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留守兒童的體質健康問題也應受關注。筆者建議運用各種體育手段、自然力和衛生措施,并結合心理壓力緩解與釋放,增強留守兒童體質,增進留守兒童健康,調節其心理,促進他們的體質健康發展。
關鍵詞 “體育營養” 留守兒童 健康發展
當下農村有許多家庭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將自己的孩子留在農村生活,這些孩子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與隔輩親人,甚至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我們把他們稱之為留守兒童。他們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體質狀況比普通家庭的孩子要弱。本文就如何改善農村留守兒童體質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現狀呈現
初中生正處于身體生長發育關鍵時期,卻有約半數以上的留守兒童缺少合理膳食搭配、主要營養元素都得不到保障,如蛋白質攝入量遠低于正常家庭的孩子,體態偏瘦。他們的肺活量指數、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都處于不及格水平,體質狀況總體評價較差。
初中學生的心理起伏波動較大,留守兒童卻長期缺少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缺少父母對其行為習慣的約束與管理,表現得過于自主、隨意,個人的行為習慣較差,意志品質薄弱,容易偏激。
二、教育環境
原本可以增強學生體質、打開學生心結、學生非常喜歡的體育課,卻由于種種弊端,功效大打折扣,甚至有點黯然失色。
1.教學內容過于應試。
體育進入中考以后,學校、家長和社會對體育的重視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體育中考對體育教學的不利影響也放大了。體育教學成了只重視身體素質的練習,忽視技能技巧的學習;只重視中考項目,不重視其他內容。體育教育大多成了體育中考的應試教育,教學內容多為中考內容,進入初三階段更是考什么教什么,比如50米短跑、跳繩、拋實心球等中考項目成為體育課上留守兒童無法拒絕的老三樣,嚴重的整節課就練這三項。這樣教學內容單調、教學方法簡單,他們對體育課不再感興趣,甚至成為負擔。
2.教學手段、方法陳舊。
教學環節一成不變,留守兒童可以根據前面的教學內容基本可預知后續的內容,如短跑的教法先教擺臂——再教落地——先慢后快做模擬;又如籃球教學先運球——高運低運要抬頭——繞障礙要換手——眼睛不能看著球。內容重復缺少變化,傳接球教學變成原地傳、迎面走,十個孩子一只球。這種陳舊的、競技化、程式化、模式化的教學方法、手段,將他們的主體地位與創造欲望約束得所剩無幾,孩子們早已厭倦。
3.教育教學時間空間被擠占。
進入中學后,文化課擠占體育課已是不爭的事實,作業多,考試多,體育課上經常發現有些留守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練習不積極,還有的不參加體育課,在教室寫作業,甚至還有一邊上課一邊看書的現象。
三、改善策略
體質是在遺傳性和獲得性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征。遺傳只對人體體質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而內外環境在某種程度上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和變化有更大的影響。
1.摸底排查,豐富多項練習。
事先根據留守兒童體質健康檢查結果,建立體質健康檔案。負重鍛煉對增強體質就身體成分和肌肉耐力有很好效果,它將有助于提高和維持骨密度,避免骨質疏松的發生,促進“瘦體重”增加,有助于改善神經對肌肉的控制能力,促進肌肉發展,維持肌肉質量,強化軟細胞(如肌腱)的強度。柔韌素質練習是留守兒童體質發展的潤滑劑,力與美和諧發展,營養效果張弛有度,為身體活動提供重要保證,降低疾病威脅。耐力練習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機能狀況,有利于人體的生長發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有機體的適應能力。適當且正確的體育營養即可以保持機體在相對疲勞狀態下持續學習的能力,又可以協助消除疲勞。
2.堅持課改,體質健康與分數并重。
中考是留守兒童很重要的一場考試,體育成績不能忽視,但也不能一味追求分數,忽略留守兒童的體質健康問題。我們應該尋求一個平衡點,兩者兼顧。既要完成體育中考教學任務,也要根據體育教材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教學,在教學大綱內容的選擇方面要充分考慮留守兒童身體、技能、心理、娛樂、文化的需要,著重對體育知識技能的特性、結構、分類、邏輯關系有全面了解和研究,注意優選那些遷移性、綜合性、基礎性、娛樂性強的知識技能并注意依據留守兒童年齡特征對紛繁、眾多的知識技能做結構化處理,特別是對留守兒童體質發展有重要價值的內容應做到重點突出,重點落實。同時還應結合時代特點,選擇當下留守兒童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拓展課堂教學寬度、深度及高度,提高他們學習興趣,促進自我營養的自覺性、主動性。
3.學生家長學校彼此聯手,形成合力。
雖然家長不在孩子身邊,但提醒家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不能因此完全放棄抑或不聞不問,應通過多種途徑對他們進行約束管教,多和他們溝通,了解心理動向與變化。增強家長與學校,學校與孩子,孩子與家長的三方交流。讓家長明確知道在孩子成長最為關鍵時期切不可放手不管,孩子的體質健康問題應放在整個家庭的核心問題上來看待。糾正唯成績論的觀點,要讓孩子各方面共同發展,身心愉悅、健康成長。
總之,改善留守兒童體質的好處不僅表現在生理上,還表現在心理上:既能增進身體健康,又能舒展身心,有助于消除學習帶來的壓力,使疲勞的身體得到積極的休息,使孩子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體育營養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態,充分發揮個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自信心和價值觀,使個性在融洽的氛圍中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此外,集體項目與競賽活動還可以培養人的團結、協作及集體主義精神。
(作者為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頭橋中學教師)