗位。”其中,“較高素質和人格要求”對班主任個人素養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對班主任專業發展具有導向作用。
可見,我們班主任要提高個人基本功,就需要認真規劃發展藍圖。教師應以班主任專業基本功的組成要素(專業道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為前提,清楚認識自身的基本功現狀與班主任專業素養標準要求之間的差距,明確努力方向,制定個人發展總目標。當然,目標也不能一成不變,班主任要根據發展實際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期待,不斷加入新的內容,做到規劃常有、目標科學、方向準確。
3.教育理念常新。教育理念決定教育行為。班主任作為學生的“精神關懷者”,要想深入學生的精神世界,就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采取更有效的德育方法,從而開創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嶄新局面。
新的教育理念猶如源頭活水,能轉變思想、開闊眼界、寬廣胸懷,也能夠讓我們獲得班主任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例如在面對一些學習暫時落后的學生時,如果我們具有“每個人都是珍貴的唯一”的觀念,那么,我們就不會一味地把他們和其他學生放在學習的“天平”上一起衡量,我們會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以發展性評價來喚醒、引導、激發學生的自然成長。
三、“德”的積累
班主任工作立志須高遠,思想要“志于道”,但落實在行為上,非從點滴做起不可,即要做到“據于德”。班主任必須腳踏實地、注重積累,才能實現專業基本功的不斷提升。
1.樂于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中的真正能手、藝術家、詩人。”而教師獲取知識、獲得發展的途徑,就是學習。如果班主任有求知求學的強烈愿望,認真閱讀專業書籍,積極參加各種研修班、論壇,尋找一切機會學習,就一定能彌補班主任專業素養方面的不足。如果我們對班主任法律法規認識模糊,我們可以學習《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等相關文件,來補充法規知識方面的空缺;如果我們對怎樣建設班集體存有疑惑,我們可以閱讀鐘杰老師的《一個學期打造優秀班集體》、邁克爾·林辛的《打造優秀班級的15個秘密》,學習優秀班主任和專家們的經驗,為自己的班集體建設開辟新的道路。
2.勤于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句道出了學習和思考的密切關系。于班主任而言,不僅僅需要學習,也需要思考。如果我們能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工作,就能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化發展。我們要經常反思:這次對班級突發事件的處理是不是正確的?今天與學生的交流溝通達到預期的效果了嗎?今天感到做班主任的幸福了嗎?每天花十幾分鐘的時間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并形成心得,這些對我們理解班主任工作的價值,對發現自己在班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意義重大。
3.善于研究。研究是反思的進一步深化。班主任的專業研究具有獨特的優勢,其研究對象包括學生個體、班級群體、科任教師、家長等,涵蓋多個領域,如主題班會課設計、班集體建設、日常管理問題及突發事件處理等。在研究中,班主任可以有意識地將自己的教育理念與管理實踐相結合,互相檢驗、補充和完善,這對整合班主任的知識素養,提高班級管理能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促進作用。班主任要學會發現問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嘗試創新,合理總結。這種“問題—實踐—反思—研究—再實踐”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就是完整的研究過程,也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每一個研究型的班主任,都應成為摒棄浮躁功利思想,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真正把課題研究做到規范、做得深入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的專業特色,積累自身的基本素養。
4.勇于磨礪。永不滿足,不斷挑戰自我,在實踐中刻苦磨礪,是班主任基本素養積累的有效方法。班主任要有意識地磨礪自己,有意識地強大內心,在磨礪中培養自己的耐性,在磨礪中獲得教育的智慧,在磨礪中增長班級管理的技能,在磨礪中積淀長足發展的專業底蘊。對于班主任來說,認真打磨每一次的班會課,完美創設符合一個班級實際的集體文化,精心撰寫每一篇教育案例和論文,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與班主任技能相關的比賽……這個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它需要班主任有一種永不停步、永不滿足的勇氣和意志。
【參考文獻】
[1]齊學紅,黃正平.班主任專業基本功[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汪媛.班主任專業成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黃正平.基本功比賽:班主任專業發展的助推器[J].教育視界,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