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在超負荷的工作壓力下產生的“不愿做、不想做、不敢做、不會做”的種種情緒,將直接影響育人工作的質量。班主任所從事的是“以心育心”的精神勞動,“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班主任要注重“心理養生”,不斷緩解心理壓力,以陽光的健康心態走在育人的大路上。
【關鍵詞】班主任;教育信念;心理養生;健康心理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23-0060-02
【作者簡介】楊啟彥,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仰化初級中學(江蘇宿遷,223842)教師,一級教師。
身為一線班主任,最重要的是對自身工作價值和意義的認同,在工作中保持健康的心態。我們要認識到工作不止眼前的忙碌,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我們需要為自身創造七彩的精神世界,做一個幸福的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手記
《黃帝內經》中有云:“百病始于心。”養生的根本在于養心。作為從事“以心育心”工作的班主任,“心理養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班主任工作繁重且煩瑣,所以班主任一定要重視自我的“心理養生”,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好的心態,教師在“育人”的同時不能忽略了“育己”。筆者試從班主任自身的精神、心理、心態三個維度,談談如何緩解班主任心理壓力,更好地面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挑戰。
一、教育信念是“心理養生”的營養劑
一直以來,我們對班主任的專業素養、專業技能、管理經驗和外部行為給予了比較多的關注,而對班主任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等班主任專業發展動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較少。從某種意義上說,班主任作為學生的引路人,理應是富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的學生導師。班主任的任何教育行為,背后都折射出教育信念的影子,不管這些教育信念是以顯性形態出現,還是以隱性的形態存在,它們始終影響著班主任的教育態度和教育行為。
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業,教育信念是班主任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主任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具體體現。[1]陶行知之所以能長期致力于鄉村教育,正是因為他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信念。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的李庾南老師,雖年近八旬,卻依然活躍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從1957年走上講臺開始,擔任班主任近六十載,獲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連續任職時間最長的班主任”的認證,成為班主任界的一棵“常青樹”。李庾南老師曾這樣描述自己的教育信念:“我一直堅信,不只是專家教授,每一個教師都可以憑自己的努力留下自己的印跡。能夠將職業做成一輩子的事業,并享受事業追求中的藝術感受,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2]可見,樹立堅定的教育信念,班主任會獲得巨大的精神引領,使自己在育人之路上孜孜跋涉,快樂地前行。
面對時代的新要求,班主任要有堅守的信念,要有職業的自尊心、工作的效能感、事業的榮譽感和教育的成就感,認識到自身工作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只有這樣,班主任的專業才有深度,班主任的事業才有厚度,班主任的職業才有溫度。不忘初心、堅守信念,從心理上增強對其崗位的認同感,這是驅動班主任健康成長的動力源泉。
二、注意轉移是“心理養生”的控制閥
學生千差萬別,班主任在繁雜瑣碎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玩世不恭、紀律松散、品行不正的學生,這些學生時常會給班主任制造一些意想不到的難題,讓班主任時刻不得消停。雖然不少班主任都明白要學會自我調控,但面對每天無休止的、重復的工作時,難免會在情緒上出現波動,甚至因過激而無法自控。面對“小頑童”,如果班主任不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就容易導致班主任工作的“吃力不討好”,班主任形象盡毀,也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創傷,給后續工作帶來麻煩。因此,班主任如何提升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處理好日常“偶發”事件,不僅關系到學生教育的實效性,也會直接影響到自身工作的心境。
所以,當我們的情緒激動時,我們要有意識地轉移注意力,把注意力從引起不良情緒反應的情境轉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動上去。曾經,我的班上中途轉進一位出了名讓班主任頭疼的學生。進班第一天,他就因為一點小事情對同桌進行“武力攻擊”。我了解情況后,先把他安排在辦公室反省,沒有當即處理。我獨自出去在校園里轉了一圈,等憤怒的情緒“煙消云散”后,才回到辦公室心態平和地與學生交流。事實證明,班主任保持心態的平和,有利于調節師生關系,有益于問題的解決。
班主任情緒如何,不僅關系到班級的整體發展,而且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展。有時候班主任的“三心二意”,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遠遠比“勇往直前”要好得多。班主任心情不好時,不妨暫時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活動上,到室外走一走、看一看,或改變自身所處的環境,這都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諸如收拾辦公室花草、整理下辦公桌,或者聽音樂、看電影、外出活動(跑步、散步、打球),也可以回憶過去幸福的時刻等,這些有助于分散注意力,緩解情緒。
三、淡泊樂觀是“心理養生”的維生素
淡泊,是一種心態,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境界。班主任善于換位思考、恬淡寡欲,能減輕或消除心理失衡情緒。
我們學校每年都會舉行“紅歌會”比賽,而我們班在比賽中幾乎次次慘敗,一提到“紅歌會”,我就會莫名地緊張。經過學校的心理健康培訓,我明白,班主任的緊張情緒會影響教師和學生雙方的健康心態,需要及時化解。所以,現在對于學校的“紅歌會”比賽,我總是在心里暗示自己:我們已經盡力了,而且現在著急也晚了,重要的是比賽后總結得失的原因。這種想法看似有些消極,有時卻能釋放心理上的負擔,讓我從過去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更好地處理其他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中,有許多的“大山”,我們有時無法移動,也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我們歷經過的蹉跎歲月,常常會在腦海中不經意間浮起,回首塵封“往事”,有時就是一連串不如意的事情構成,當找不到治療的良藥,也無法改變時,不如坦然面對現實與理想的差距,適度地給自己減壓,“放松”一下自己,保持淡泊豁達的心態,為自己的心靈覓尋一片“世外桃源”。
要播撒陽光到學生的心里,班主任先得自己心中有陽光。作為班主任,要找到打開“心理養生”之門的金鑰匙,多嘗試一些“養心”療法,換個視角看問題,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主動調節自己心理天平的砝碼,找尋職業幸福感,時刻讓自己擁有一份好心情。班主任工作就像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愿廣大班主任能真正驅散心中的“霧霾”,讓幸福從“心”開始!
【參考文獻】
[1]齊學紅,黃正平.班主任專業基本功(修訂版)[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陳瑞昌.李庾南:連續任職時間最長的班主任[N].中國教育報,20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